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后大灯支架的拉深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36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前、后大灯支架的拉深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拉深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前、后大灯支架的
拉深模具,属于板材冷冲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配件拉深模具的制造中,主要采用凹模、凸模以及压边圈结构,例如用 于前、后大灯支架拉深成型的拉深模具,为了在拉深模具结构上增大压边力,往往在压边圈 的周围采用拉深筋的结构作为增大压边力的方法。为防止拉深筋处的材料流动到工件表面 影响表面质量,将拉深筋的位置与模具的型腔设定有一定距离,如


图1中显示的是现有技 术中采用拉深筋(如
图1中A区域)的模具结构断面结构示意图,A区域的位置设定与凸 模有一定的距离,就使得毛坯尺寸加大,必然增加了毛坯材料的消耗。另外,该种模具拉深 筋结构在拉深过程中的压边力还不能令人满意,也影响了拉深工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稳定 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前、后大灯支架的拉深模具,可以解决上述拉 深成型过程中压边力不够以及毛坯材料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凹模以及凸 模,凸模侧围设有与顶杆连接一体的压边圈,在凹模侧围位置的压边圈上设有压边模块,压 边模块紧固安装在压边圈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结构,增大了工件材料在拉深过程中的压边力,保证了拉 深工件的尺寸稳定和外观质量,也能明显减少毛坯材料的投入,从而降低消耗。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拉深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2显示的是拉深模具压制到最下端时的模具断面结构示意图,该用于前、后大 灯支架的拉深模具包括凹模3以及凸模1,凸模1侧围设有与顶杆6连接一体的压边圈5, 在凹模3侧围位置的压边圈5上设有压边模块4,压边模块4紧固安装在压边圈5上。本 实用新型是采用调整压边模块4与凹模侧围之间的间隙来增大工件2拉深时的压边力。为 防止压边模块4与凹模3之间间隙的磨损,压边模块4可以采用冷作模具钢淬火处理,耐磨 损,能明显稳定模具的压边力。具体工作过程工件2在压制前是一块平板材料,顶杆6在 最上端位置时,材料平放在压边圈5的平面上,当凹模3向下行进时,首先将工件2在凹模3
3和压边模块4之间压紧,然后将工件2压紧在压边圈5的平面上,在下行过程中,顶杆6用一定的力顶紧并一起下行,最后完成拉深过程的压制。本实用新型将覆盖技术方案所描述的范围,以及权利要求范围的各种变型和等效变化,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前、后大灯支架的拉深模具,包括凹模以及凸模,凸模侧围设有与顶杆连接一体的压边圈,其特征在于在凹模侧围位置的压边圈上设有压边模块,压边模块紧固安装在压边圈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前、后大灯支架的拉深模具。它包括凹模(3)以及凸模(1),凸模(1)侧围设有与顶杆(6)连接一体的压边圈(5),在凹模(3)侧围位置的压边圈(5)上设有压边模块(4),压边模块(4)紧固安装在压边圈(5)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结构,增大了工件材料在拉深过程中的压边力,保证了拉深工件的尺寸稳定和外观质量,也能明显减少毛坯材料的投入,从而降低消耗。
文档编号B21D22/26GK201493397SQ20092030373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顾炼 申请人:顾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