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21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尤其涉及对环形工件的夹持方式的改进。
背景技术
利用数控机床加工较大型的环形工件时,首先需要将环形工件定位,然后对定位之后的环形工件利用圆鼻铣刀等通过编程完成环形工件的曲面加工。但是,利用数控机床加工环形工件尤其是弧状环形工件时存在定位困难的问题,一般会导致在表面加工之前的较长的定位调整时间。在需要批量生产环形工件的情况下,
缩短环形工件的定位调整时间从而提高定位的效率和准确率是现有技术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以提高对环形工件的定位效率和准确率,同时也便于对环形工件的曲面加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底盘;多个内压板组件,每一个内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内压板,所述内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设置在底盘上的与内压板配合的多个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内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多个外压板组件,每一个外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外压板,所述外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外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设置在底盘上的与外压板配合的多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所述外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其中所述内压板和所述外压板适于从按压所述环形工件的按压位置移动到不接触所述环形工件的释放位置,或者适于从所述夹持系统可拆卸地移除。有利地,上述夹持系统中,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内压板螺栓和一个内压板螺母,所述内压板螺栓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所述底盘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内压板,所述内压板螺母与所述内压板螺栓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且适于朝向底盘挤压所述内压板,所述内压板螺栓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内;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外压板螺栓和一个外压板螺母,所述外压板螺栓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所述底盘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压板,所述外压板螺母与所述外压板螺栓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且适于朝向底盘挤压所述外压板,所述外压板螺栓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外。进一步地,每一个内压板组件包括挤压环形工件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内的设置在底盘上的内支柱件,所述内支柱件支撑所述内压板的另一端;每一个外压板组件包括挤压环形工件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外的设置在底盘上的外支柱件,所述外支柱件支撑所述外压板的另一端。更进一步,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内压板球形垫圈,所述内压板上所述内压板螺栓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内压板弧形凹部,所述内压板球形垫圈适于球面配合在所述内压板弧形凹部内,所述内压板螺母朝向所述内压板挤压所述内压板球形垫圈;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外压板球形垫圈,所述外压板上所述外压板螺栓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外压板弧形凹部,所述外压板球形垫圈适于球面配合在所述外压板弧形凹部外,所述外压板螺母朝向所述外压板挤压所述外压板球形垫圈。在环形工件为弧形的情况下,有利地,所述内压板和所述外压板与所述环形工件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在环形工件为弧形的情况下,有利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每一个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环形工件的支撑面为球面或弧面。 为了便于环形工件顺利的初始就位在夹持系统内,有利地,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对齐用标记或缺口。基于环形工件的弯曲形状(或曲面形状),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底盘朝向所述环形工件突出的高度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的环形工件。同样有利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关于所述底盘的中心在底盘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是可调的。除了使用上述的支撑件来支撑环形工件之外,还可以使用浮动定位盘。有利地,所述夹持系统还包括浮动定位盘组件,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中轴和相对于所述底盘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中轴的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上的浮动定位盘,所述浮动定位盘具有远离所述底盘的上周边部,所述上周边部上形成斜面或弧面,该斜面或弧面在所述浮动定位盘处于升高位置的情况下适于与所述环形工件的倾斜的内环表面接合而支撑所述环形工件。有利地,所述中轴的所述一端延伸穿过所述浮动定位盘,且所述中轴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浮动定位盘与底盘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弹簧施加推动所述浮动定位盘远离所述底盘的弹簧力;以及与所述中轴的所述一端上的螺纹配合的中轴螺母,所述中轴螺母适于朝向所述底盘施加推压所述浮动定位盘的推压力。进一步地,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螺纹配合在贯穿浮动定位盘的厚度方向的螺纹孔内并适于旋出所述螺纹孔而抵接所述底盘。有利地,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定位孔中;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孔中以防止所述中轴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的定位销或定位钉。