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79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是由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所组成。背光模块可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向式入光(Side-light type)与直下式入光(Direct-light type)两种,以便提供背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以直下式的背光模块为例,其可使用多个灯管或灯条(light bars)来作为光源,以提供一背光给液晶显示面板。然而,在侧向式入光背光模块中,由于光源是设置于导光板的侧边,因此,背光模块的背框需预留空间来安装光源,而不利于窄边框(Slim Bezel)设计。又,在直下式入光 背光模块中,由于需较多的光源来形成面光源,因而增加成本及能源耗费。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以解决背光模块的面光源的形成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基板;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导光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导光片包括多个圆弧形凹部,所述光源是容置于所述圆弧形凹部内,所述圆弧形凹部的长轴方向是平行于所述基板的长轴方向。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包括基板;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导光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导光片包括多个圆弧形凹部,所述光源是容置于所述圆弧形凹部内,所述圆弧形凹部的长轴方向是平行于所述基板的长轴方向。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圆弧形凹部具有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是大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是平行于所述圆弧形凹部的长轴方向。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介于I公厘与5公分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度介于I公厘与3公分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及所述第二长度的比例相同于所述基板的长宽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及所述第二长度的比例为4:3或16: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长度上每二相邻所述光源之间的第一间距是大于在所述第二长度上每二相邻所述光源之间的第二间距。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圆弧形凹部中容置有一个所述光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圆弧形凹部中容置有多个所述光源。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通过导光片来均匀光源的光线,以形成一均匀的平面光源。又,通过导光片的圆弧形凹部,可对应于显示装置的长宽比或尺寸来横向扩散光源的光线,以减少光源的数量,而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及能量耗费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A和图2B显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光片及光源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显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圆弧形凹部的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片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以及图5显示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导光片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将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
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
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请参照图1,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可相对于一显示面板101来设置,所述显示面板101可为液晶显示面板,而形成一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等。背光模块100可包括背板110、多个光源120、基板130、反射层140及导光片150。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背板110是由不透光材质所制成,例如塑化材料、金属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用以承载光源120、基板130及导光片150。光源120是设置在基板130上,并电性连接于基板130,用来为显示面板101提供光线。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可为点光源(point light source),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或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可为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其排列于基板130上,且每二相邻光源120之间具有一预设间隔。如图I所示,基板130为矩形板体。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30可为电路板,例如印刷基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柔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其设置在背板110上,并电性连接于光源120,用于控制光源120的发光。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射层140可设置于基板130的表面上,并形成于这些光源120之间。反射层140可为反射板、反射片或反射涂层,用来反射 光源120的光线。此反射层140是由高反射率材料所制成,例如银、招、 金、铬、铜、铟、铱、镍、钼、铼、错、锡、钽、鹤、锰、其上述任意组合的合金或耐黄化且耐热的白色反射漆料等。请参照图2A和图2B,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光片及光源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导光片150可利用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冲压、裁切、精密铸造、铸造、机械加工、压铸或锻造方式来一体成型。导光片150的材料例如为玻璃、光硬化型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导光片150包括出光面151、底面152及多个圆弧形凹部153。出光面151是形成于导光片150的一侧,并面对液晶显不面板101,用以允许光源120的光线被发出至液晶显示面板101。