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7322发布日期:2020-10-17 02:4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器。更具体地来说,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具有无线线圈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具有无线功能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驱动器会在金属外壳上对应无线线圈处进行开孔或切割,以利无线线圈通过加工出的孔洞对外进行无线的信号传输。

然而,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金属外壳在进行前述加工后的强度会减低,且异物可能会由孔洞侵入发光二极管驱动器内部。部分发光二极管驱动器会在孔洞处粘贴非金属遮盖,但这种方式存在非金属遮盖容易脱落的问题,且组装加工上亦不容易。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器,包括一壳体、一挡板、一无线线圈、以及至少一电子元件。壳体包括彼此连接的一侧壁和一底板,且一开口形成于侧壁上。挡板可拆卸地连接壳体以遮蔽开口,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一导槽、一第二侧边、一第二导槽、以及一底边。第一侧边相反于第二侧边,且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分别形成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底边则邻近于底板。侧壁的部分容置于第一、第二导槽中。无线线圈设置于壳体中且邻近于挡板,电子元件则设置于壳体中且电性连接无线线圈。其中,壳体和挡板分别具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挡板更包括一第三导槽,形成于底边上且连通第一导槽该第二导槽。当挡板与壳体连接时,侧壁的部分容置于第三导槽中。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器更包括一盖体和一导线,且挡板更包括一穿孔。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壳体的侧壁,且无线线圈和电子元件设置于盖体和底板之间。导线连接无线线圈或电子元件并穿过该穿孔。盖体包括一延伸部,朝向底板延伸,且挡板设置于延伸部和无线线圈之间。前述延伸部邻近导线处具有圆角。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开口与侧壁具有一剖面面积,且前述开口占剖面面积的80%以上。挡板的尺寸和开口的尺寸大致相同。侧壁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底板,且第二端相反于第一端,其中底边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的1/6。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挡板不凸出于侧壁的第二端。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爆炸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挡板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挡板的仰视图。

图6a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电子元件和无线线圈的示意图。

图6b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壳体、挡板、电子元件和无线线圈的示意图。

图6c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壳体和挡板的前视图。

图6d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壳体、挡板、电子元件、无线线圈和导线的示意图。

图6e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6f为表示图6e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壳体

110底板

120侧壁

121第一端

122第二端

123第三端

124第四端

130开口

200挡板

210第一侧边

211第一导槽

220第二侧边

221第二导槽

230底边

231第三导槽

240穿孔

250顶边

300盖体

310延伸部

400电子元件

410电路板

420电容或电阻

430变压元件

500无线线圈

600护线环

e发光二极管驱动器

d、d1、d2距离

r圆角

w宽度

w1、w2、w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发明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发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示意图,前述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可连接发光二极管模块和电力供应装置(例如电源供应器或电源插座),以改变电力供应装置提供的电力的电压、并将前述电力供应至发光二极管模块。此外,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亦可传输控制信号至发光二极管模块。

图2为表示前述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爆炸图。请参阅第1、2图,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主要包括一壳体100、一挡板200、一盖体300、至少一电子元件400、一无线线圈500、一护线环600、以及至少一导线(于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包括导线w1、w2、w3)。

壳体100包括一底板110和多个侧壁120,其中底板110大致具有一矩形结构,侧壁120则在矩形结构的四周连接底板110并朝向z轴方向延伸,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前述电子元件400和无线线圈500可容置于此容置空间中。

壳体100的各个侧壁120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121、一第二端122、一第三端123、以及一第四端124,其中第一端121相反于第二端122,第三端123相反于第四端124。第一端121连接壳体100的底板110,且第三端123和第四端124分别连接其他的侧壁120。如第2、3图所示,壳体100的其中一个侧壁120上形成有开口130,此开口130连通前述容置空间并连接侧壁120的第二端122。于本实施例中,侧壁120和开口130在yz平面上具有一剖面面积,且开口130占此剖面面积的80%以上。此外,开口130和第三端123之间的距离d1大致相同于开口130和第四端124之间的距离d2(举例而言,开口的宽度w和距离d1之间的比例可为8:1)。

请参阅第2、4、5图,挡板200具有一第一侧边210、一第二侧边220、以及一底边230,其中第一侧边210相反于第二侧边220,且底边230连接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特别的是,第一侧边210、第二侧边220和底边230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导槽211、一第二导槽221、以及一第三导槽231,且第一、第二、第三导槽211、221、231彼此连通。当挡板200设置于壳体100上时,侧壁120的至少部分会容置于第一、第二、第三导槽211、221、231中,藉此,可使挡板200被有效地固定于壳体100而无需其他固定元件(例如螺丝或粘胶),且挡板200可遮蔽前述开口130。

于本实施例中,挡板200上可更形成有至少一穿孔240,与挡板200的顶边250连接并与容置空间连通,且挡板200由非金属材料构成,例如橡胶或塑料。于一些实施例中,挡板200上的第三导槽231可被省略。

