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78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对应于图像的亮度信息对显示画面的明亮程度进行局部调光的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例如,可通过抑制显示画面中显示较暗图像部分的明亮程度来提高对比度和降低消费电力。区域控制通过使用可以使对应于显示画面二维设置的发光二极管(LED)进行局部点灯的直下式背光灯得到有效实现。另一方面,采用薄型且容易均勻发光的在导光板侧面设置光源的侧灯式LED背光灯时,由于射入导光板的光也传播至光轴方向以外的角度方向,所以控制所希望的发光区域的明亮程度的区域控制不是很普通。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控制显示画面的色彩不勻,组合了发光区域不同的2 快导光板的侧灯式面光源装置,但不具有意图进行显示画面内的区域控制的结构。在具有侧灯式背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例如在画面的中央显示较亮的图像,在周围显示较暗的图像时,通过缩小画面周边所设置的液晶的开口率而在周围显示较暗的图像。但是,该方法无法提高液晶缩小值极限以上的对比度,也无法有效地降低消费电力。由此寻求可有效实施区域控制的薄型侧灯式北光装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87836号公报非专利文献=TobiasJung et al.,IDW2009DES2-6L p599-600 (200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提供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导光板,具有在光的射出面排列设置的多个条状突起,以及使上述射出面的局部以相对较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光射出图案,与上述光的射出方向一致重叠设置;多个点光源,放射出射入上述多块导光板且沿着上述条状突起的延伸方向传播的上述光;光源基板,具有使包含上述多个点光源中至少1个以上的点光源的光源群根据来自外部的点灯信号以上述点光源群为单位进行点灯的电路配线;从上述射出方向俯视的上述多块导光板的发光面的局部通过上述点光源群的点灯而予以发光。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的发光面的模式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的剖面的模式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的局部点灯的模式图。图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的点灯例的模式图。图9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的点灯例的模式图。图10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的点灯例的模式图。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背光灯的模式图。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的模式图。图13是表示一例导光板的发光状态的模式图。图14是表示其他的一例导光板的发光状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附图中的同一部分使用同一符号,详细说明适当省略,不同部分予以适当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时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构成的模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液晶板110和侧灯式背光灯120。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 液晶板110和背光灯120排列显示,实际上液晶板110是重叠设置在背光灯120上。液晶显示装置100,例如具有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液晶板110的控制信号的信号转换部50和从图像信号抽出亮度信息的调光控制部70。液晶板110通过从信号转换部50输出的控制信号予以驱动,在其显示画面10显示图像。调光控制部70输出驱动背光灯120的亮度信号。如图1所示,从调光控制部70输出的调光信号送往驱动电路90,驱动电路90根据上述信号控制背光灯120的发光面20的两侧面所设置的光源基板2上的多个点光源3的点大丁 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20,将多个点光源3分组为多个点光源群,对每个含有个别或者至少一个以上的点光源3的点光源群进行电灯控制。由此,可对多个发光区域 20a的每一个进行消灯以及点灯的控制。而且,通过控制点光源3的发光强度也可控制每个发光区域20a的亮度。一方面,重叠设置在背光灯120上的液晶板110的显示画面10含有对应于背光灯 120的各个发光区域20a的多个调光区域10a。调光区域IOa通过使发光区域20a的亮度产生变化可进行个别的调光。由此,显示画面10中的图像的对比度可提高至超越液晶板的缩小值的极限。