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也可以采用弹簧或螺栓等之外的方式来驱动或提升浮动定位盘,具体地,该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可包括液压驱动机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利用液压相对于所述底盘升高所述浮动定位盘。作为一个具体的示例,所述多个内压板组件包括4个内压板组件,所述多个外压板组件包括4个外压板组件,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布置,且所述4个外压板组件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布置。有利地,在环形工件为弧形的情况下,与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中的直径上相对的一对内压板组件相对应的一对第一支撑件从所述底盘凸出的高度大于与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中的直径上相对的另一对内压板组件相对应的另一对第一支撑件从所述底盘凸出的高度。有利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底盘朝向所述环形工件突出的高度是可调的。进一步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关于所述底盘的中心在底盘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是可调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弧状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底盘;多个压板,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设置在底盘上的与所述压板分别配合的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其中所述压板的与所述环形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且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环形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采用弧面或球面的设计,可以有助于压板和支撑件与弧状环形工件的表面形成有效接触,从而形成有效支撑而实现对弧状环形工件的有效定位。有利地,所述多个压板包括内压板和外压板,所述内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所述外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外侧朝 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所述多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内压板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外压板配合。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对环形工件的定位效率和准确率,同时也便于对环形工件的曲面加工。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I示出了环形工件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图I中,左图为俯视图,而右图为侧视图,该环形工件为弧形且其内环为椭圆形而外环为圆形;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图2示出了其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夹持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4-7示出了加工环形工件的内环和外环边沿曲面时环形工件固定在夹持系统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同时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参照图2-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如图2、3中所示,所述夹持系统可以包括底盘I ;多个内压板组件,每一个内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内压板14,所述内压板14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I按压所述环形工件50 ;设置在底盘I上的与内压板14配合的多个第一支撑件15、16,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内压板14支撑所述环形工件50 ;多个外压板组件,每一个外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外压板3,所述外压板3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的外侧朝向所述底盘I按压所述环形工件50 ;设置在底盘I上的与外压板3配合的多个第二支撑件8,所述第二支撑件8朝向所述外压板3支撑所述环形工件50,其中所述内压板14和所述外压板3适于从按压所述环形工件50的按压位置移动到不接触所述环形工件50的释放位置,或者适于从所述夹持系统可拆卸地移除。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所述外压板3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的外侧朝向所述底盘I按压所述环形工件50”表示外压板3适于在环形工件50的环外而非环内的位置朝向底盘I按压环形工件50,从而不占用环内的空间;类似地,这里的“所述内压板14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I按压所述环形工件50”表示内压板14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内而非环外的位置朝向底盘I按压环形工件50,从而不占用环外的空间。由于内压板14和外压板3适于从按压环形工件50的按压位置,例如,通过旋转压板,移动到不接触所述环形工件50的释放位置,或者适于从所述夹持系统可拆卸地移除,从而可以在需要加工环形工件50的内环时利用外压板夹持环形工件,而在需要加工环形工件50的外环时利用内压板夹持环形工件,这里的“不接触”或“可拆卸地移除”意味着相应的压板不会妨碍数控机床等对环形工件50的加工。