请回到图2,盖体300可具有朝向底板110延伸的延伸部310,且延伸部310可通过卡扣方式与壳体100结合。如此一来,盖体300可遮蔽前述容置空间,使容置空间大致呈一封闭状态,减少异物(例如灰尘或液体)进入容置空间造成电子元件400或无线线圈500损坏的机率。此外,当盖体300和壳体100结合后,挡板200的顶边250亦会被盖体300遮蔽,因此可避免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倒置而造成挡板200掉落的情形。

于本实施例中,盖体300可与壳体100皆以金属材料构成,因此可增加两者连结的强度,并可提升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刚性。

电子元件40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底板110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且电子元件400位于盖体300和底板110之间。举例而言,电子元件400可包括电路板410、电容或电阻420、及/或变压元件430。无线线圈500同样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且位于盖体300和底板110之间,且无线线圈500更与电子元件400电性连接并邻近于前述挡板200。由于挡板200具有非金属材料,因此使用者可经由挡板200将信号传述至无线线圈500,达到无线控制的目的。

导线w1可穿过壳体100的侧壁120并电性连接电子元件400和电力供应装置(未图标),故电力供应装置供应的电力可经由导线w1传送至电子元件400。护线环600设置于壳体100的侧壁120上并围绕前述导线w1,以防止导线w1因弯折产生断裂而损坏。

导线w2的一端与电子元件400电性连接,另一端则穿过挡板200上的穿孔240与发光二极管模块(未图标)电性连接。电力供应装置供应的电力流过电子元件400后,可通过导线w2传送至发光二极管模块,以提供发光二极管模块所需的电力。电子元件400和无线线圈500可通过导线w3电性连接,且导线w3的另一端更可穿过另一个穿孔240与前述发光二极管模块(未图标)电性连接。当无线线圈500接收到用户传送的信号时,其可通过导线w3传送一控制信号至发光二极管模块,以控制前述发光二极管模块(例如控制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开启或关闭)。

藉由前述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结构,用户可以简化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组装步骤,且可减少或避免固定元件(例如螺丝)的使用。以下说明前述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组装方法。请参阅图6a,首先,用户可将电子元件400和无线线圈500固定于壳体100的底板110上,应注意的是,无线线圈500应邻近于壳体100的开口130。

其次,如图6b所示,使用者可将挡板200设置于壳体100上并遮蔽前述开口130。具体而言,具有开口130的侧壁120的部分可进入第一导槽211和第二导槽221,挡板200可因此被引导而相对于壳体100沿着z轴方向朝向底板110移动。当挡板200的底边230与侧壁120接触时,侧壁120的部分将可进入第三导槽231中。由于开口130的尺寸大致相同于挡板200的尺寸,因此在挡板200设置于壳体100上后,挡板200的底边230将可邻近壳体100底板110,且挡板200不会凸出于侧壁120的第二端122。如图6c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挡板200的底边230和侧壁120的第二端122之间的距离d会小于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的距离的1/6。

由于具有非金属材料的挡板200提供了足够大的传输面积,且无线线圈500邻近于前述挡板200,因此可有效地改善无线控制的信号传输。

接着,如图6d所示,用户可将导线w1穿过护线环600,并将护线环600设置于侧壁120上,其中导线w1电性连接电子元件400和电力供应装置。同时,用户亦可将导线w2、w3连接电子元件400和无线线圈500后,穿过挡板200上的穿孔240与发光二极管模块连接。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穿孔240与挡板200的顶边250连接,因此使用者可直接由顶边250将导线w2、w3放入穿孔240中。

最后,如第6e、6f图所示,盖体300可覆盖于壳体100的容置空间上,并以可拆卸的方式(例如卡扣)与壳体100结合,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发光二极管驱动器e的组装。需特别说明的是,盖体300的延伸部310在接近导线w2、w3处具有圆角r(例如可通过板材的反折形成),以避免导线w2、w3弯折时被延伸部310切割而断裂。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当盖体300和壳体100结合后,挡板200可位于盖体300的延伸部310和无线线圈500之间。

于一些实施例中,盖体300和壳体100亦可以藉由其他方式结合,例如藉由粘贴或以螺丝、铆钉彼此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器,包括一壳体、一挡板、一无线线圈、以及至少一电子元件。壳体包括彼此连接的一侧壁和一底板,且一开口形成于侧壁上。挡板可拆卸地连接壳体以遮蔽开口,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一导槽、一第二侧边、一第二导槽、以及一底边。第一侧边相反于第二侧边,且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分别形成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底边则邻近于底板。侧壁的部分容置于第一、第二导槽中。无线线圈设置于壳体中且邻近于挡板,电子元件则设置于壳体中且电性连接无线线圈。其中,壳体和挡板分别具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数个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此外,每个申请专利范围建构成一独立的实施例,且各种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皆介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