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膜、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248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量子点膜、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直下式模组和侧入式模组,传统的侧入式模组通过导光板将光源的光线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出射,然后再进入到量子点膜中转换为白光。上述背光模组中,导光板与光源入射面相对的三个侧面均会有部分蓝光漏出,从而造成蓝边现象;同时,不管在直下式还是侧发光模组应用中,虽然量子点膜是由双层阻隔膜与量子点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在量子点层的上下面都有阻隔膜保护,但水、氧从侧面侵入会造成部分无效边现象,也会导致蓝边现象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量子点基膜与导光板的三个漏光面对应的边缘上涂布光转换材料,使形成的量子点膜能够将从漏光面射出的光线转换为白光。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背光模组的尺寸越来越薄、越来越精密,尤其是在中小尺寸应用中,对精度的要求会更加高,基于此为了在量子点基膜的边缘涂布光转换材料,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精度较高的裁切设备,从而使量子点膜的制备成本较高,不利于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涂布有光转换材料的量子点膜制备成本较高且精度比较难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量子点基膜,量子点基膜的面积为所欲制备的量子点膜面积的n倍,n为正数;步骤S2,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光转换条,各第一光转换条分别和各第二光转换条接触设置,且各第一光转换条和各第二光转换条之间具有夹角;步骤S3,将具有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得到多个量子点膜,各量子点膜的至少一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与第一光转换条相邻的两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二光转换条,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形成各量子点膜的光转换封边。进一步地,步骤S3的裁切包括:沿裁切线对量子点基膜进行第一次裁切得到预备单元,裁切线为第一光转换条的沿与第一光转换条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以及第二光转换条的沿与第二光转换条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进一步地,步骤S3的裁切还包括:沿第一光转换条长度的延伸方向对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或沿第二光转换条长度的延伸方向对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以将预备单元分为两个量子点膜,优选量子点膜的面积相等。进一步地,量子点基膜为矩形或菱形,量子点基膜的两条边线与第一方向平行,量子点基膜的另外两条边线与第二方向平行,在步骤S2中,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光转换条,并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光转换条。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光转换条和具有第二宽度的第二光转换条,且第一宽度等于第二宽度。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第一光转换条的宽度与第二光转换条的宽度独立的选自0.1~2mm。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在量子点基膜上等间距设置第一光转换条,并在量子点基膜上等间距设置第二光转换条。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以下过程:在量子点基膜上涂布第一光转换涂料,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涂层,优选第一光转换涂料包括荧光粉;在量子点基膜上涂布第二光转换涂料,以形成多个与各第一光转换涂层接触设置的第二光转换涂层,且各第一光转换涂层和各第二光转换涂层之间具有夹角,优选第二光转换涂料包括荧光粉;将第一光转换涂层和第一光转换涂层进行固化处理,以形成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量子点膜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上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为上述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中的光转换封边远离导光板设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由于该制备方法通过先在量子点基膜的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光转换条,再通过将具有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以得到多个量子点膜,且各量子点膜的至少一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与第一光转换条相邻的两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二光转换条,上述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形成了设置于基膜剪裁部上的光转换封边,从而能够采用精度较低的设备先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宽度较大的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再通过切割形成所需宽度的光转换封边结构,进而降低了量子点膜制备成本。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中,在量子点基膜的第一表面设置多个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第二光转换条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第二光转换条为包括多个光转换胶图案的矩形区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在图1中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第二光转换条的表面或者内部设置标记后基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对图1中A区域所示的部分量子点基膜进行第一次裁切后得到的预备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对图4所示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后得到的量子点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量子点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量子点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基膜剪裁部;200、光转换封边;210、第一光转换条;211、第一封边条;212、第三封边条;220、第二光转换条;221、第二封边条;A、量子点膜所在区域。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正如