而且,在背光灯120的发光面20,通过对对应于图像的暗部的发光区域20a 进行消灯或者低亮度的控制可降低电力消费。另外,液晶板110的显示画面10的调光区域IOa不是显示画面10被物理分割而成的区域,而是定义为通过背光灯120的各个发光区域20a予以照明的区域。图2是模式地表示显示背光灯120的构成的平面图。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20具有由方形的发光面20构成的2块导光板12以及13。导光板12以及13与光的放射方向(Z方向)一致且重叠设置。图2所示的发光面20是重叠设置的导光板12及13从光的放射方向(显示画面一侧)俯看的状态。另外,背光灯120具有沿着发光面20的Y方向的2边设置的光源基板2以及安装在该光源基板2上多个点光源3。而且,也可具有介由含有光源基板2的电路配线使点光源 3点灯的点灯电路4,以及向点灯电路4提供点灯信号的驱动电路90。点光源3例如可以是LED,通过从驱动电路90向点灯电路4输送的点灯信号进行点灯控制。点灯电路4可介由光源基板2上所设置的印刷配线向各个点光源3供给电力使其点灯。另外,点灯电路4根据驱动电路90的点灯信号选择需要点灯的点光源3,进行ON/ OFF控制的点灯、消灯控制。而且,也可以采用使流过LED的电流产生变化来改变发光强度的结构。接着,参照图3对背光灯120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A是表示背光灯120的Ila-Ila剖面的模式图。2块导光板12和13沿着液晶板110的设置方向以各自的射出面12a和13a相向的状态重叠设置。导光板12和13,例如可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环烯烃聚合物树脂 (COP)、聚碳酸酯树脂(PC)等透明树脂,或者玻璃。而且,导光板12的背面12b以及导光板13的背面13b上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 光射出图案15使沿着射出面12a以及13a传播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为显示画面10的方向 (Z方向)。另外,光射出图案15设置在导光板12以及13的背面的局部区域,该区域构成为以相对较高亮度发光的高亮度区域。光射出图案15,例如可使用白色点印刷、激光的点加工等予以形成。而且,可设置为点、皱纹图案、全反射折射图案等形状。形成光射出图案15的面不局限于导光板12以及13的背面一侧,也可设置在射出
面一侧。导光板12以及13收容在Z方向的上面具有开口 23的盘状背部架(backframe) 中。导光板12的射出面12a以及导光板13的射出面13a朝着开口 23的方向(Z方向),各导光板的背面侧朝着盘状架21的底面21a予以设置。另外,在盘状架21的侧壁21b上装有安装了点光源3的光源基板2。图;3B和图3C是表示从导光板12和13 —侧看到的点光源3在光源基板2上的平面设置的例子。例如,如图3B和图3C所示,点光源3可沿着光源基板2的长度方向上下设置2列。如图3A中的箭头所示,从设置在上列的点光源3a放射出的光射入导光板12并沿着射出面12a的方向进行传播。另一方面,从设置在下列的点光源北放射出的光射入导光板13并沿着射出面13a的方向进行传播。点光源3a以及北的发光的光,分别从导光板12以及13的侧面射入时,例如可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宽幅的中央部位射入。如图;3B所示,点光源3a和北可以对齐在Z方向上的位置且等间隔地设置。如图 3C所示,点光源3a的排列周期的位相和点光源: 的排列周期位相可错开呈交错状设置,例如以半周期错开呈交错状设置。在图3C所示的交错状设置中,由于光源基板2的表面上的发热体即点光源3均勻分散,所以能抑制点光源3的发热相互产生影响。即,可以降低点光源3在运作时的温度, 例如点光源若为LED,可以提高发光效率,降低消费电力,并且LED的寿命可以更长。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20中,相对于导光板12以及13的各4个侧面中相互对向的2边的侧面设置有点光源3。如图3A所示,安装了点光源3的光源基板2装在背部架21的相互对向的2个侧壁21b上。点光源3的光轴与与侧壁21b对向的导光板12以及13的侧面直交。另外,如图3A以及;3B所示,装于1个侧壁21b的点光源3a以及北安装在同一光源基板2上。由此,点光源3a和北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可减少部件数,从而可提高背光灯 12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光源基板2例如可采用印刷基板。而且,可以设置点光源3a以及3b的其他的点灯电路4。在背部架21的开口一侧,覆盖有前部架22。导光板12以及13固定在背部架21 的内部。在导光板13的背面13b与背部架21的底面21a之间设置有反射片16。而且,在前部架22的开口 23 —侧的架22a与导光板12之间设置有反射片17。通过反射片16从导光板13的背面侧漏出的光可向开口 23的方向反射,通过反射片17没有射入导光板12以及13而向上方漏出的光可以回到导光板12以及13,由此可提高射出面12a以及13a的亮度以及亮度分布的平坦性。导光板12的射出面12a的上方设置有光学片19。作为光学片19,为了将液晶板 110的显示画面10的亮度、视野角、偏光等调整到所希望的状态,可将扩散片、偏光板等多个光学片组合设置。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背光灯130的剖面的模式图。