变焦镜头系统和光学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86471阅读:来源:国知局
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透镜L11是其中在 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333]第二透镜组G2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 透镜L21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孔径光阔S、双 凸正透镜L23、由双凸正透镜L24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25胶合构造的胶 合正透镜,和杂散光光阔FS。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透镜L21是其中在物侧透镜表面上形成 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334]第Ξ透镜组G3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双凹负透镜L31与具有面向物侧 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32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正弯月形透 镜L33。附带说一句,正弯月形透镜L33是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335] 在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第一透镜 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Ξ透镜组G3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巧日第二透镜组G2之 间的距离减小,并且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Ξ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
[0336]在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第二透镜组G2中由负弯月形透镜L21与正弯月 形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作为聚焦透镜组被向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穷远物到 近物的聚焦。
[0337] 在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第二透镜组G2中由正透镜L24与负弯月形透镜 L25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沿着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由此 校正像模糊。
[0338]在表格4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相关联的各种数值。
[0339] 表格4
[0340] (规格)
[0341 ]变焦比=2.825
[0345]
[0346](非球面数据)
[0347] 表面编号:2
[034引κ=0.6796
[0349] C4 = -4.72344E-06
[0;350] C6 = 1.65253E-07
[0;351] C8 = -1.48790E-09
[0;352] C10 = -9.66922E-13
[0巧3] 表面编号:9
[0巧4] κ = 1.0000
[0;35引 C4 = -1.27907E-05
[0;356] C6 = -7.54124E-08
[0357] C8 = 0.00000E+00
[0;35引 C10 = 0.00000E+00
[0巧9] 表面编号:23
[0360] κ = -6.2766
[0361] C4 = 6.20471E-05
[0362] C6 = 5.84177E-07
[0363] C8 = -2.35856E-09
[0364] C10 = 0.00000E+00
[036引(可变距离)
[0366] <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
[0367]
[0368] <在聚焦于近物上时,
[0369]拍摄放大率=-0.01〉
[0370]
邮川(透镜组数据)
[0372]
[0373](用于条件表达式的数值)
[0374] (l)(-fl)/fw=1.686 [037引(2)(-n)/ft= 0.597
[0376] (3)Ifw^fI=0.238
[0377] (4)Ifyw| =0.342 [037引(5)ff/fs= 1.023
[0379]图14A、14B和14C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的各 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4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14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4C处 于远摄端状态中。
[0380]图15A、15B和15C是示出在聚焦于近物上时(拍摄放大率二-0.01)、根据实例4的变 焦镜头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5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15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 中,并且图15C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381] 图16A和16B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0.1mm)时根据 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的曽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6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并且图16B处于远摄 端状态中。
[0382]如根据各个曲线图明显地,即使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时,由于在从广角端状态到 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系统示 出卓越的光学性能。
[0383] <实例於
[0384]图1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的透镜配置的截 面视图。
[0385]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负折射光焦 度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构成。
[0386]第一透镜组G1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 镜L11、双凹负透镜L12,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13。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 透镜L11是其中在两个透镜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双凹负透镜L12是 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387]第二透镜组G2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前子透镜组的a和具有负 折射光焦度的后子透镜组G2b构成。
[0388]前子透镜组G2a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 透镜L21、孔径光阔S、由双凸正透镜L22与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23胶合构 造的胶合正透镜、由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24与双凸正透镜L25胶合构造的 胶合正透镜,和具有面向像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6。
[0389]后子透镜组G2b仅仅由具有面向像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27构成。附带说一 句,负弯月形透镜L27是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390]在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 变焦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 之间的距离减小。
