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进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35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进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机床、机械配套使用的进给器。
背景技术
根据多年的调查,某些机械与机床急需机械进给器配套。但现在还没有机械进给器的专利申请。只在本申请人申请的《多功能机床》(专利号02229340.x)提到了机械进给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设计一种能给出三种进给量,能改变齿轮旋转方向,对很多设备作自动进给,配套使用,全机械式传动,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可靠、维修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的机械进给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机械进给器,由壳体、蜗杆轴I、传动轴II、III、IV、V、负载丝杆VI及变速拨叉组成,电机与蜗杆轴直联,蜗杆轴上装蜗轮2,蜗轮2轮轴与传动轴II相连,传动轴II上装有轮径不同的三联滑移齿轮3、4、5,装在传动轴III上的固定齿轮6、7、8分别与滑移齿轮3、4、5相啮合,传动轴III末端的齿轮9与传动轴IV末端的齿轮10啮合,传动轴IV与V各装一对长短不同、齿数相同,并与装在负载丝杆VI上的大齿轮13相啮合的滑移双联齿轮11、12与14、1。
本实用新型通过蜗杆轴、传动轴、负载丝杆给出三种进给量,通过变速拨叉的移动变换传动轴IV、V与负载丝杆VI上的大齿轮13相啮合的齿轮,以改变齿轮旋转方向。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1、积动力、传动于一体,能实现很多设备的自动进给,2、全机械式传动,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可靠、维修方便,3、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使用轻便灵活。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啮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蜗杆轴I、四根传动轴II、III、IV、V、负载丝杆VI及变速拨叉组成。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电机与蜗杆轴I直联,蜗杆轴上装蜗轮2,蜗轮轮轴与传动轴II相连,电机带动蜗杆轴I、传动轴II旋转,并传动轴II上装有的轮径不同的三联滑移齿轮3、4、5分别带动装在传动轴III上的三个固定齿轮,由于三联滑移齿轮3、4、5的轮径不同,故使传动轴III得到三种不同的转速。传动轴III末端有与传动轴IV末端的齿轮10啮合的齿轮9,故传动轴IV同样获得三种不同的转速。
传动轴IV与V各装一对长短不同、齿数相同,并与装在负载丝杆VI上的大齿轮13相啮合的滑移双联齿轮11、12与14、1,这样传动轴IV上的三种不同的转速通过齿轮11、13、14的相互啮合分别传给传动轴V与负载丝杆VI。当传动轴IV上的滑移双联齿轮通过变速拨叉向左、右移位,使齿轮12与传动轴V上的齿轮1相啮合,这样,运动就从齿轮12、1、14、13传给负载丝杆VI,使负载丝杆VI改变旋转方向。
权利要求1.机械进给器,其特征在于由壳体、蜗杆轴I、传动轴II、III、IV、V、负载丝杆VI及变速拨叉组成,电机与蜗杆轴直联,蜗杆轴上装蜗轮(2),蜗轮(2)轮轴与传动轴II相连,传动轴II上装有轮径不同的三联滑移齿轮(3)、(4)、(5),装在传动轴III上的固定齿轮(6)、(7)、(8)分别与滑移齿轮(3)、(4)、(5)相啮合,传动轴III末端的齿轮(9)与传动轴IV末端的齿轮(10)啮合,传动轴IV与V各装一对长短不同、齿数相同,并与装在负载丝杆VI上的大齿轮(13)相啮合的滑移双联齿轮(11)、(12)与(14)、(1)。
专利摘要机械进给器,涉及一种与机床、机械配套使用的进给器。由壳体、蜗杆轴、传动轴、负载丝杆及变速拨叉组成,电机与蜗杆直联,蜗杆轴上装蜗轮,蜗轮轮轴与传动轴II相连,传动轴II上装有轮径不同的三联滑移齿轮,装在传动轴III上的三个固定齿轮分别与三联滑移齿轮啮合,传动轴III、IV末端的齿轮啮合,传动轴IV与V各装一对长短不同、齿数同,与装在负载丝杆VI上的大齿轮啮合的滑移双联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蜗杆轴、传动轴、负载丝杆给出三种进给量,通过变速拨叉的移动变换相啮合的齿轮,以改变齿轮旋转方向,它集动力、传动于一体,能给很多设备自动进给,全机械式传动,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可靠、维修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使用轻便灵活。
文档编号B23Q5/00GK2740346SQ20042006484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日
发明者唐兴联 申请人:唐兴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