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34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铣机,具有一壳体和一设置在壳体的拱顶部中 的铣削深度调节装置,由该壳体的下侧伸出一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 铣削刀具的刀具接收装置,该铣削深度调节装置基本上沿该上铣机的 垂直轴线的方向延伸。
背景技术
由DE 41 39 759 Al公开了一种所述类型的上铣机。该上铣机具 有一壳体,由该壳体的下侧伸出一用于铣削刀具的刀具接收装置。该 壳体借助于两个导向柱与底板连接。为了粗调铣削深度,该上铣机具 有一与转盘协同工作的棒。为了精调铣削深度,该壳体可附加地借助 于一铣削深度调节装置相对于导向柱以小的量抬起或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铣机,它具有一壳体和一设置在壳体的拱顶部 中的铣削深度调节装置,由该壳体的下侧伸出一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 的铣削刀具的刀具接收装置,该铣削深度调节装置基本上沿上铣机的 垂直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一调节钮。
本发明提出,该装置最大延伸至由壳体的一上侧构成的平面。这 种构型允许上铣机倒立以便更换刀具和调节刀具,由此尤其是在铣削 刀具更换和调节方面获得上铣机的简单操作。此外,实现了上铣机的 防止掉落或撞击的较高稳固性,因为铣削深度调节装置不再突出于壳 体的上侧。在另一构型中提出,调节钮至少部分地搭接所述拱顶部。由此该 调节钮需要相对小的空间并且允许该装置的短的结构形式。此外,调 节钮对掉落或撞击变得较不敏感,因为该调节钮不再突出于壳体的上 侧并且在上铣机的一种情况中可以在内部支撑在拱顶部上。
此外提出,可在调节钮上固定一刻度滑环。由此允许铣削深度的 简单读出。
此外提出,壳体由两个可相互接合的半壳构成,这些半壳的分隔 平面基本上沿上铣机的垂直轴线的方向延伸。由此允许上铣机的提高 的稳固性并且附加地允许该装置的短的结构长度,因此实现了对于该 装置的部件的良好的可接近性。
在另外的构型中提出,该分隔平面延伸穿过拱顶部,在该拱顶部 上可压装上至少一个夹紧环。由此使拱顶部的或者壳体的半壳接合。 因此可以取消一个用于接合所述半壳的、耗费的、需要结构空间的装 置。
此外提出, 一个夹紧环具有一个与刻度滑环共同作用的刻度零 线。由此可有利地使一个本来就对于接合半壳所需的部件附加地用于 另一任务。因此可以取消一个单独的或者附加的部件,这又导致结构 空间的节省。
此外提出,调节钮具有一个操作接片。因为调节钮大致延伸直至 由壳体的上侧构成的平面,所以该调节钮难于从外面旋转。为了改善 旋钮的操作,该旋钮具有一个操作接片形式的轴向的力作用可能性。 操作接片有利地也同时示出调节钮的位置。这在没有观察到由刻度环 和第二夹紧环构成的刻度的情况下得到可靠的调节。
此外提出,在操作接片的下面设置一个用弹簧加载的球形套筒, 该球形套筒可卡入到与拱顶部共同作用的孔内。有利的是,可通过孔 的间距预定深度调节的高度。该卡锁同时用作制动器,防止由于振动
引起的不期望的深度调节。该卡锁尤其是允许可感觉到的深度调节, 即允许在没有视觉地读出刻度滑环的情况下进行调节。
在另外的构型中提出,所述孔设置在另一夹紧环中。由此有利地 使一个本来就用于接合半壳所需的部件附加地用于一个另外的任务。 由此可以取消一个单独的或附加的部件,这又导致结构空间的节省。
此外提出,调节钮通过一个螺钉或一个键与该装置的颈部连接。 有利的是,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接片的下面,由此可节省空间地构造 该调节钮。
此外提出,调节机构通过深沟球轴承的内环与该装置的颈部连 接。由此可以取消一个单独的连接机构,这又导致结构空间的节省。


其他的优点由下面的

给出。下面在两个附图中详细示出 具有其他细节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其他申请文件组合 地包含许多特征。技术人员可合乎目的地单个考察这些特征并且组成 有意义的其他组合。图中示出
图1以部分剖视图的形式示出本发明的上铣机的视图,具有一个 壳体和一个铣削深度粗调装置,该壳体具有一个用于接收铣削深度精 调装置的拱顶部,及
图2示出该上铣机的部分剖视图,具有设置在壳体的拱顶部中的 铣削深度粗调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以部分剖视图的形式示出本发明的上铣机。该上铣机具有一
个壳体IO,该壳体由一个优选由塑料制成的上部件10a、 一个优选由 铝制成的下部件10b和一个盖10c构成,其中,壳体10的其他构型、 例如没有盖的构型也是可以考虑的。 >
在壳体10中设置一个驱使马达主轴58旋转的驱动马达14。马达 主轴58与刀具接收装置12无相对转动地连接,该刀具接收装置优选 是可借助于六角螺母12a夹紧的夹紧套筒12b的形式,该夹紧套筒由 壳体10的下侧伸出并且在其中可一个夹紧用于加工工件的铣削刀具。
上铣机的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与壳体10固定地连接的把手60、 62。在本实施例中上铣机具有两个成型在上部件10a上的、彼此对置 的把手60和62。但是其他的替代方案是也可考虑的。