背景技术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精度较高的设备,从而使量子点膜的制备成本较高,不利于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本申请的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量子点基膜,量子点基膜的面积为所欲制备的量子点膜面积的n倍,n为正数;步骤S2,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光转换条220,各第一光转换条210分别和各第二光转换条220接触设置,且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各第二光转换条220之间具有夹角;步骤S3,将具有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得到多个量子点膜,各量子点膜的至少一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210,与第一光转换条210相邻的两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二光转换条220,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形成各量子点膜的光转换封边200。本发明的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中由于先在量子点基膜的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光转换条,再通过将具有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以得到多个量子点膜,且各量子点膜的至少一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与第一光转换条相邻的两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二光转换条,上述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形成了设置于基膜剪裁部上的光转换封边,从而能够采用精度较低的设备先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宽度较大的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再通过切割形成所需宽度的光转换封边结构,进而降低了量子点膜制备成本。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首先,执行步骤S1:提供量子点基膜,量子点基膜的面积为所欲制备的量子点膜面积的n倍,n为正数。可以通过在透明基板上设置量子点墨水并进行干燥处理,以形成量子点基膜,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在透明基板的不同位置上设置不同发光颜色的量子点墨水,以形成具有多个子像素区域的量子点基膜,并通过后续工艺中对量子点基膜的裁切,使量子点基膜形成所需的尺寸。在完成步骤S1之后,执行步骤S2: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光转换条220,各第一光转换条210分别和各第二光转换条220接触设置,且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各第二光转换条220之间具有夹角,形成的基体如图1所示。通过将上述第一光转换条210和上述第二光转换条220设置于量子点基膜上,可以使各第一光转换条210分别和各第二光转换条220相交,也可以使第一光转换条210邻接于第二光转换条220的两侧,或第二光转换条220邻接于第一光转换条210的两侧,即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各第二光转换条220之间不具有重叠区域。在上述步骤S2中,可以根据所欲制备的量子点膜的尺寸,对量子点基膜的表面上各第一光转换条210的间距以及各第二光转换条220的间距进行优化,从而在量子点基膜的表面形成多个被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包围的矩形区域或菱形区域,并通过对设置有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量子点基膜进行剪裁,以得到所需尺寸的量子点膜。在上述步骤S2中,形成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可以为包括多个光转换胶图案的矩形区域,矩形区域中的各个光转换胶图案形状统一且互不重叠,如图2所示。其中,上述光转换胶图案的形状可以为各种形状,如点状;并且,上述光转换胶图案可以覆盖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所在的全部矩形区域。为了在裁切之后可以追溯到预查找的量子点膜,获知其所在原量子点基膜的位置信息,优选地,上述步骤S2还包括在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表面或者内部设置标记的步骤。上述标记的图案可以为连续的符号、字母数字符号、图形、几何图案、字母、文字、数字、标识、图画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并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光转换条210或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二光转换条220上可以设置相同的标记。为了保持在后续步骤中对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裁切后标记的完整性,更为优选地,在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表面或者内部连续设置多组相同的标记,如图3所示。图3中通过连续设置多组标记A1、A2和B5,以保证在后续对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裁切后至少获得一组完整的标记A1、A2和B5。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更有助于标记的识别。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设置的标记不影响最终制备出的量子点膜的发光均匀性,可以将上述标记设置在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关于裁切线对称的位置上,以使标记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光转换条210或第二光转换条220上。同样地,为了使得设置的标记不影响最终制备出的量子点膜的发光均匀性,还可以采用在自然光下不显色的材料来制作上述标记,如采用仅在紫外光下显示颜色而在自然光下无颜色显示的墨水制作上述标记。优选地,采用特制备量子点这一特殊的荧光材料作为标记材料。该特制备量子点在430nm以上波段没有光吸收,只有在430nm以下波段才能光吸收,从而能够实现在特定条件下显色的效果。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标记为设置在光转换条上的微结构,优选为凹结构、凸结构或凹结构与凸结构的组合,通过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区别裁切后得到的各个量子点膜,并获知其所在原量子点基膜的位置信息。上述的标记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喷墨打印、纳米压印、丝网印刷、曝光显影等,上述各制作方法的工艺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定。为了提高量子点基膜的利用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量子点基膜为矩形或菱形,量子点基膜的两条边线与第一方向平行,量子点基膜的另外两条边线与第二方向平行,在步骤S2中,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光转换条210,并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光转换条220,从而在量子点基膜的表面形成多个被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包围的矩形区域或菱形区域,该区域可以为图1中的A所示。