[0391]在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的正弯月形 透镜L21作为聚焦透镜组被向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穷远物到近物的聚焦。
[0392]在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由负弯月形 透镜L24与正透镜L25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沿着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作为移位 透镜组移动,由此校正像模糊。
[0393]在表格5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相关联的各种数 值。
[0394]表格5 [039引(规格)
[0396]变焦比= 1.828
[0401](非球面数据)
[0402] 表面编号:1
[0403] K= 11.2695
[0404]C4 = 6.52080E-06
[0405]C6 = 4.51110E-09
[0406]C8 = 0.00000E+00
[0407]C10 = 0.00000E+00
[0408] 表面编号:2
[0409]κ= -〇.6591
[0410] C4 = 0.00000E+00
[0411] C6 = 0.00000E+00
[0412]C8 = 0.00000E+00
[0413]C10 = 0.00000E+00
[0414]表面编号:4
[0415]κ= 2.7380
[0416]C4 = 1.54320E-04
[0417]C6 = 3.81860E-07
[0418]C8 = 0.00000E+00
[0419]C10 = 0.00000E+00
[0420]表面编号:19
[0421] κ= -21.6774
[0422]C4 = -1.35420E-04
[0423]C6 = 5.07390E-06
[0424]C8 = -6.22800E-08 [04巧]C10 = 0.00000E+00
[0426] (可变距离)
[0427] <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
[0428]
[0429] <在聚焦于近物上时,
[0430] 拍摄放大率二-0.01〉
[0431]
[0432](透镜组数据)
[0433]
[0434](用于条件表达式的数值)
[0435] (3) |fVff| =0.263
[0436] (4)Ifyw| =0.487
[0437](5)ff/fs= 0.743
[0438] (6)X2a/X2b= 16.893
[0439] (7)IfVfbl=0.282
[0440] 图18A、18B和18C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 焦镜头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8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18B处于中间焦距状态 中,并且图18C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441]图19A、19B和19C是示出在聚焦于近物上时(拍摄放大率二-0.01)、根据实例5从另 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9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图19B处 于中间焦距状态中,并且图19C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442] 图20A和20B是示出在聚焦于无穷远物上时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0.1mm)时根据 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的曽差的曲线图,其中图20A处于广角端状态中,并 且图20B处于远摄端状态中。
[0443]如根据各个曲线图明显地,即使在将移位透镜组移位时,由于在从广角端状态到 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根据实例5从另一视点看到的 变焦镜头系统示出卓越的光学性能。
[0444] <实例於
[0445]图2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6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的透镜配置的截 面视图。
[0446]根据实例6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负折射光焦 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Ξ透镜组 G3构成。
[0447]第一透镜组G1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 镜L11、双凹负透镜L12,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13。附带说一句,负弯月形 透镜L11是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448]第二透镜组G2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前子透镜组的a和具有负 折射光焦度的后子透镜组G2b构成。
[0449]前子透镜组G2a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负弯月 形透镜L21与双凸正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第一杂散光光阔FS1、具有面向物侧的 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L23,和孔径光阔S。
[0450]后子透镜组G2b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由具有面向物侧的凹面的正弯月 形透镜L24与双凹负透镜L25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和第二杂散光光阔FS2。附带说一句, 正弯月形透镜L24是其中在物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451]第Ξ透镜组G3按照从物侧的次序由W下构成:双凸正透镜L31,和由具有面向物侧 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32与双凸正透镜L33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附带说一句,正透镜 L31是其中在像侧透镜表面上形成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452]在根据实例6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 变焦时,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Ξ透镜组G3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1 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并且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Ξ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减小。
[0453]在根据实例6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前子透镜组G2a中由负弯月形 透镜L21与正透镜L22胶合构造的胶合正透镜作为聚焦透镜组被向像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 穷远物到近物的聚焦。
[0454]在根据实例6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中,在后子透镜组G2b中由正弯月形 透镜L24与负透镜L25胶合构造的胶合负透镜沿着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作为移位 透镜组移动,由此校正像模糊。
[0455]在表格6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6从另一视点看到的变焦镜头系统相关联的各种数 值。
[0456]表格6
[0457](规格)
[0458]变焦比=2.825
[0459]
[0460](透镜数据)
[0461]
[0462]
[0463] (非球面数据)
[0464] 表面编号:2
[0465]κ= 0.8028
[0466]C4 = -2.11830E-06
[0467]C6 = -2.66050E-09
[0468]C8 = 1.19660E-09
[0469]C10 = -3.08550E-11
[0470] 表面编号:14
[0471] κ=-7.4148
[0472] C4=2.77450E-05
[0473] C6 = -2.03840E-06
[0474]C8 = 2.71760E-07 [04巧]C10 = -9.60030E-09
[0476] 表面编号:19
[0477] κ= 〇.2983
[0478] C4=1.58800E-04
[0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