底面152是形成于导光片150的另一侧,并面对于基板130。导光片150的圆弧形凹部153是形成于底面152上,用以容置及封装光源120。每一圆弧形凹部153的开口面积是至少大于每一光源120的宽度,以使光源120容置于导光片150的圆弧形凹部153内。依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圆弧形凹部153的凹透镜形状或尺寸亦可被调整,以形成最佳的且均匀的面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每一圆弧形凹部153中可容置有一个光源120。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每一圆弧形凹部153中可容置有至少多个光源120。如图I及图2A所示,圆弧形凹部153可具有圆弧形剖面形状,且可作为凹透镜(concave lens),用以扩散光源120的光线。圆弧形凹部153可具有楕圆形开口,且每一圆弧形凹部153具有第一长度LI及第二长度L2,其中第一长度LI是大于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I为圆弧形凹部153的最大长度,例如介于I公厘(mm)与5公分(cm)之间,或介于5 mm与3 cm之间。因此,第一长度LI是平行于圆弧形凹部153的长轴方向,且圆弧形凹部153的长轴方向是平行于基板130的长轴方向。第二长度L2例如是垂直于第一长度LI,例如介于I mm与3cm之间,或介于5 mm与2 cm之间。第一长度LI及第二长度L2的比例可相同于长矩形基板130的长宽比,例如4:3或16:9。当光源120发出光线时,通过导光片150的圆弧形凹部153,光源120的光线可被扩散且均匀化,而达到混光的效果,以提供一均匀的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101。其中,相较于第二长度L2,由于圆弧形凹部153在第一长度LI上(长轴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光扩散长度,因而具有较佳的侧向扩散效果。因此,通过具有不同长度的圆弧形凹部153,每一圆弧形凹部153的长轴方向可平行于基板130的长轴方向,以侧向扩散较多的光线于基板130的长轴方向上(亦即显示装置的长轴方向上),因而可对应减少光源120在基板130的长轴方向上的排列数量,其中在第一长度LI (长轴方向)上每二相邻光源120之间的第一间距是大于在第二长度L2上每二相邻光源120之间的第二间距。因此,通过不同长度的圆弧形凹部153,可对应于显示装置的长宽比或尺寸来更均匀地扩散光源120的光线,并同时减少光源的数量,以降低背光模块100的成本及能量耗费。请参照图3A和图3B,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圆弧形凹部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在第一长度LI的方向上,圆弧形凹部153的曲面切线与底面152之间具有一第一角度0 1,例如110度 175度。在第二长度L2的方向上,圆弧形凹部153的曲面切线与底面152之间具有一第二角度0 2,例如90度 165度。其中,第一角度01是大于第二角度02,使得圆弧形凹部153分别可在第一长度LI及第二长度L2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曲面形状,而可具有不同的侧向扩散效果。请参照图4,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片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片150更可包括荧光层154,荧光层154是形成于每一圆弧形凹部153的内表面,并可被光源120的光线所激发,而发出可见光。因此,通过荧光层154,可改善光源120的发光效率或改变光源120的光色。当组装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时,排列有光源120的基板130可先设置于背板110上,接着,可设置导光片150于基板130上。此时,光源120是对应地容设及封装于导光片150的圆弧形凹部153内。接着,设置显示面板101于导光片150上,以完成显示装置。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导光片150,可均勻化背光模块100的光源120的光线,以形成一均匀的平面光源。由于光源120的光线是预先利用导光片150的凹透镜来进行混光,因而可缩短光线所需的混光空间,而可减少背光模块100的厚度。再者,通过不同长度的圆弧形凹部153,可对应于显示装置的长宽比或尺寸来更均匀地扩散光源120的光线,并同时减少光源的数量,以降低背光模块100的成本及能量耗费。请参照图5,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导光片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又一实施例中,导光片150的出光面151可设有多个突出结构155,以便进一步修正光线的方向,来增加聚光效果,并提高正面辉度。其中此些突出结构155可例如为棱形或半圆形的凸起或凹陷结构等。再者,出光面151更可具有雾面处理或散射点设计,以便均匀化光源120的光线,减少出光不均(Mura)的现象。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通过导光片来均匀化光源的光线,以形成一均匀的平面光源。再者,通过导光片的圆弧形凹部,可对应于显示装置的长宽比或尺寸来横向扩散光源的光线,以减少光源的数量,而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及能量耗费。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基板; 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导光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导光片包括多个圆弧形凹部,所述光源是容置于所述圆弧形凹部内,所述圆弧形凹部的长轴方向是平行于所述基板的长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圆弧形凹部具有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是大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是平行于所述圆弧形凹部的长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介于I公厘与5公分 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度介于I公厘与3公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及所述第二长度的比例相同于所述基板的长宽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及所述第二长度的比例为4:3或16: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长度上每二相邻所述光源之间的第一间距是大于在所述第二长度上每二相邻所述光源之间的第二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圆弧形凹部中容置有一个所述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圆弧形凹部中容置有多个所述光源。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此背光模块和显示面板。此背光模块包括基板;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导光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导光片包括多个圆弧形凹部,所述光源是容置于所述圆弧形凹部内。本发明可减少光源的设置数量。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759052SQ2012102502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杨流洋, 贾沛, 顾毓波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