背光灯130,其导光板12和导光板13在Z方向上重叠设置,在导光板12以及13 相互对向的侧面设置有点光源3a以及北。此结构与图3所示的背光灯相同。另一方面,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背光灯130还具有对相对于导光板12设置的点光源 3a与相对于导光板13设置的点光源北之间进行遮蔽的反射部件,即反射片18。此点与背光灯120不同。如图4所示,反射片18从光源基板2开始在导光板12和导光板13之间延伸设置。 反射片18对从点光源北放射出的光中朝向导光板12方向的进行遮蔽,对从点光源北放射出的朝向导光板13方向的光进行遮蔽。由此,可抑制分别射入导光板12以及13的杂散光。例如使个别的发光区域20a(参照图2)点灯实行区域控制时可提高对比度。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12以及13进行说明。图5是模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12的射出面12a以及导光板13的射出面13a的平面图。如图3A所示,在导光板12中光射出图案15设置在背面12b的中央部位。另外, 如图5A所示,对应于光射出图案15的高亮度区域12c形成在射出面12a的中央部位。导光板12的短边一侧所设置的点光源3a(参照图幻沿着长边向X方向传播,通过高亮度区域12c所设置的光射出图案15改变传播方向,然后沿着设置显示画面10的方向即Z方向放射出。由此,设置光射出图案15的高亮度区域12c以高于射出面中未设置光射出图案15的其他区域的亮度进行发光。另一方面,如图3A所示,在导光板13中光射出图案15设置在导光板13的背面1 的两端。另外,如图5B所示,对应于光射出图案15的高亮度区域13c形成在射出面13a的两端。如图5A以及5B所示,光射出图案15沿着与从点光源3放射出的光的传播方向交叉(直交)的Y方向延伸,呈带状设置。另外,导光板12以及13重叠设置时,从显示画面一侧的俯视方向看,高亮度区域12c和高亮度区域13c可设置成覆盖整个发光面20(参照图2)。而且,在高亮度区域12c和高亮度区域13c之间的边界处,高亮度区域12c的周边部和高亮度区域13c的周边部相互重叠形成重复区域W。由此,可抑制不设置重复区域W时在边界部分产生的暗线或者亮线,从而可提高边界部分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品质。在各个高亮度区域的周边,光射出图案15的图案深度以及密度等从中央部位一侧向端部逐渐产生变化,由此可提高显示品质。图6是表示导光板12的V-V剖面的模式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20以及130,在导光板12以及13的射出面可设置多个条状突起25。突起25沿着从点光源3放射出的光的传播方向延伸而予以形成。例如如图6(a)所示,具有三角形状剖面的突起2 可沿着射出面1 的表面排列形成。如图6(b)所示,也可在三角形状突起2 之间设置平坦区域。而且,6(c)所示,也可采用剖面含有圆弧的光栅。图13是表示从1个点光源3向导光板射入光时发光面上的发光图案的一例的模式图。此时,在发光面的表面未设置突起25,在整个导光板的背面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 I1 I7分别表示等亮度线,按照I1至I7的顺序亮度提高。图13所示的发光图案是表示从导光板的端部向中央部位亮度逐渐降低。相对于此,图14所示的例子是图6(a)所示的三角形状突起2 设置在导光板的射出面上的例子。与图13所示的发光图案相比,可以认识到Y方向的宽度变窄,向着导光板的中央部位高亮度区域扩大。即,通过设置突起25a,图13中的Y方向的亮度的变化趋于锐化,发光部分与非发光部分之间的边界会更加明确。而且,从点光源3放射出的光可传播得更远。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射出面所设置的三角形状突起25a的顶角θ为90度。随着顶角θ的扩大,发光图案的形状从图14所示的发光图案转化成图13所示的发光图案的形状。即,Y方向的宽度变宽,从导光板的端面射入的光在X方向的传播距离变短。另一方面,顶角θ如果小于90度,与图14所示的发光图案相比,可实现Y方向的宽度变窄,高亮度区域为沿着伸长的图案。而且,通过变更突起2 的高度d,高度d与导光板的厚度t之间的比(d/t),能够将发光图案调整到所希望的形状。由此,通过在导光板的射出面设置条状突起,可使从点光源3放射出的光所产生的发光图案发生变化。即,配合发光区域的发光面内的位置以及大小可以调整发光图案。而且,例如对通过选择点光源3可进行变更的光的射入位置与选择性地设置在导光板上的光射出图案进行组合,可使发光面内的任意区域予以发光。由此可以实现使用侧灯式背光灯的区域控制。接着,参照图7 图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20的区域控制进行说明。图 7是说明背光灯120局部点灯的模式图。图8以及图9是表示背光灯120的点灯例的模式图。如图7A所示,在背光灯120的发光面20设置有发光区域Ll L8以及发光区域 Rl R8。使各个区域发光的的点光源31 38以及点光源41 48沿着发光面20的相对的2个短边予以设置。而且,各个点光源设置成a、l32段,分别放射出射入导光板12以及13 的光。如图7B以及7C所示,在背光灯120中导光板12和导光板13重叠设置。另外,图 7A所示的发光面20是从显示画面一侧俯视的背光灯120的发光面,含有包含于导光板12 的射出面12a的发光区域以及包含于导光板13的射出面13a的发光区域。设置于发光面20的左侧侧面的点光源31a 38a以及点光源31b 38b分别设置在光源基板2L的上段和下段,向导光板12以及13放射出光。