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33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散热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



背景技术:

LED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发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但是LED的运行环境会对工作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当LED灯的散热不足,会严重缩短LED灯的使用寿命。

申请号为:201320284774.2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一种LED灯具环保散热器,其在结构上包括散热器本体以及导热板,其中,该散热器本体的四周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每一个散热片的正反两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散热凹部,该导热板则与该散热本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专利通过在散热器本体上设置多个散热片对LED灯进行辅助散热,但是安装不便,且不能对圆形灯管进行辅助散热。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便于安装,并且环保节能,同时能够对LED灯进行有效散热的LED灯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包括半圆管型第一接触环,所述第一接触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接触环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接触环组成一个封闭圆管的第二接触环,所述第二接触环与所述第一接触环的另一相接面设置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二接触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接触环与所述第二接触环外侧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外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散热片包括本体、成型在所述本体上的复数个散热孔。

上述结构中,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接触环与所述第二接触环可通过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的磁力进行吸附组装,并将热量传输给所述散热片,经所述散热片传递到外界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环与所述第二接触环均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且可通过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的粘接形成一端口为正圆的密封圆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条与长度与所述第一接触环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磁条长度与所述第二接触环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均通过双面粘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接触环与所述第二接触环内侧,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焊接在所述散热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至少设置有8组,且为均匀等距的成型在所述散热片的通孔。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磁性连接的所述第一接触环与所述第二接触环可便捷的固定在LED灯灯座上,对LED灯进行散热,能够通过所述散热片进行有效导热,同时通过所述防护网的遮挡,可对所述散热片边缘进行遮挡,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1、第二接触环;2、防护网;3、散热片,301、本体,302、散热孔;4、第一磁条;5、第一接触环;6、第二磁条;7、第二挡块;8、第一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LED灯环保散热器,包括半圆管型第一接触环5,第一接触环5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块8,第一接触环5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条4,第一磁条4连接有可与第一接触环5组成一个封闭圆管的第二接触环1,第二接触环1与第一接触环5的另一相接面设置有第二磁条6,第一磁条4与第二磁条6用于通过自身吸力将第一接触环5与第二接触环1吸附在一起形成一密封管,第二接触环1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7,第一接触环5与第二接触环1外侧均设置有散热片3,散热片3外侧设置有防护网2;散热片3包括本体301、成型在本体301上的复数个散热孔302,散热孔302用于增加散热片3的表面积,增加设备的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

上述结构中,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接触环5与第二接触环1可通过第一磁条4与第二磁条6的磁力进行吸附组装,并将热量传输给散热片3,经散热片3传递到外界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第一接触环5与第二接触环1均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且可通过第一磁条4与第二磁条6的粘接形成一端口为正圆的密封圆管,第一磁条4与长度与第一接触环5长度相等,第二磁条6长度与第二接触环1长度相等,第一挡块8与第二挡块7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均通过双面粘胶分别固定在第一接触环5与第二接触环1内侧,第一挡块8与第二挡块7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挡块8与第二挡块7用于放置第一接触环5与第二接触环1固定在LED灯座上后发生滑动,防护网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焊接在散热片3上,散热孔302至少设置有8组,且为均匀等距的成型在散热片3的通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