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式反射片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0632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凹槽11与一偏心设置的第一凹孔12,该第一凹槽11藉两螺丝T锁固一具有齿盘带动的阻尼器110,以及该基座10另一侧端面中心处设有一具有小大内径的第一固定孔13,该第一固定孔13对应该第一旋转套筒20的大径端面侧向设有一第一固定槽131(请参阅图6所示),该第一固定孔13的小径处供具有一锁固孔140及一延伸轴141的一转轴组14穿置,并以该两螺丝T穿过该第一固定孔13孔壁并锁固于该转轴组14的锁固孔140,使该转轴组14 一端与该基座10结合,且该转轴组14的延伸轴141凸出于该基座10并套设一第一弹性组件142(为一扭簧),该第一弹性组件142是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孔13的大径处,且该第一弹性组件142两端分别卡制于该第一固定孔13与该第一旋转套筒20提供两者的预力;
[0054]该第一旋转套筒20—侧端面中央处设一具有大小内径的第二凹孔21,该第二凹孔21设一第二固定槽211,该第二凹孔21小内径处供该转轴组14的延伸轴141置入,并使该第一弹性组件142容置于该第二凹孔21的大径处,而该第一旋转套筒20外径处设至少一第一嵌槽22,以及相隔该第一嵌槽22约对角处分别设至少一第一插孔23及一槽底成平面状的第一组合槽24,该第一组合槽24的槽底是凸设一第一凸柱240及凹设一第二固定孔241;
[0055]该释放模块40,该释放模块40包括一套设有一第二弹性组件410(为一弹簧)的释放钮41、一套设于该释放钮41且位于该第二弹性组件410的钮杆末端并一体带动的卡合件42、以及一套设有一第三弹性组件430(为一弹簧)的卡制轴43,且该卡制轴43是设置于该基座10的第一凹孔12内,该第三弹性组件430—端顶设于该第一凹孔12而另一端顶于该卡制轴43中段处的凸缘,使该卡制轴43伸出该第一凹孔12的端部并具有向第一凹孔12外凸伸的弹性预力,该卡合件42—端与该释放钮41固接,另一端延伸一平行该释放钮41并与该卡制轴43端部相互顶撑;
[0056]该第二旋转套筒30—侧设一第二凹槽31供该释放钮41设置,另一侧凹设一容置空间32供容置该卡合件42及该阻尼器110,该容置空间32开口处具有至少一个凹槽320与该阻尼器110的齿盘卡制带动并形成阻尼匹配,而该容置空间32于内径偏心处另设有一具有容置该卡合件42卡制的定位槽321(请配合图4所示),该定位槽321的开口端延伸方向可供该卡制轴43端部伸入并顶于该卡合件42的端部,且该旋转套筒30外周缘处设至少一第二嵌槽33,以及外周缘的对角侧分别设至少一第二插孔34及一槽底呈平面形态的第二组合槽35,该第二组合槽35由槽底凸设一第二凸柱350及凹设有一第三固定孔351;
[0057]一角度调整模块50,该角度调整模块50包括一调整盖51、一角度调整棒52、一具有内螺孔的调整孔53的内螺孔并以伸出调整孔53的端部顶向该调整盖51的调整部510形成具有限制角度的功能;
[0058]一反射片60,该反射片60底侧设至少一组合部61,该组合部61对应该第一组合槽24的第一凸柱240、第二固定孔241及该第二组合槽35的第二凸柱350、第三固定孔351位置设置复数穿孔610,各该穿孔610分别供该第一凸柱240及该第二凸柱350穿过,以使该反射片60确实与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旋转套筒30结合;
[0059]—底板70,是设置于该基座10的底部;
[0060]于本实施例中,该底板70可黏贴双面胶或其它固定组件,以供该底板黏贴固定于一汽车仪表台上。
[006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手动式反射片装置的技术手段:
[0062]该转轴组14的延伸轴141是插置于该旋转套筒20的第二凹孔21内,使该旋转套筒20固定于该基座10—侧,且该延伸轴141上的第一弹性组件142,该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1421是分别定位于该基座的第一固定槽131与该第一旋转套筒的第二固定槽211,提供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第二旋转套筒30具有一复位旋转的弹性预力效果;
[0063]该第二旋转套筒30固定于该基座10相对该第一旋转套筒20另一侧,且该第二旋转套筒30内部的释放钮41藉该第二弹性组件410的顶撑,使该卡合件42保持内缩于该定位槽321内,而该卡合件42另一端面是顶靠于该卡制轴43端面,并使该卡制轴43端部可伸人该定位槽321内;
[0064]该调整盖51具有一第一嵌部511、一第二嵌部512及一第一插部513且分别弹性嵌设于该第一旋转套筒20的第一嵌槽22、第一插孔23及该第二旋转套筒30的第二嵌槽33、第二插孔34,使该调整盖51两侧分别弹性卡制于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第二旋转套筒30上;
[0065]该调整盖51的第一嵌部511、第二嵌部512及第一插部513分别弹性嵌设于该第一旋转套筒20的第一嵌槽22、第一插孔23及该第二旋转套筒30的第二嵌槽33、第二插孔34,使该调整盖51两侧分别弹性卡制于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第二旋转套筒30上。
[0066]经由上述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手动式反射片装置,藉由该基座10的底部结合该底板70,并将该底板70设置于车子仪表板上方,提供使用者透过该反射片60察看各种车用数据或数据,并且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下列三大优点:
[0067]第一点,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手动的方式调整该反射片60的角度,更详而言之,藉由调整该角度调整棒52与该调整盖51的调整部510的接触位置即可令该调整盖61转动角度,该反射片60在翻转时,该反射片60—体锁固的该调整盖61与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第二旋转套筒30被一并带动,改变该反射片60的角度,配合旋转该角度调整棒52螺转的长度改变该调整盖51的调整部510及该第一旋转套筒20、该第二旋转套筒30与反射片60,使之定位调整后的角度上。
[0068]第二点,如图3、4所示,当不使用时即可收折该反射片60,此时释放模块40的卡制轴43是凸出于该基座10的第一凹孔12外并伸入该第二旋转套筒30的容置空间32的定位槽321内,使该第二旋转套筒30受到卡制无法转动;当欲使用该反射片时60时,则如图5所示,是按压该释放模块40的释放钮41,藉该释放钮41将该卡合件42往前顶撑,使该卡合件42端部同步将该卡制轴43往前顶撑离开该定位槽321的开口,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第二旋转套筒30即可利用该第一弹性组件142的弹力带动该调整盖51及该反射片60同步产生翻转,并配合该第二旋转套筒30的凹槽与阻尼器110的齿盘形成阻尼使翻转速度趋缓而平顺。
[0069]第三点,因该反射片60是藉由控制该角度调整棒52与该调整部510间的接触位置达到角度的调整,因此使用者在第一次调整好反射片60的角度,当收折该反射片60后该角度调整棒52仍旧处于原来第一次调整好角度的位置并未改变,故当欲再次使用该反射片60,按压该释放模块40的释放钮41时,该第一旋转套筒20与该第二旋转套筒30是可利用该第一弹性组件142的弹力带动该调整盖51及该反射片60产生翻转,而该调整盖51的调整部510则会翻转至抵撑到该角度调整棒52位置而停止翻转,换言之,只要不改变该角度调整棒52的位置,即可令该反射片60在每次翻转时都与前次使用时的角度相同,进而达到该反射片60具有角度记忆功能。
[0070]另,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手动式反射片装置,于第二实施例说明中仅就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技术特征处进行说明,其余关于调整该反射片60角度的方式与第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