如图2中所示,上述夹持系统中,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可包括一个内压板螺栓13和一个内压板螺母19,所述内压板螺栓19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所述底盘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内压板14,所述内压板螺母19与所述内压板螺栓19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且适于朝向底盘I挤压所述内压板14,所述内压板螺栓19位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以内;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外压板螺栓4和一个外压板螺母20,所述外压板螺栓4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所述底盘I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压板3,所述外压板螺母20与所述外压板螺栓4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且适于朝向底盘I挤压所述外压板3,所述外压板螺栓4位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以外。有利地,如图2中所示,每一个内压板组件包括挤压环形工件50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形工件50的环以内的设置在底盘I上的内支柱件18,所述内支柱件18支撑所述内压板的另一端;每一个外压板组件包括挤压环形工件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外的设置在底盘上的外支柱件2,所述外支柱件2支撑所述外压板的另一端。内、外支柱件的设置有助于压板给环形工件50施加持续稳定的压紧力。有利地,为了便于压板螺母施加的力在图2中所示的竖直方向上传递到压板上,如图2中所示,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压板球形垫圈5,所述内压板上所述内压板螺栓13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内压板弧形凹部,所述压板球形垫圈5适于球面配合在所述内压板弧形凹部内,所述内压板螺母19朝向所述内压板14挤压所述压板球形垫圈5。类似地,每一个外压板组件也设置有压板球形垫圈5。以上仅仅是说明了设置外压板和内压板的具体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案实现压板的可拆卸移除。例如,压板本身与压板螺栓形成为一体,在直接将压板螺栓螺纹拧入到底盘中的过程中,压板随压板螺栓的拧入逐渐接近环形工件从而挤压环形工件;而将压板螺栓螺纹拧出底盘的过程中,压板逐渐与环形工件脱离接触,直到压板螺栓从底盘中拧出而移除。又如,压板螺栓的一端可转动的限制在底盘内的镗孔中,而压板布置在压板螺栓设置有螺纹的另一端,在压板不与环形工件接触的情况下,压板螺栓可以例如在图2中向下滑移而将压板移动到便于加工环形工件的外环的位置以下。再如,压板可以比较长,从而保持压板的压板螺栓距离环形工件的距离较大,这样,在将压板转动一个角度后,可以为数控机床加工环形工件的外环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另外,这里的内压板和外压板的按压环形工件50的操作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联动的。内压板或外压板还可以是数个压板组合在一起的形式。在环形工件为弧形的情况下,有利地,所述内压板14和所述外压板3与所述环形工件50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在环形工件为弧形的情况下,有利地,如图2中所示,每一个第一支撑件15、16和
每一个第二支撑件8支撑所述环形工件50的支撑面为球面或弧面。为了便于环形工件50顺利的初始就位在夹持系统内,有利地,如图3中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15、16上设置有对齐用标记或缺口。当该缺口或标记与环形工件上所划的中心线重合时,就定义了环形工件的水平扭转自由度、及水平移动的自由度。基于环形工件的弯曲形状(或曲面形状),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底盘I朝向所述环形工件50突出的高度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的环形工件或环形工件的不同的摆放位置。同样有利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关于所述底盘的中心(例如,图3中的中心点0)在底盘I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的环形工件或环形工件的不同的摆放位置。除了使用上述的支撑件来支撑环形工件50之外,还可以使用浮动定位盘6,如图2中所示。具体地,所述夹持系统还包括浮动定位盘组件,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I上的中轴10和相对于所述底盘I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中轴10的远离所述底盘I的一端上的浮动定位盘6,所述浮动定位盘6具有远离所述底盘I的上周边部,所述上周边部上形成斜面或弧面,该斜面或弧面在所述浮动定位盘处于升高位置的情况下适于与所述环形工件的倾斜的内环表面接合而支撑所述环形工件(参见后图7 )。有利地,所述中轴10的所述一端延伸穿过所述浮动定位盘6,且所述中轴10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浮动定位盘6与底盘I之间的多个弹簧12,所述弹簧12施加推动所述浮动定位盘6远离所述底盘I的弹簧力;以及与所述中轴10的所述一端上的螺纹配合的中轴螺母7,所述中轴螺母7适于朝向所述底盘I施加推压所述浮动定位盘6的推压力。进一步地,如图2中所示,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螺钉17,所述限位螺钉17螺纹配合在贯穿浮动定位盘6的厚度方向的螺纹孔内并适于旋出所述螺纹孔而抵接所述底盘I。有利地,如图2中所示,所述中轴1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底盘I上的定位孔中;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孔中以防止所述中轴10相对于所述底盘I转动的定位销或定位钉11。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也可以采用弹簧或螺栓等之外的方式来驱动或提升浮动定位盘,具体地,该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可包括液压驱动机构(未示出),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利用液压相对于所述底盘升高所述浮动定位盘。作为一个具体的示例,如图2-3中所示,所述多个内压板组件包括4个内压板组件,所述多个外压板组件包括4个外压板组件,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90度)间隔布置,且所述4个外压板组件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90度)间隔布置。有利地,在环形工件50为弧形的情况下,与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中的直径上相对的一对内压板组件相对应的一对第一支撑件15从所述底盘I凸出的高度大于与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中的直径上相对的另一对内压板组件相对应的另一对第一支撑件16从所述底盘I凸出的高度。有利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底盘朝向所述环形工件突出的高度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的环形工件或环形工件的不同的摆放位置。