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57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前照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8885号(jp2015-38885a)中描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固定配光单元和可变配光单元。因此,可变配光单元能够形成各种配光模式,并且朝向车辆前侧照射具有该配光模式的光。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分离形成的固定配光单元和可变配光单元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排排列。这导致车辆用前照灯的尺寸增大的问题。在这点上,为了抑制车辆用前照灯的尺寸增大,可以想到将固定配光单元和可变配光单元一体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透镜由单一的透镜构成。结果是,由固定配光单元照射的光可以透过可变配光单元侧上的透镜,并且由可变配光单元照射的光可以透过固定配光单元侧上的透镜。这可能会使得难以在每个单元中适当地进行配光。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尺寸增大的同时适当地配光的车辆用前照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第一配光部,所述第一配光部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配光部被配置为对由所述第一光源照射的光朝向车辆前侧进行配光;第二配光部,其包括第二光源和微机电系统反射镜,所述第二配光部被配置为通过由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对由所述第二光源照射的光进行反射来以预定的配光模式朝向所述车辆前侧进行配光;保持构件,其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单一的透镜,其包括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所述第一透镜部构成所述第一配光部的车辆前侧部并且被配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光源照射的所述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部,以及所述第二透镜部构成所述第二配光部的车辆前侧部并且被配置为使得由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透过所述第二透镜部;以及分隔壁,其形成在所述保持构件中,以便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朝向所述车辆前侧突出,所述分隔壁被配置为分隔在所述第一配光部中的所述透镜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区域与在所述第二配光部中的所述透镜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区域。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微机电系统反射镜由保持构件保持,并且第一配光部和第二配光部的车辆前侧部都由所述单一的透镜构成。这允许第一配光部和第二配光部相互一体化。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前照灯的尺寸增大。

此外,朝向车辆前侧突出的分隔壁形成在保持构件中。通过分隔壁将第一配光部中的透镜与保持部件之间的区域和第二配光部中的透镜与保持部件之间的区域相分隔。因此,分隔壁起遮挡由第一光源照射的光和由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光的遮光部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一光源照射的光透过构成透镜的第二配光部的部分(第二透镜部),并且还能够抑制由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构成透镜的第一配光部的部分(第一透镜部)。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前照灯的尺寸增大,并且能够在第一配光部和第二配光部中进行适当的配光。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透镜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透镜的背面上的凹部,使得所述凹部朝向车辆后侧开放;并且,所述分隔壁的前端可以被安置在所述凹部内。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能够将分隔壁的前端相对于透镜的后端安置在车辆前侧上。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由第一光源照射的光透过第二透镜部,并且进一步抑制由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第一透镜部。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分隔壁的遮光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隔壁在所述第二配光部侧上的表面可以是被配置为吸收由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的光吸收部。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由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关闭光(在关闭状态下,由构成微机电系统反射镜的微小可动反射镜反射的光)可以被光吸收部吸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持构件可以被设置作为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被配置为散发由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热量。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使保持构件起散热装置作用,使得散热装置由第一配光部和第二配光部共同使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配光部和所述第二配光部可以沿车辆的上下方向排列,并且,所述第二配光部可以被安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光部的车辆下侧上。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即使在第一配光部和第二配光部沿车辆上下方向排列的情况下,例如,也能够在抑制车辆的前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增大的同时,在车辆中设置车辆用前照灯。也就是说,由于第二配光部被配置为使得来自第二光源的光被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因此安置第二配光部的空间变得大于安置第一配光部的空间。同时,通常,在车辆的前部,保险杠罩设置在相对于车辆用前照灯的透镜的车辆下侧上,并且发动机罩设置在相对于该透镜的车辆上侧上。因此,通过将第二配光部安置在相对于第一配光部的车辆下侧上,能够将第二配光部配置为具有第二光源安置在相对于保险杠罩的车辆后侧上的布局。因此,例如,使得能够在抑制车辆前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增大的同时,在车辆中设置车辆用前照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可以由二维排列的多个微小可动反射镜构成,并且,每一个所述微小可动反射镜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变化,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每一个所述微小可动反射镜朝向所述车辆前侧照射反射光,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每一个所述微小可动反射镜朝向所述分隔壁照射所述反射光。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配光部可以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车辆前侧上并且被配置为反射由所述第二光源照射的所述光,使得所反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部的背面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底面朝向后侧突出,以便采集由所述第一光源照射的所述光;以及,所述第二透镜部的背面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后侧突出,以便采集由所述微机电系统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的车辆右侧上的远光单元在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侧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ii线所截取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应用于的车辆的前部的正视图;