在两个把手之一 62中设置一个用于使该上铣机开始运行的电开 关64。该开关64通过电导线66、 68与驱动马达14和电源导线70连 接。
在壳体10的下部件10b上成型出基本上平行于上铣机的垂直轴 线22或铣削刀具的垂直轴线22地定向的第一导向管72,它们与同样 基本上平行于上铣机的垂直轴线22或者铣削刀具的垂直轴线22地定 向的并且成型在底板74上的第二导向管76直接地对准。
底板74为了保护待加工的工件带有一个优选由塑料构成的底部 78。底板74和底部78在中心具有一个开口 80,所述设置在壳体10 中的驱动马达14的马达主轴58至少部分地伸入到该开口中。
一个导向单元的两个导向柱82、 84在第一和第二导向管72、 76 中被导向或被支承。第一导向柱82空心地构成为所谓的主柱并且第 二导向柱84构成实心的。壳体10可基本上平行于铣削刀具的轴线22 移动地接收在导向柱82、 84上并且借助于一个在图2中详细示出的 夹紧单元86可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向柱82、 84可松开地固定,其中夹 紧单元86是用于粗调节铣削深度的装置88的组成部分。在实心导向 柱84的向着上部件10a的上端部上,在一个环槽内设置一个涨圈90, 该涨圈防止壳体10从导向柱82、 84上不期望地滑出。实心的导向柱 84防止壳体10的旋转并且构成向上的行程限制。
铣削深度粗调装置88具有一个设置在底板74上的带有至少三个 可调节的调节螺钉94的转盘92作为用于一个棒96的止挡,该棒用 于粗调铣削深度,该装置可用在图2中详细示出的夹紧单元86固定。 棒96借助于一个固定螺钉98固定,该固定螺钉安装到壳体10的下 部件10b中的螺纹内。为了简单地调节期望的铣削深度,在壳体上部 件10a上设置刻度100并且在棒96上设置一个优选由普勒克西玻璃制 成的、具有标记线的、可调节的滑移件102。
根据图2,壳体10可借助于在主柱82上可移动地被导向的夹紧 单元86相对于底板74固定,该夹紧单元为具有夹紧螺钉86b的夹紧 套筒86a的形式。夹紧螺钉86b在夹紧套筒86a的大致直角于主柱82 的轴线延伸的、在此不可见的螺纹中这样安装,使得它可压靠到夹紧 套筒86a上。
上铣机的铣削深度的调节借助于棒96和转盘92进行。但是,这 样调节的铣削深度经常是不精确的。该不精确性不可通过棒96的粗 调修整,因此附加地设有精调的可能性。
因此在上铣机的壳体10的拱顶部16中设置一个铣削深度精调装 置20。为此夹紧套筒86a在其外圆周的上部区域中具有外螺纹104, 一个分级的、下部为空心圆柱形的调节机构52的内螺纹106拧到该 外螺纹上,该调节机构优选由塑料制成。内螺纹106相对于外螺纹104 具有用于排除螺纹间隙的预紧。这例如可以通过略微较大或者较小的 螺距或者通过易于覆盖的螺纹牙型来实现。
在主柱82的内部具有一个长的弹簧108,该弹簧一方面支撑在图 1示出的底板74上并且另一方面相对于调节机构52支撑。构成为压 簧的弹簧108用于壳体10在夹紧螺钉86b打开的情况下相对于底 板74抬起,使得安装到马达主轴58内中的铣削刀具由工件露出。,压 簧108相对于调节机构52在带有中心突起112的盘片110的中间衬
垫下面被支撑。该突起1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到盘片110中的球 实现。该球中心地支撑在调节机构52的底部上。为此,在其他情况 下优选由塑料构成的调节机构52例如通过一个金属衬垫加强。芯轴 114远离盘片110地向下延伸到压簧108中,该芯轴可以防止压簧108 弯曲。
在调节机构52的上端部上设置一个中心的颈部50。壳体上部件 10a位于凸肩18上,该凸肩构成在空心圆柱状部分的向着颈部50的 过渡上。在凸肩18与颈部50之间置入一个轴承54。壳体上部件10a 与调节机构52无间隙地连接。 一个调节钮24与所述颈部50连接。
为了尽可能节省结构空间地构造所述设置在壳体10的拱顶部16 中的铣削深度调节装置20,按本发明提出,该装置20最大延伸直至 由壳体10的上侧26构成的平面28。
该装置20的调节钮24至少部分地围作用所述拱顶部16,也就是 说,该调节钮24罩在拱顶部16上。调节钮24具有一个用于刻度滑 环30的接收区域。刻度滑环30优选可通过卡接连接固定在调节钮24 的接收区域中,其中,也可以考虑另外的固定形式、例如螺纹连接。
该上铣机的壳体10至少部分地由两个可相互接合的半壳32和34 构成,它们的分隔平面36基本上沿上铣机的垂直轴线22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上部件10a由两个半壳32、 34构成。半壳 32、 34的分隔平面36主要穿过壳体10的拱顶部16延伸,铣削深度 调节装置20设置在该壳体中。拱顶部16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至少 一个夹紧环38、 40的区域。
为了在装配上铣机时使这两个半壳32、 34在拱顶部16上彼此接 合,可将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环38、 40压装在拱顶部16上,该夹紧环 优选是一个圆钢丝涨圈或者一个塑料成形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 紧环40可在一个上部的接收区域中并且第二夹紧环38可在中间的接
收区域中压装在拱顶部16上,其中,该第二夹紧环38设置在调节钮 24的下方。第二夹紧环38具有一个与调节钮24的刻度滑环30共同 作用的刻度零线,其中,这两个部件30、 38具有相同的外径。