进一步地,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关于所述底盘的中心(例如,图3中的中心点0)在底盘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的环形工件或环形工件的不同的摆放位 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弧状环形工件50的夹持系统,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底盘I ;多个压板3、14,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底盘I按压所述环形工件50 ;设置在底盘I上的与所述压板分别配合的多个支撑件15、16、8,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其中所述压板的与所述环形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且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环形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采用弧面或球面的设计,可以有助于压板和支撑件与弧状环形工件的表面形成有效接触,从而形成有效支撑而实现对弧状环形工件的有效定位。有利地,所述多个压板包括内压板14和外压板3,所述内压板14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所述外压板3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外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所述多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15、16和第二支撑件8,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内压板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外压板配合。下面参照图4-7描述利用图2-3中所示的夹持系统来定位图I中所示的环形工件50以对该环形工件50的内环和外环进行曲面加工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图4-7中,出于简化目的,环形工件50并未显示为具有弧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该双曲面弧状环形工件50有四个曲面需要加工,而基于每一个曲面的加工,环形工件50处于不同的夹紧或定位状态。下面描述四个曲面加工的步骤。图4示出了加工环形工件50的内环的上沿以形成曲面坡口的示例,其中,环形工件50的外环被夹紧。首先,将环形工件凹面朝上,放到支撑件8、15、16上,调整环形工件中心线与每一个第一支撑件15、16上的对齐用标记或缺口对齐,完成环形工件定位。然后,用支撑件8顶住环形工件的下表面。之后,利用外压板3、外压板螺栓4、压板球形垫圈5压紧环形工件的外沿。最后,启动机床进行内孔曲面坡口加工。图5示出了加工环形工件50的外环的上沿以形成曲面坡口的示例,其中,环形工件50的内环被夹紧。首先,利用内压板14、内压板螺栓13、和压板球形垫圈5压紧环形工件,以防止外压板3松开后松动。然后,松开外压板螺栓4、外压板3,并将两者移除。之后,启动机床进行外沿曲面坡口加工。图6示出了加工环形工件50的内环的下沿以形成曲面坡口的示例,其中,环形工件50的外环被夹紧。首先,将环形工件底面(凸面)反身朝上,并转动90度。然后,松开中轴10上的中轴螺母7,使浮动定位盘6在弹簧12的作用下上升,嵌入已加工好的内孔的坡口中,再旋转限位螺钉17,增大其支撑刚度并限定其位置,完成环形工件的定位。之后,调整可调支撑件8以顶住环形工件。再后,使用外压板3、外压板螺栓4、压板球形垫圈5在4个方向将环形工件压紧。最后,启动机床进行内孔曲面坡口加工。图7示出了加工环形工件50的外环的下沿以形成曲面坡口的示例,其中,环形工件50的内环被夹紧。首先,利用内压板14、内压板螺栓13、压板球形垫圈5将环形工件压紧,防止外压板3松开后松动。然后,松开外压板螺栓4、外压板3,并将两者移除。最后,启动机床进行外沿曲面坡口加工。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 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底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系统还包括 多个内压板组件,每一个内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内压板,所述内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 设置在底盘上的与内压板配合的多个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内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 多个外压板组件,每一个外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外压板,所述外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 件的环的外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 设置在底盘上的与外压板配合的多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所述外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 其中所述内压板和所述外压板适于从按压所述环形工件的按压位置移动到不接触所述环形工件的释放位置,或者适于从所述夹持系统可拆卸地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内压板螺栓和一个内压板螺母,所述内压板螺栓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所述底盘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内压板,所述内压板螺母与所述内压板螺栓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且适于朝向底盘挤压所述内压板,所述内压板螺栓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内; 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外压板螺栓和一个外压板螺母,所述外压板螺栓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所述底盘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压板,所述外压板螺母与所述外压板螺栓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且适于朝向底盘挤压所述外压板,所述外压板螺栓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内压板组件包括挤压环形工件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内的设置在底盘上的内支柱件,所述内支柱件支撑所述内压板的另一端; 