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配光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图2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配光区的另一例子的说明图;和

图5是对应于图1并示出图1所示的透镜的变型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10进行描述。注意的是,图中所示的箭头up和箭头fr分别表示车辆用前照灯10所应用于的车辆v的车辆上侧和车辆前侧,且图中所示的箭头rh表示在车辆v面向行驶方向的状态下的车辆右侧。以下,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在仅仅使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右左方向进行描述的情况下,它们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以及车辆右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右左。

如图2所示,车辆用前照灯10包括在右左侧上的一对前照灯单元12r、12l。前照灯单元12r安置在车辆v的前部的右端,且前照灯单元12l安置在车辆v的前部的左端。另外,如图1所示,用于打开和关闭车辆v的发动机舱的发动机罩40的前端安置在前照灯单元12r、12l的上方。此外,后述的前照灯单元12r、12l的远光单元16的下部从前侧覆盖有由构成车辆v的前部的保险杠罩42。前照灯单元12r、12l被对称地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左侧上。鉴于此,下面的说明涉及右侧上的前照灯单元12r,而省略对左侧上的前照灯单元12l的说明。

如图2所示,前照灯单元12r包括构成前照灯单元12r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的近光单元14和构成前照灯单元12r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的远光单元16。

近光单元14具有光源(未示出),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光源主要照射车辆v前方的路面。更具体地,近光单元14被配置为主要照射相对于车辆v的前侧的路面(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近光配光区)。

如图1所示,远光单元16包括构成远光单元16的上端的第一配光部16a和安置为邻近于第一配光部16a的下侧的第二配光部16b。远光单元16被设置为将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一体化的单元。如图3、4所示,第一配光部16a对相对于由近光单元14照射的近光配光区的上侧的区域(图3和图4所示的远光配光区)进行配光。另外,第二配光部16b以预定的配光模式对小于远光配光区的区域(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预定模式配光区)进行配光。下面对远光单元16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如图1所示,远光单元16包括作为构成远光单元16的后端的“保持构件”的散热装置18。散热装置18被设置作为在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中共同使用的单一的构件。此外,散热装置18被设置作为散发由后面将描述的第一光源22和第二光源24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构件,并且散热装置18由铝合金等制成。

散热装置18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向前开放的大体u形块形状,并且在某一位置(未示出)处固定至车身。也就是说,散热装置18被构造为使得其上端和下端相对于散热装置18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18b向前伸出。在散热装置18的上端向前伸出的部分是上伸出部18a,且上伸出部18a构成第一配光部16a的后端。另外,散热装置18的下端向前伸出的部分为下伸出部18c,且散热装置18的中间部18b和下伸出部18c构成第二配光部16b的后端。

上伸出部18a的正面是用于保持(固定)后述的第一光源22的上保持面18a1,并且上保持面18a1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表面被安置。此外,用于保持(固定)后述的第二光源24的下保持面18c1形成在下伸出部18c的正面的上部。下保持面18c1安置在相对于上保持面18a1的后侧上,并且在侧视图中随着其向上而向后倾斜。此外,用于保持(固定)后述的mems反射镜30的反射镜保持面18b1形成在散热装置18的中间部18b的正面上。反射镜保持面18b1安置在相对于上保持面18a1和下保持面18c1的后侧上,并且在侧视图中随着其向上而稍微向前倾斜。

此外,作为“分隔壁”的遮光壁20与散热装置18的上伸出部18a的下端一体地形成。遮光壁20以其板厚度方向基本上沿上下方向而相对于上保持面18a1向前突出。更具体地,遮光壁20的顶面从上伸出部18a的下端向前延伸。另外,遮光壁20的下面(第二配光部16b侧的表面)构成上伸出部18a的下面,并且从反射镜保持面18b1的上端向前延伸。由此,遮光壁20被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分隔第一配光部16a与第二配光部16b。另外,遮光壁20的下面在侧视图中随着其向前而稍微向下倾斜。