导光板13的背面1 设置有对应于发光区域Ll L4的光射出图案,导光板12的背面12b设置有对应于发光区域 L5 L8的光射出图案15。另一方面,设置于发光面20的右侧侧面的点光源41a 48a以及点光源41b 48b分别设置在光源基板2R的上段和下段,分别向导光板12以及13放射出光。导光板13 的背面1 设置有对应于发光区域Rl R4的光射出图案,导光板12的背面12b设置有对应于发光区域R5 R8的光射出图案15。例如,如图7B所示,光源基板2L的下段点光源35b以及36b作为1个点光源群予以点灯后,发光的光射入导光板13并通过导光板13的背面1 所设置的光射出图案15改变了传播方向而转向发光面20的方向(光学片19的方向),使发光区域L3予以发光。同样,光源基板2R的下段点光源41b以及42b点灯后,发光区域Rl予以发光。另外,如图7C所示,为了选择性地发光控制发光区域L6,使光源基板2L的上段点光源33a以及3 作为1个点光源群予以点灯。而且,为了选择性地发光控制发光区域R6 和R7,使相邻的2个点光源群,即光源基板2R的上段点光源43a以及44a、点光源45a以及 46a予以点灯。由此,背光灯120通过使发光面20的两侧所设置的点光源群予以个别点灯,可使所希望的区域发光。此时,例如通过调整导光板12的表面所设置的条状突起25a,使从点光源33a以及3 放射出的发光的光不传播至对应于发光区域R6的区域。S卩,导光板12的表面所设置的突起2 设置成使作为1个点光源群的点光源33a以及3 所放射出的发光的光传播超越发光区域L2而使发光区域L6获得充分的亮度。而且,例如通过调整顶角θ以及d/h 的值使高亮度的区域不扩大至发光区域R6。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背光灯120通过使16个点光源(31 38、41 48) 中相应的点光源点灯,可使16个发光区域(Li L8、R1 R8)能够个别发光。图8 图10是表示背光灯120的点灯例的平面图,表示发光面20的亮度分布。图8表示发光区域L1、L2、L5以及L6分别发光时的亮度分布。同图中所示的等亮度线Ip I2以及I3依次亮度提高。图8A所示的发光区域Ll的发光,是点光源31b以及32b被点灯。从点光源31b 以及32b放射出的发光的光在导光板13中向X方向传播,通过导光板13的背面13b的两端所设置的光射出图案15而改变传播方向,从而使发光区域L1、R1予以发光。发光区域Ll
9以规定以上的亮度(I2)进行发光,但发光区域Rl的亮度在I2以下。而且,通过上述导光板 13的射出面13a所设置的突起25a,可抑制光在Y方向上扩大,同时也可将与发光区域Ll 邻接的发光区域L2的亮度抑制在较低程度。图8B所示的发光区域L2以I2以上的亮度发光,发光区域R2以及邻接的发光区域Lll、L3的亮度抑制在I2以下。图8C所示的发光区域L5的发光,是点光源31a以及3 被点灯。从点光源31a以及3 放射出的发光的光在导光板12中向X方向传播,通过导光板12的背面12b的中央部位所设置的光射出图案15而改变传播方向,从而使发光区域L5予以发光。与发光区域 L5邻接的发光区域L6以及R5、R6也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所以可看到从发光区域L5开始的连续发光,上述区域的亮度被抑制在I2以下。在图8D所示的发光区域L6的发光中,发光区域L6以I2以上的亮度发光,邻接的发光区域L5、L7以及R5、R6、R7的发光被抑制在I2以下。图9是表示使多个点光源点灯,以使发光面20呈带状发光的例子。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点光源31a、3^i、31b、32b、41a、4^i、41b、42b被点灯,发光区域L1、L5、R1、R5予以发光。如同图所示,发光区域Li、L5、Rl、R5以I2以上的亮度呈带状均一发光。而且,邻接的发光区域L2、L6、R2、R6的亮度被抑制在I2以下。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发光区域L2、L6、R2、R6也以I2以上的亮度均一发光,邻接的发光区域L1、L5、R1、R5和发光区域L3、L7、R3、R7的亮度被抑制在I2以下。图9所示的带状发光表示了导光板12以及13的表面所设置的条状突起2 的效果,可抑制发光的光在Y方向上扩大,使对应于被点灯的点光源的各个发光区域以高亮度进行发光。图10是表示背光灯120的所有点光源被点灯时发光面20的亮度分布。图10(a)是表示发光面20的亮度分布的平面图。表示各个发光区域的边界的暗线或者亮线无法看见,呈均一发光。图10(b)是表示沿着图10(a)中所示的)Mb线的亮度的图表。设置有点光源的发光面的左右边部的近旁亮度较高,发光面的中央部位被抑制了亮度不均勻。图10(c)是表示沿着图(a)中所示的)(C-)(C线的亮度的图表。表示发光面的中央部位的亮度较高,上下边附近的亮度下降的分布。液晶显示装置100作为电视机、电脑的显示器使用时要求均齐度在0.5以上。例如,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均齐度,可以下式来表示。均齐度=1_(最大亮度-最小亮度)+最大亮度图9所示的发光面20的亮度分布的均齐度在0. 5以上,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背光灯可获得充分的亮度分布。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20通过使发光面20的相互对向的2边所设置的多个点光源进行个别点灯,可使发光面20所含有的16个发光区域个别地进行发光, 这样使用背光灯120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可实施区域控制,从而可实现消费电力的降低,以及可提高光对比度。