更为优选地,上述第一光转换条210与量子点基膜等长,上述第二光转换条220与量子点基膜等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具有第二宽度的第二光转换条220,且第一宽度等于第二宽度。从而通过在步骤S2中设置具有相同宽度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简化了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制备工艺;并且,在后续的步骤S3中,能够仅通过简单的裁切工艺即得到具有等宽光转换封边的量子点膜。并且,在步骤S2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提供的量子点基膜的尺寸以及所欲制备的量子点膜的尺寸设置特定宽度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从而再通过对量子点基膜进行剪裁,以得到具有合适宽度的光转换封边。优选地,第一光转换条210的宽度与第二光转换条220的宽度独立的选自0.1~2mm。由于55寸电视用的量子点膜的尺寸在120cm×65cm左右,因此,通过将第一光转换条210的宽度与第二光转换条220的宽度设定在0.1~2mm的范围内,不仅能够使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具有较大的宽度,从而采用精度较低的设备即能够实现对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设置,还能够使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在裁切后形成宽度合适的光转换封边,从而使光转换封边更多地覆盖在量子点基膜的无效边区域上,进而更为有效地降低了量子点膜中量子点失效带来的转换效率的损失。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在量子点基膜上等间距设置第一光转换条210,并在量子点基膜上等间距设置第二光转换条220。通过等间距设置上述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并对相邻的第一光转换条210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第二光转换条220之间的间距进行优化,从而在后续步骤S3中能够得到具有相同尺寸的量子点膜,进而能够使制备得到的各量子点膜均满足所需尺寸的要求,以满足批量化生产固定尺寸的量子点膜的需求。可选地,当上述第一光转换条210和上述第二光转换条220的表面具有上述光转换胶图案时,在上述步骤S2中,通过印刷工艺将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设置在量子点基膜的表面上。除此之外,上述第一光转换条210和上述第二光转换条220也可以通过黏贴或者涂布光转换涂料的方式制作而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2包括以下过程:在量子点基膜上涂布第一光转换涂料,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涂层;在量子点基膜上涂布第二光转换涂料,以形成多个与各第一光转换涂层接触设置的第二光转换涂层,且各第一光转换涂层和各第二光转换涂层之间具有夹角;将第一光转换涂层和第一光转换涂层进行固化处理,以形成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上述第一光转换涂料和上述第二光转换涂料可以包括量子点、荧光微球和荧光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荧光微球可以是内部具有量子点或者荧光粉的微球,微球的基材可以是聚合物或者无机物。优选地,第一光转换涂料和第二光转换涂料均包括荧光粉,由于荧光粉比量子点具有更稳定的性质,从而不会在量子点膜中形成无效边区域。上述第一光转换涂料和上述第二光转换涂料还可以包括胶水,胶水优选为丙烯酸酯、硅胶、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此时,上述步骤S2还可以包括对第一光转换涂料和第二光转换涂料进行固化处理的过程,上述固化处理优选为UV固化或者是热固化,热固化的温度优选为30~200℃。在完成步骤S2之后,执行步骤S3:将具有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得到多个量子点膜,各量子点膜的至少一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210,与第一光转换条210相邻的两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二光转换条220。通过上述步骤S3不仅可以得到四个侧边均具有光转换封边的量子点膜,也可以得到三个侧边具有光转换封边的量子点膜,从而满足不同的背光模组对量子点膜中光转换封边的需求。对具有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的裁切包括:沿裁切线对量子点基膜进行第一次裁切,得到多个预备单元,裁切线为第一光转换条210的沿与第一光转换条210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以及第二光转换条220的沿与第二光转换条220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形成的量子点膜如图4所示,第一封边条211为将第一光转换条210进行裁切后得到的,第二封边条221为将第二光转换条220进行裁切后得到的,第一封边条211和第二封边条221分别位于量子点膜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并构成量子点膜的光转换封边。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先沿第一裁切线对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第一裁切线为第一光转换条210的与第一光转换条210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也可以先沿第二裁切线对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第二裁切线为第二光转换条220的与第二光转换条220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对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也可以同时沿第一裁切线和第二裁切线对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从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量子点膜。更为优选地,在上述第一次裁切后得到预备单元,此时步骤S3的裁切还包括:沿第一光转换条210长度的延伸方向对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或沿第二光转换条220长度的延伸方向对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以将所述预备单元分为两个所述量子点膜,如图5所示,第三封边条212为将第一封边条211进行裁切后得到的,且第三封边条212和第二封边条221分别位于量子点膜的不同的侧边,并构成量子点膜的光转换封边。采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到的量子点膜中光转换封边具有相同的宽度,从而通过设置合适宽度的第一光转换条210和第二光转换条220,有效地避免了量子点膜中由于光转换封边的宽度较小而造成的无法完全覆盖无效边区域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上述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步骤调换先后顺序,即先进行上述第二次裁切再进行上述第一次裁切以得到同样的量子点膜。更为优选地,在对第一次裁切后得到的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的过程中,形成的量子点膜的面积相等。