构成第一配光部16a的第一光源22由上保持面18a1保持(固定到其上),且第一光源22安置在相对于遮光壁20的远端(前端)的后侧上。换句话说,遮光壁20和第一光源22被布置以便于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第一光源22被设置作为led阵列。也就是说,第一光源22包括作为发光元件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并且发光二极管(led)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排列。从第一光源22发射的光l1向前照射并透过后述的透镜32以便于对远光配光区进行配光。

此外,第一光源22电连接到控制部(未示出),并且通过控制部的控制让多个发光二极管均发光。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配光部16a被配置为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划分远光配光区来进行配光。即,通过在第一配光部16a中独立地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能够控制远光配光区中的配光。此外,第一配光部16a设置有遮挡部(未示出),使得遮挡部可以遮挡从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因此,如图4所示,所划分的配光模式的区通过遮挡部可改变(图4示出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中心侧的远光配光区的下部被遮挡部遮挡的例子)。

同时,如图1所示,第二配光部16b包括第二光源24、反射镜26和微机电系统(mems)反射镜30。第二光源24被设置作为高亮度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器二极管(ld)、卤素灯和高强度放电灯(hid)。此外,第二光源24被散热装置18的下保持面18c1保持(固定)。如上所述,下保持面18c1在侧视图中随着其向上而向后倾斜。因此,从第二光源24发射的光l2向前斜向上照射,接着入射到后述的反射镜26上。

反射镜26设置在相对于第二光源24的前侧上,并且从前侧覆盖有车辆v的保险杠罩42。反射镜26形成为以突出的方式向前弯曲的板状。此外,反射镜26的背面起反射表面26a的作用,且反射表面26a形成为向后开放的凹曲面形状。从第二光源24发射的光l2被反射表面26a向后斜向上反射,使得这样反射的光l2入射到后述的mems反射镜30上。

此外,用于保持后述的透镜32的透镜保持部28一体地形成在反射镜26的上侧上。透镜保持部28以其轴向沿前后方向而形成为大体筒形状,并且透镜保持部28的前端的下部分连接到反射镜26的前上部分。此外,透镜保持部28的后部分(除了前端之外的部分)向下开放,使得由上述反射镜26反射的光l2入射到后述的mems反射镜30上,而不与透镜保持部28相互干扰。注意的是,透镜保持部28在此处未示出的位置处被固定到散热装置18上。

mems反射镜30由上述散热装置18的反射镜保持面18b1保持(固定到其上),并且安置在相对于遮光壁20的远端(前端)的后侧上。mems反射镜30由二维排列的多个微小可动反射镜构成,并且多个微小可动反射镜中的每一个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半导体基板上。此外,控制部(未示出)电连接到mems反射镜30,使得微小可动反射镜通过控制部的控制来驱动。当微小可动反射镜通过控制部的控制来驱动时,各个微小可动反射镜的反射面的角度被改变,使得微小可动反射镜进入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更具体地,当微小可动反射镜进入开启状态时,从反射镜26入射到微小可动反射镜上的光l2被微小可动反射镜反射(以下将这样被反射的光称为“开启光l2a”),且开启光l2a被从mems反射镜30向前照射。同时,当微小可动反射镜进入关闭状态时,从反射镜26入射到微小可动反射镜上的光l2被微小可动反射镜反射(以下将这样被反射的光称为“关闭光l2b”),并且关闭光l2b从mems反射镜30向前斜向上照射,使得上述遮光壁20的下面被关闭光l2b照射。

如上所述,第二配光部16b被配置为使得第二光源24安置在相对于mems反射镜30的下侧上,使得从第二光源24发射的光l2被反射镜26引导向上。另外,第二配光部16b被配置为使得借助于由mems反射镜30向前反射的开启光l2a,将具有预定配光模式的光照射到车辆v的前方。例如,如图3所示,近光配光区被具有预定模式(例如,表示车辆v的行驶方向的箭头等)的光照射。此外,例如,如图4所示,远光配光区沿宽度方向的中心区域被第二配光部16b照射。

