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017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背光领域和LED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LED的英文全称是Light Emitting D1de,中文名称是发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体,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属光电半导体的一种。由于LED的性价比高,在环保和安全等方面极具优势,LED被广泛应用于背光模组和照明平板灯等领域。
[0003]请参阅图1,伴随着LED的功率不断增,液晶电视的边框越来越窄。LED电视的背光源的LEDlO的颗数越来越少,同时混光距离也越来越小,由于LEDlO的发光强度具有局限性,混光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便在靠近导光板20的入光侧形成了一系列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灯影或hot spot,严重影响了电视机的主观品味。
[0004]在侧光式背光中应用时,经常会出现由于灯影现象严重从而增加灯来进行改善的情况,这样增加了 LEDlO的颗数,亮度也超出了需求的标准,从而导致背光的成本较高和LEDlO的过剩使用。
[0005]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尚。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通过在PCB板上间隔设置封装类型不同的若干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在有效改善灯影现象的同时,LED单元件也不会过剩。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混打LED灯条,包括PCB板和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第一 LED组和第二 LED组;所述第一 LED组包括若干第一 LED单元件,所述第二 LED组包括若干第二 LED单元件,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与第二 LED单元件间隔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的封装类型不同。
[0009]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的LED封装支架与第二 LED单元件的LED封装支架的大小不同。
[0010]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第一 LED组中的所有第一 LED单元件的辉度等级一致;所述第二 LED组中的所有第二 LED单元件的辉度等级一致。
[001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的色度与第二 LED单元件的色度一致。
[0012]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第一 LED组和第二 LED组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3]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混打LED灯条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 LED组电流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第二 LED组电流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 LED组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 LED组电连接。
[0014]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7020的LED芯片,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4014的LED芯片。
[0015]所述的混打LED灯条中,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6014的LED芯片,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4010的LED芯片。
[0016]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混打LED灯条。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通过在PCB板上间隔设置封装类型不同的若干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使得所述混打LED灯条只需调整流过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电流的大小,就可以解决侧光式背光由于LED单元件较少导致的灯影现象,同时由于采用两种不同封装类型的LED单元件,有一种可以使用小功率的LED,成本较大功率LED低,避免了使用同一种LED亮度过剩的同时成本也过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的混打LED灯条的发光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的发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通过在PCB板上间隔设置封装类型不同的若干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只需调整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的电流即可有效的改善灯影现象,同时,LED单元件的亮度也不会过剩。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包括PCB板30和设置在所述PCB板30上的第一 LED组40和第二 LED组50 ;所述第一 LED组40包括若干第一 LED单元件410,所述第二 LED组50包括若干第二 LED单元件510,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与第二 LED单元件510间隔设置在所述PCB板30上,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和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封装类型不同。
[0024]其中,所述LED单元件为灯珠(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和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具体封装类型可根据背光模组的需求来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ED单元件410为采用封装类型为7020的LED芯片,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510为采用封装类型为4014的LED芯片。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为采用封装类型为6014的LED芯片,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510为采用封装类型为4010的LED芯片。
[0026]请一并参阅图3,由于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和第二 LED单元件510间隔设置在所述PCB板30上,使得第一 LED单元件410之间间隔较大出现暗区时,通过第二 LED单元件510发光可以弥补第一 LED单元件410之间的暗区,增大了 LED单元件之间的混光距离,解决了侧光式背光由于LED单元件较少导致的灯影现象,如图3所示,导光板60上不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由于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和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封装类型不同,故第一 LED单元件410和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成本不同,设置两种不同类型的LED单元体比设置单一的LED单元体能节省成本。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的LED封装支架与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LED封装支架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的发光面积与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发光面积不同,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LED封装支架较第一 LED单元件410的LED封装支架小,如此设置,在解决灯影问题时,其成本明显比现有技术中只增加第一 LED单元件410颗数的结构要低。
[0028]所述第一 LED组40中的所有第一 LED单元件410的辉度等级一致;所述第二 LED组50中的所有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辉度等级一致。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的色度与第二 LED单元件510的色度一致。两种LED组中单元件的辉度等级一致和两种LED单元件的色度一致,可以提高所述混打LED灯条发光的均匀性。
[0029]所述第一 LED组40和第二 LED组50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410和第二 LED单元件510之间的间距相等。如此设置可提高所述混打LED灯条发光的均匀性。
[0030]更进一步的,所述混打LED灯条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 LED组40电流的第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和用于控制第二 LED组50电流的第二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 LED组40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 LED组50电连接。通过同步调整经过第一 LED组40和第二 LED组50的电流大小,来改变第一 LED单元体410和第二LED单元件510的亮暗,进而改善导光板入光侧明暗不均的现象,有效的改善了灯影现象。
[00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使用了两种不同封装类型的LED组,只通过调整流过两种LED组的电流的大小,就可以解决侧光式背光由于LED单元体较少而出现的灯影现象,同时由于两种封装的LED组,有一种可以使用小功率的LED单元体,成本较全部使用大功率LED单元体低,避免了使用同一种LED单元体导致亮度过剩、同时成本也过高的情况。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实现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0032]基于上一实施例提供的混打LED灯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混打LED灯条。由于所述LED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在上一实施例中已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0033]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和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第一 LED组和第二 LED组;所述第一 LED组包括若干第一 LED单元件,所述第二 LED组包括若干第二 LED单元件,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与第二 LED单元件间隔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的封装类型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单元件的LED封装支架与第二 LED单元件的LED封装支架的大小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组中的所有第一LED单元件的辉度等级一致;所述第二 LED组中的所有第二 LED单元件的辉度等级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单元件的色度与第二 LED单元件的色度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组和第二 LED组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 LED单元件和第二 LED单元件之间的间距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打LED灯条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 LED组电流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第二 LED组电流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 LED组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 LED组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7020的LED芯片,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4014的LED芯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打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6014的LED芯片,所述第二 LED单元件为采用封装类型为4010的LED芯片。9.一种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混打LED灯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打LED灯条及LED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混打LED灯条包括PCB板和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第一LED组和第二LED组;所述第一LED组包括若干第一LED单元件,所述第二LED组包括若干第二LED单元件,所述第一LED单元件与第二LED单元件间隔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LED单元件和第二LED单元件的封装类型不同。所述混打LED灯条通过间隔设置封装类型不同的若干第一LED单元件和第二LED单元件,有效的解决了由于LED单元件较少导致的灯影现象,同时由于采用两种不同封装类型的LED单元件,有一种可以使用小功率的LED单元件,降低了成本。
【IPC分类】G02F1/13357, H01L33/52
【公开号】CN204631413
【申请号】CN201520354321
【发明人】孟长军
【申请人】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