采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使裁切得到的两个量子点膜具有相同的尺寸,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量子点膜由于尺寸过大或多小而无法与背光模组进行匹配的问题。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量子点膜,如图6和7所示,包括基膜剪裁部100和光转换封边200。由于该量子点膜是通过在量子点基膜的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光转换条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光转换条,再将具有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的量子点基膜进行裁切而得到的,且各量子点膜的至少一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一光转换条,与第一光转换条相邻的两个侧边具有被裁切后的第二光转换条,从而使得到量子点膜具有光转换封边,进而在将上述量子点膜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量子点膜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量子点膜中的光转换封边能够将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漏光面射出的出射光通过颜色互补使其颜色变为白色,有效地减少了背光模组中蓝光的泄露,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和色度均匀度。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上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包括基膜剪裁部100和光转换封边200,光转换封边200设置于基膜剪裁部100的远离导光板的一侧,量子点膜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如图6和7。由于该背光模组中的量子点膜具有光转换封边,且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从而使量子点膜中的光转换封边能够将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漏光面射出的出射光通过颜色互补使其颜色变为白色,有效地减少了背光模组中蓝光的泄露,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和色度均匀度。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表面改性掩模板的制作方法及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步骤a,提供量子点基膜,量子点基膜为矩形,且面积为250cm×150cm;步骤b,在量子点基膜上沿平行于量子点基膜的长度方向依次间距涂布第一光转换涂料并沿平行于量子点基膜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涂布第二光转换涂料,各第一光转换涂料分别和各第二光转换涂料接触设置,第一光转换涂料与第二光转换涂料的宽度均为0.3mm,且第一光转换涂料与第二光转换涂料均为包含YAG荧光粉的丙烯酸酯;步骤c,将第一光转换涂层和第一光转换涂层在100℃下进行固化处理,以在量子点基膜上形成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步骤d,对量子点基膜进行第一次裁切,得到多个预备单元,其中,第一次裁切的裁切线为第一光转换条的沿与第一光转换条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以及第二光转换条的与第二光转换条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步骤e,沿预备单元的与第二光转换条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线对预备单元进行第二次裁切,以得到面积为120cm×65cm的四个量子点膜,且各量子点膜具有宽度为1mm的光转换封边。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膜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光转换涂料与第二光转换涂料的宽度均为0.1mm。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膜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光转换涂料与第二光转换涂料的宽度均为2mm。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膜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光转换涂料与第二光转换涂料的宽度均为1mm。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蓝光光源、导光板和反射层,导光板具有入光面、第一出光面、三个漏光面和与第一出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且反射层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相对设置,背光模组还包括增亮膜和实施例1中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上,且该量子点膜具有远离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导光板具有靠近各漏光面的光转换封边,上述增亮膜设置于量子点膜的导光板上。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量子点膜为实施例2中的量子点膜。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量子点膜为实施例3中的量子点膜。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量子点膜为实施例4中的量子点膜。对上述实施例5至8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色度均匀性和亮度进行测试,CIE(x,y)和CIE(x',y')为色度坐标值,测试结果如下表:亮度均匀度CIE-x偏差值CIE-y偏差值实施例588.45%0.00520.0112实施例688.56%0.00590.0118实施例788.50%0.00570.0116实施例888.55%0.00570.0117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将实施例1至4中制备的量子点膜应用于背光模组中,能够使背光模组的色度均匀性和亮度均达到较高的水平。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1、本发明的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中能够采用精度较低的设备先在量子点基膜上设置宽度较大的第一光转换条和第二光转换条,再通过切割形成所需宽度的光转换封边结构,进而降低了量子点膜制备成本;2、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量子点膜具有光转换封边,从而在将上述量子点膜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量子点膜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量子点膜中的光转换封边能够将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漏光面射出的出射光通过颜色互补使其颜色变为白色,有效地减少了背光模组中蓝光的泄露,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和色度均匀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