在图7的例子中,说明了 2个点光源作为1个发光区域进行发光,也可以采用通过含有1个或3个以上的点光源的点光源群使1个发光区域发光的结构。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40的模式图。如图11(a)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40的发光面30在X方向上被6等分,在Y方向上被4等分,共包含M个发光区域30a。图11(b)表示背光灯140的剖面结构的模式图。如同图所示,3块导光板12、13以及14重叠设置,各块导光板的背面12b、13b以及14b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最上面的导光板12的背面12b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设置在最下面的导光板14的背面14b的两端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另外,设置在导光板12和导光板14之间的导光板13的背面13b的中央和端部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光射出图案15。由此,可对应于在X方向上被6等分的发光区域。另一方面,为了使发光的光分别射入导光板12、13以及14,点光源3在Z方向上呈 3段排列设置。另外,例如作为1个发光区域配置2个点光源的结构,在Y方向上被4等分的1边设置了 M个点光源3a、3b以及3c。根据上述结构,可构成具有M个发光区域的背光灯140。另外,为了增加包含在发光面的发光区域,可增加导光板的数量以及导光板的侧面所设置的点光源的数量,对发光面进行细分。而且,通过使点光源3的亮度产生变化,可追加点灯和非点灯的模式,从而可对各个发光区域进行细微的调光。例如,点光源3为LED时,通过使流过LED的电流产生变化, 可使亮度产生连续的变化。由此,可以实施重视反应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亮度信息的区域控制。(第3实施方式)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灯150的模式图。背光灯150沿着导光板 12以及13的长边设置有点光源51 66以及71 86,此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光源51 66,在位于上边的光源基板2U上设置成添加了字母a、b的上下2段, 分别放射出射入导光板12以及13的光。点光源71 86,在位于下边的光源基板2L上设置成添加了字母a、b的上下2段。如图12所示,背光灯150的发光面具有16个发光区域Ul U8以及Ll L8。通过使含有设置在上边的点光源51 66中的4个点光源的点光源群个别地点灯,发光区域 Ul U8可分别发光。同样,通过使含有设置在下边的点光源71 86中的4个点光源的点光源群个别地点灯,发光区域Ll L8也可分别发光。例如,在导光板13的背面13b上对应于发光区域Ul U4以及Ll L4的部位设置光射出图案15。另一方面,在导光板12的背面12b上对应于发光区域U5 U8以及L5 L8的部位也设置光射出图案15 (参照图7)。另外,如图12所示,通过使含有安装在光源基板2L上的4个点光源7 78b的点光源群点灯,可以使发光区域L2发光。通过使含有点光源79a 82a的点光源群点灯, 可以使发光区域L7发光。由此点光源3可以沿着方形的导光板12以及13的长边予以设置。以上在第1 第3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背光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含有多个调光区域,背光灯所具有的多块导光板的各个射出面具有对应于显
11示画面的调光区域的至少其中1个的发光区域。另外,各个发光区域对应于多块导光板所包含的多个发光区域的至少其中1个。通过设置分割背光灯的整个发光面的发光区域,可以通过对应于该发光区域的多个调光区域来覆盖整合显示画面。各个发光区域对应于导光板的侧面所设置的多个点光源的其中之一,通过该点光源的点灯而予以发光。由此,在侧灯式背光灯中可以实施通过控制各个点光源的点灯来对显示画面进行局部调光的区域控制。从而可以实现消费电力低且提高了对比度的液晶显示
直ο以上参照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 第3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根据申请时的技术水准,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以进行的设计变更、材料变更等,只要是与本发明在技术思想上相同的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导光板,具有在光的射出面排列设置的多个条状突起,以及使上述射出面的局部以相对较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光射出图案,与上述光的射出方向一致重叠设置;多个点光源,放射出射入上述多块导光板且沿着上述条状突起的延伸方向传播的上述光;光源基板,具有使包含上述多个点光源中至少1个以上的点光源的光源群根据来自外部的点灯信号以上述点光源群为单位进行点灯的电路配线;从上述射出方向俯视的上述多块导光板的发光面的局部通过上述点光源群的点灯而予以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上述点灯信号的驱动电路,以及接受