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926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部件,特别是一种能够防水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投光灯等设置在室外的器件,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加装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处理,而一般的散热器会采取加装散热风扇来带动风流动冷却的方式,加装散热风扇就要配置电机等器件,投光灯设置在散热器的一端并且倾斜向下,由于处于室外,在下雨的环境中,经过散热器的散热壳体的雨水会从通风道内流出,不会流入散热风扇,但是散热风扇顶部没有加装保护,雨水会从散热风扇顶部进入,雨水进入到散热风扇中就会对散热风扇的电器元件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部分厂家会对散热风扇采取密封的措施以防止水流入散热风扇,然而密封的空间内风无法流通,散热效果明显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且散热效果显著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壳体、设置在散热壳体上的散热风扇,还包括用于防止水流入散热风扇的防水组件,防水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散热风扇的内腔且内腔套接在散热风扇上,所述防水组件包括上盖以及中管,该上盖套接在中管的一端并且上盖底部与中管的一端之间具有空隙,该中管另一端设置在散热壳体上且散热风扇位于中管的内腔中,该中管的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靠近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界及内腔的通风孔。

所述凹槽为设置在中管外侧的环形槽。

所述散热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凸块,相邻凸块之间形成散热壳体的通风道,该散热风扇与通风道连通。

所述散热壳体的横截面呈圆形,该散热壳体上自圆心向外设置有至少一层由所述凸块形成的环形散热层。

所述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层,所述凸块包括扇形凸块,该扇形凸块绕圆心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层上。

所述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层以及与第一散热层同心且位于第一散热层外围的第二散热层,所述凸块包括扇形凸块和扇环形凸块,该扇形凸块绕圆心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层上,该扇环形凸块绕圆形均匀分布在第二散热层上。

所述散热壳体上设置有便于螺钉定位的定位槽,该定位槽用于散热风扇与散热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时安装螺钉或者中管与散热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时安装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器,上盖和中管配合套接在散热风扇上形成防护,由于散热器处于倾斜状态,滴落在上盖顶部的水滴无法流入散热风扇内,滴落在中管上的水滴会从凹槽上流走,不会进入到散热风扇内,而凹槽上靠近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界及内腔的通风孔,在散热风扇运转时,风会从通风孔流入内腔,再由散热风扇带动从散热壳体上排出,本设计在防止水流入散热风扇的同时,使得外界的空气与容纳散热风扇的内腔的空气流通,及时替换,加强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器防水组件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器散热壳体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器,包括具有若干通风道11的散热壳体1、设置在散热壳体1上的散热风扇2,本设计主要用在室外电器设备上,例如投光灯,投光灯光源9设置在散热壳体1一端,设置投光灯光源9的此端朝地面倾斜,散热风扇2设置在朝上倾斜的另一端。

为了防止水流入散热风扇2中,本设计还包括用于防止水流入散热风扇2的防水组件3,防水组件3套接在散热风扇2上且防水组件3设置有用于容纳散热风扇2的内腔4,如图2、图3所示,本设计的防水组件3包括上盖31以及中管32,该上盖31套接在中管32的一端并且上盖31底部与中管32的一端之间具有空隙,该中管32另一端设置在散热壳体1上,此处中管32与上盖31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外螺纹结构,上盖31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而上盖31的内螺纹结构与上盖31的底部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的空隙,中管32与上盖31连接后保证中管32的一端与上盖31底部有一定距离,而内腔4为中管32内中空的部分,散热风扇2位于中管32的内腔4中,该中管32的外侧设置有凹槽321,该凹槽321上靠近上盖3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孔5,通风孔5先连通上盖31与中管32间的空隙,进而连通内腔4,其中,凹槽321为设置在中管32外侧的环形槽,也可以在中管32上设置横截面为扇形的凹槽。

由于整个散热器处于倾斜状态,滴落在上盖31顶部的水滴无法流入散热风扇2内,滴落在中管32上的水滴会从凹槽321上流走,不会进入到散热风扇2内,而凹槽321上靠近上盖3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界及内腔的通风孔5,在散热风扇2运转时,风会从通风孔5流入内腔4,再由散热风扇2带动从散热壳体1上排出,本设计在防止水流入散热风扇2的同时,使得外界的空气与容纳散热风扇2的内腔4的空气流通,及时替换,加强散热效果。

如图4所示,本设计在散热壳体1上也作出改进,散热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凸块6,相邻凸块6之间形成所述通风道11,该散热风扇2与散热壳体1的通风道11连通,散热风扇2加速通风道11内风的流动来加快散热。

本设计的散热壳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该散热壳体1上自圆心向外设置有至少一层由若干凸块6形成的环形散热层7,此处可以有多种实施例:

其一,散热层7包括第一散热层71,所述凸块6包括扇形凸块61,该扇形凸块61绕圆心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层71上。

其二,散热层7包括第一散热层71和位于第一散热层71外围的第二散热层72,所述凸块6包括扇形凸块61和扇环形凸块62,该扇形凸块61绕圆心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层71上,该扇环形凸块62绕圆形均匀分布在第二散热层72上。针对其二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在第二散热层72外围增加第三散热层甚至更多,第三散热层用若干扇环形凸块围成。本设计不对散热层7上凸块6的形状进行限定,散热层上凸块可以是任意形状。

本设计中散热风扇2与散热壳体1连接方式以及中管32一端与散热壳体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等方式,此处散热风扇2与散热壳体1使用螺钉连接,而中管32一端与散热壳体1也使用螺钉连接,因此本设计散热壳体1上设置有便于螺钉定位的定位槽8,该定位槽8用于散热风扇2与散热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时安装螺钉或者中管32与散热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时安装螺钉,本设计的定位槽8主要设置在扇环形凸块62上(也可以在扇形凸块61或者在散热壳体1上另增设置有定位槽的凸筋),由于散热壳体1上有众多凸块,进而提供多个定位槽8给中管32或者散热风扇2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