每一个外压板组件包括挤压环形工件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以外的设置在底盘上的外支柱件,所述外支柱件支撑所述外压板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内压板组件还包括内压板球形垫圈,所述内压板上所述内压板螺栓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内压板弧形凹部,所述内压板球形垫圈适于球面配合在所述内压板弧形凹部内,所述内压板螺母朝向所述内压板挤压所述内压板球形垫圈; 每一个外压板组件还包括外压板球形垫圈,所述外压板上所述外压板螺栓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外压板弧形凹部,所述外压板球形垫圈适于球面配合在所述外压板弧形凹部外,所述外压板螺母朝向所述外压板挤压所述外压板球形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压板和所述外压板与所述环形工件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每一个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环形工件的支撑面为球面或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对齐用标记或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底盘朝向所述环形工件突出的高度是可调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关于所述底盘的中心在底盘的径向方向 上的位置是可调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系统还包括浮动定位盘组件,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中轴和相对于所述底盘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中轴的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上的浮动定位盘,所述浮动定位盘具有远离所述底盘的上周边部,所述上周边部上形成斜面或弧面,该斜面或弧面在所述浮动定位盘处于升高位置的情况下适于与所述环形工件的倾斜的内环表面接合而支撑所述环形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轴的所述一端延伸穿过所述浮动定位盘,且所述中轴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螺纹; 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浮动定位盘与底盘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弹簧施加推动所述浮动定位盘远离所述底盘的弹簧力;以及与所述中轴的所述一端上的螺纹配合的中轴螺母,所述中轴螺母适于朝向所述底盘施加推压所述浮动定位盘的推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螺纹配合在贯穿浮动定位盘的厚度方向的螺纹孔内并适于旋出所述螺纹孔而抵接所述底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定位孔中; 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孔中以防止所述中轴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的定位销或定位钉。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定位盘组件还包括液压驱动机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利用液压相对于所述底盘升高所述浮动定位盘。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内压板组件包括4个内压板组件,所述多个外压板组件包括4个外压板组件,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布置,且所述4个外压板组件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中的直径上相对的一对内压板组件相对应的一对第一支撑件从所述底盘凸出的高度大于与所述4个内压板组件中的直径上相对的另一对内压板组件相对应的另一对第一支撑件从所述底盘凸出的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底盘朝向所述环形工件突出的高度是可调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支撑件和/或每一个第二支撑件关于所述底盘的中心在底盘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是可调的。
19.一种用于夹持弧状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 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系统还包括 多个压板,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 设置在底盘上的与所述压板分别配合的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压板支撑所述环形工件, 其中所述压板的与所述环形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且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环形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或球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压板包括内压板和外压板,所述内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所述外压板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外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 所述多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内压板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外压板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系统,包括底盘;多个内压板组件,每一个包括一个适于从所述环形工件的环的内侧朝向所述底盘按压所述环形工件的内压板;设置在底盘上的与内压板配合的多个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朝向内压板支撑环形工件;多个外压板组件,每一个包括一个适于从环形工件的环的外侧朝向底盘按压环形工件的外压板;设置在底盘上的与外压板配合的多个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朝向外压板支撑环形工件,其中内压板和外压板适于从按压环形工件的按压位置移动到不接触环形工件的释放位置,或者适于从夹持系统可拆卸地移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对环形工件的定位效率和准确率,同时也便于对环形工件的曲面加工。
文档编号B23Q3/00GK202607289SQ20122022698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李泽庆, 李方, 刘晶, 于光伟 申请人: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