此外,在前述散热装置18中的遮光壁20的下面是光吸收部20a,并且在光吸收部20a上进行黑色涂覆。因此,施加到遮光壁20的下面(光吸收部20a)的关闭光l2b被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吸收。注意的是,用于通过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吸收关闭光l2b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散热装置18的表面上进行黑色阳极氧化铝工艺,使得关闭光l2b被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吸收。此外,在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上进行涂覆的情况下,涂覆不限于黑色,而可以是能够吸收关闭光l2b的颜色。此外,例如,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的表面可以被粗糙化(例如,可以在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上形成皱褶图案),以便于对入射到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上的关闭光l2b进行散射。因此,本发明中的“光吸收部”表示在遮光壁20的下面中进行涂覆、阳极氧化铝工艺等的部分。

此外,远光单元16包括构成远光单元16的前端的透镜32。透镜32安置在相对于第一光源22和mems反射镜30的前侧上,并且被设置作为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中共同使用的单一的透镜。在透镜32的后部分被容纳在透镜保持部28的前端内的状态下,透镜32被透镜保持部28保持。由此,车辆v的保险杠罩42安置在相对于透镜32的下侧上,且车辆v的发动机罩40安置在相对于透镜32的上侧上。

此外,透镜32的正面是弯曲的,以便于从透镜32的下端到其上端在侧视图中向前突出。同时,具有在侧视图中向后开放的大体v形的凹部34形成在透镜32的背面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中。透镜32中的相对于凹部34的底面34a的上部分是上透镜部(第一透镜部)32a。上透镜部32a安置在相对于第一光源22的前侧上,并且被设置作为用于第一配光部16a的透镜。另外,上透镜部32a的背面形成为相对于凹部34的底面34a向后突出的上突出面32a1,且上突出面32a1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向后突出的弯曲形状。因此,由第一光源22向前照射的光l1被上突出面32a1集光,然后光l1透过上透镜部32a以便朝向相对于车辆v的前侧照射。

同时,透镜32的相对于凹部34的底面34a的下部分是下透镜部32b。下透镜部(第二透镜部)32b安置在相对于mems反射镜30的前侧上,并且被设置作为用于第二配光部16b的透镜。下透镜部32b的背面形成为相对于凹部34的底面34a向后突出的下突出面32b1,且下突出面32b1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向前开放的大体u形状(作为向后突出的突出面)。因此,由mems反射镜30向前反射的开启光l2a被下突出面32b1集光,然后,开启光l2a透过下透镜部32b以便朝向相对于车辆v的前侧照射

此外,下突出面32b1从凹部34的底面34a的突出量被设定为大于上突出面32a1从凹部34的底面34a的突出量。此外,上述散热装置18中的遮光壁20的前端(远端)安置在透镜32的凹部34内。更具体地,遮光壁20的前端安置得更接近于凹部34的底面34a的后侧,并且被安置为以便于在前后方向上与凹部34的底面34a相对。因此,第一配光部16a中的上透镜部32a与散热装置18(上伸出部18a)之间的区域(以下,将该区域称为“第一区16a1”)与第二配光部16b中的下透镜部32b和散热装置18(中间部18b)之间的区域(以下,将该区域称为“第二区16b1”)被遮光壁20分隔开。换句话说,在上下方向上,遮光壁20的前端和上突出面32a1被安置为以便于彼此重叠,并且遮光壁20的前端和下突出面32b1被安置为以便于彼此重叠。因此,遮光壁20抑制由第一光源22照射的光l1透过透镜32的下透镜部32b,并且遮光壁20抑制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光l2(开启光l2a和关闭光l2b)透过透镜32的上透镜部32a。

注意的是,在遮光壁20的前端和凹部34的底面34a之间形成预定间隙,并且该间隙考虑到部件的装配公差等被适当地设定。也就是说,从提高遮光壁20的遮光效果的观点出发,期望将遮光壁20的前端与凹部34的底面34a抵接。但是,考虑到装配公差等,可以在遮光壁20的前端和凹部34的底面34a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本发明中,“分隔壁被配置为分隔第一配光部中的透镜和保持构件之间的区域与第二配光部中的透镜和保持构件之间的区域”包括在遮光壁20的前端和凹部34的底面34a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也就是说,间隙可以被设定为能够抑制由第一光源22照射的光l1透过下透镜部32b并且能够抑制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光l2透过上透镜部32a的尺寸。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用前照灯10中的远光单元16包括:具有设置作为led阵列的第一光源22的第一配光部16a;以及具有第二光源24和mems反射镜30的第二配光部16b。