调节钮24在上侧上具有一个操作接片42。在操作接片42的下面 设置一个用弹簧加载的球形套筒44,该球形套筒可卡入到与拱顶部 16共同作用的孔46内。有利的是,这些孔46开设在第一夹紧环40 内。调节钮24通过一个固定机构、例如一个螺钉48或者一个在此未 示出的键(Feder)与调节机构52的颈部50连接,其中固定机构48 有利地设置在操作接片42的下面。 一个平的成形键可用作为所述键。
壳体10相对于铣削深度调节装置20的调节机构52的支撑通过 深沟球轴承54进行。有利的是,调节机构52通过深沟球轴承54的 内环56与装置20的颈部50轴向无间隙地连接,其方式是,将内环 56压装到颈部50上并且从而将调节机构52压到一个设置在该颈部 50上的凸缘(Bund) 116上。内环56附加地通过一个设置在内环56 上方的安全环118支撑。深沟球轴承54的外环120通过轻微的轴向 压配合由壳体10保持,因此得到深沟球轴承54的轴向无间隙的支承。
在铣削刀具沉入的情况下,可在不改变铣削深度粗调装置的情况 下用精调装置20实现铣削深度的精调。通过在调节钮24上的旋转, 铣削深度以在刻度滑环30上按十分之一毫米示出的量值改变。调节 机构52相对于与主柱82并且从而与底板74固定地连接的夹紧套筒 86a的与上述旋转相关的旋转将导致,壳体10与调节钮24的旋转方 向有关地稍微抬起或者下降,该壳体在这两个导向柱82、 84上可移 动地被接收。
权利要求
1.一种上铣机,具有一壳体(10)和一设置在壳体(10)的一拱顶部(16)中的铣削深度调节装置(20),由该壳体的下侧伸出一用于与驱动装置(14)连接的铣削刀具的刀具接收装置(12),该铣削深度调节装置基本上沿该上铣机的垂直轴线(22)的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该装置(20)最大延伸至由壳体(10)的一上侧(26)构成的平面(28)。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装置(20)的 调节钮(24)至少部分地搭接所述拱顶部(16)。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钮(24) 具有一个用于刻度滑环(30)的接收区域。
4. 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 (10)具有两个可相互接合的半壳(32、 34),这些半壳的分隔平面 (36)基本上沿该上铣机的垂直轴线(22)的方向延伸。
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平面(36) 延伸穿过所述拱顶部(16),该拱顶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至少一 个夹紧环(38、 40)的区域。
6.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夹紧环 (38),该夹紧环具有一个与刻度滑环(30)共同作用的刻度零线。
7. 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调节 钮(24)具有一个操作接片(42)。
8.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在该操作接片(42) 的下面设置一个用弹簧加载的球形套筒(44),该球形套筒可卡入到 与拱顶部(16)共同作用的一些孔(46)中。
9. 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这些孔(46)开设在另一夹紧环(40)中。
10. 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钮(24)通过一个螺钉(48)或一个键与装置(20)的颈部(50)连接。
11. 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0)相对于铣削深度调节装置(20)的调节机构(52)通过一个深 沟球轴承(54)来支撑。
12. 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机构(52)通过深沟球轴承(54)的内环(56)与该装置(20)的颈部(50)连接。
13. 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上铣机,其特征在于该铣削深度调节装置(20)是铣削深度精调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铣机,具有一个壳体(10)和一个设置在壳体(10)的拱顶部(16)中的铣削深度调节装置(20),由该壳体的下侧伸出一个用于一个与驱动装置(14)连接的铣削刀具的刀具接收装置(12),该铣削深度调节装置基本上沿上铣机的垂直轴线(22)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一个调节钮(24)。本发明提出,该装置(20)最大延伸至一个由壳体(10)的上侧(26)构成的平面(28)。
文档编号B23C1/20GK101204747SQ20071015970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A·蔡塞尔, H·勒姆, J·布卢姆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