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上述点灯信号使上述点光源予以点灯的点灯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灯电路根据上述点灯信号进行上述点光源的开光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灯电路根据上述电灯信号使上述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块导光板分别具有方形的上述射出面,上述多个点光源沿着上述多块导光板的各个上述射出面的一边以及与该边相对的另一边进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部件,对上述多块导光板中的一块导光板上所设置的点光源与上述多块导光板中的其他导光板上所设置的点光源之间进行遮蔽,上述反射部件抑制从上述其他导光板上设置的上述点光源射入上述一块导光板的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面含有覆盖整个面的多个发光区域,上述各个发光区域对应于来自上述多块导光板中的一块的射出光进行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发光区域的消灯以及点灯通过对应于上述各个发光区域的上述点光源予以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发光区域的亮度通过对应于上述各个发光区域的上述点光源的发光强度予以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点光源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长度方向多列排列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点光源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光源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点光源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上述多列中相邻的2列中的一列相对于另一列呈周期位相错开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放射射入上述多块导光板的光的上述多个点光源安装在同一光源基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光源的光轴与上述上述导光板的侧面直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射出图案以沿着与从上述点光源放射出的光的传播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的带状予以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不同的上述导光板上、平行于上述发光面且俯视方向看相邻的上述光射出图案,其边界相互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射出图案为点、皱纹图案、全反射折射图案中的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条状突起具有三角形状的剖面或者含有圆弧的剖面。
1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灯,其具有多块导光板,具有在光的射出面排列设置的多个条状突起,以及使上述射出面的局部以相对较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光射出图案,与上述光的射出方向一致重叠设置;多个点光源,放射出射入上述多块导光板且沿着上述条状突起的延伸方向传播的上述光;光源基板,具有使包含上述多个点光源中至少1个以上的点光源的光源群根据点灯信号以上述点光源群为单位进行点灯的电路配线;从上述射出方向俯视的上述多块导光板的发光面的局部通过上述点光源群的点灯而予以发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过上述背光灯予以照明的液晶板,对应于上述液晶板所显示的图像的暗部的上述发光面的局部进行消灯或者低亮度的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所提供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导光板,具有在光的射出面排列设置的多个条状突起,以及使上述射出面的局部以相对较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光射出图案,与上述光的射出方向一致重叠设置;多个点光源,放射出射入上述多块导光板且沿着上述条状突起的延伸方向传播的上述光;光源基板,具有使包含上述多个点光源中至少1个以上的点光源的光源群根据来自外部的点灯信号以上述点光源群为单位进行点灯的电路配线;从上述射出方向俯视的上述多块导光板的发光面的局部通过上述点光源群的点灯而予以发光。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418881SQ20111029997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土屋竜二, 池辺翔太 申请人:哈利盛东芝照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