这里,第一光源22、第二光源24和mems反射镜30由散热装置18保持。此外,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的前部分由单一的透镜32构成。这允许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相互一体化。因此,这能够抑制车辆用前照灯10(远光单元16)的尺寸增大。

此外,散热装置18设置有遮光壁20,遮光壁20被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分隔第一配光部16a的第一区16a1和第二配光部16b的第二区16b1。因此,遮光壁20起遮挡由第一光源22照射的光l1和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光l2(开启光l2a和关闭光l2b)的遮光部的作用。这使得能够抑制由第一光源22照射的光l1透过透镜32的下透镜部32b,并且还能够抑制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光l2(开启光l2a和关闭光l2b)透过透镜32的上透镜部32a。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用前照灯10(远光单元16)的尺寸增大,并且能够在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中进行适当的配光。

此外,在侧视图中向后开放的凹部34形成在透镜32的背面上,并且遮光壁20的前端(远端)安置在凹部34内。这使得能够将遮光壁20的前端安置在相对于透镜32的后端的前侧上。换句话说,构成设置作为单一的透镜的透镜32的背面的上突出面32a1和下突出面32b1可以通过遮光壁20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隔。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由第一光源22照射的光l1透过透镜32的下透镜部32b,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抑制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光l2(开启光l2a和关闭光l2b)透过透镜32的上透镜部32a。因此,能够更加提高遮光壁20的遮光效果。

此外,在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上进行黑色涂覆。这允许遮光壁20的光吸收部20a吸收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关闭光l2b。结果是,能够抑制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关闭光l2b在第二配光部16b中漫反射。

此外,散热装置18由具有高导热性系数的铝合金制成,并且第一光源22和第二光源24由散热装置18保持(固定到其)。因此,由第一光源22和第二光源24产生的热量可以被散热装置18散发,此外,散热装置18可以共同用作第一配光部16a中和第二配光部16b中的散热构件。

此外,在远光单元16中,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且第二配光部16b安置为邻近于第一配光部16a的下侧。因此,即使在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在上下方向上并排排列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车辆v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增大的同时,在车辆v中设置车辆用前照灯10。也就是说,在第二配光部16b中,来自第二光源24的光l2被反射镜26引导向上,从而被mems反射镜30反射。因此,在上下方向上安置第二配光部16b的空间变得大于安置第一配光部16a的空间。同时,在车辆v的前部中,保险杠罩42设置在相对于透镜32的下侧上,并且发动机罩40设置在相对于透镜32的上侧上。因此,通过将第二配光部16b安置在相对于第一配光部16a的下侧上,能够使第二配光部16b具有将第二光源24安置在相对于保险杠罩42的后侧上的布局。因此,这能够在抑制车辆v的前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增大的同时,在车辆v中设置车辆用前照灯10。

此外,第一配光部16a对由led阵列构成的第一光源22照射的光l1朝向相对于车辆v的前侧进行配光,并且第二配光部16b对由mems反射镜30反射的开启光l2a朝向车辆前侧进行配光。因此,能够通过第一配光部16a对宽广区进行配光,并且能够通过第二配光部16b以预定模式进行配光。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光源22、第二光源24和mems反射镜30由单一的散热装置18保持(固定到单一的散热装置18)。这使得能够抑制第一光源22、第二光源24和mems反射镜30中的未对准。换句话说,能够适当地定位第一光源22、第二光源24和mems反射镜30。结果是,能够成功地定位由第一配光部16a进行配光的光l1和由第二配光部16b进行配光的具有预定模式的光。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部34形成在远光单元16的透镜32的背面上,但是如图5所示,在透镜32中可以省略凹部34。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透镜32的背面可以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表面形成,并且遮光壁20的远端可以设置为靠近透镜的背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透镜32中的上透镜部32a的正面可以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向前突出的弯曲形状,并且透镜32中的下透镜部32b的正面可以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向前突出的弯曲形状。

此外,在远光单元16中,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沿上下方向排列,第二配光部16b安置在相对于第一配光部16a的下侧上。替代地,可以将第二配光部16b安置在相对于第一配光部16a的上侧上。另外,第一配光部16a和第二配光部16b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并且第二配光部16b可以安置在相对于第一配光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或者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