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05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弹性环零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零件直径尺寸规格跨度较大,从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不等;厚度较薄,一般为0.1-0.35mm,零件外形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内、外圆与表面的波形的同轴度要求较高,传统的加工方法一般是将平板环形毛料在电炉中通过热定型模具热成型,这种方法能耗大、效率低,且零件尺寸精度与弹力要求很难保证,合格率低,质量不稳定。且传统的热定型模具仅仅能解决拉深成型的问题,若要求对工件进行翻孔加工时,又需在翻孔模具中进行,增加了加工工序的同时也提高了功耗。传统的热定型模具一般通过凹凸模边缘对工件毛坯进行夹紧,但其实施效率低,容易造成毛坯边缘破损和起皱,达不到加工精度要求,增加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用以改善传统加工方法加工单一,能耗高,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合格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下端中部的凸凹模A、与之相匹配的凸凹模B,置于凸凹模B内的内托料板,安装在凸凹模B外沿的外托料板,穿过上模板中心通孔的打杆;所述凸凹模B下端固接有凸凹模座、凸凹模座通过推杆与下模板滑动连接,所述下模板中心经螺钉固接有翻孔凸模,凸凹模A内置有与翻孔凸模相匹配的翻孔凹模。所述凸凹模A外沿安装有与外托料板相匹配的外压边圈。所述外压边圈与上模板之间、外托料板与下模板之间均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为弹簧或橡胶。所述减震器至少有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将拉深模具与翻孔模具相结合形成一个总的模具,能实现拉深和翻孔同时加工,使得加工工艺进一步简化,有效提升加工效率,资源利用少,且加工的零件质量稳定,合格率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_上模板,2-外托料板,3-外压边圈,4-凸凹模A, 5-打杆,6-翻孔凹模,7-内托料板,8-凸凹模B,9-翻孔凸模,10-顶杆,11-下模板,12-凸凹模座,13-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11,安装在上模板I下端中部的凸凹模A4、与之相匹配的凸凹模B8,置于凸凹模B8内的内托料板7,安装在凸凹模B8外沿的外托料板2,穿过上模板I中心通孔的打杆5 ;所述凸凹模B8下端固接有凸凹模座12、凸凹模座12通过推杆10与下模板11滑动连接,所述下模板11中心经螺钉固接有翻孔凸模9,凸凹模A4内置有与翻孔凸模9相匹配的翻孔凹模6 ;在传统拉深模具的基础上在加入翻孔模具,优化了加工工序,有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所述凸凹模A4外沿安装有与外托料板2相匹配的外压边圈3 ;外压边圈3与外托料板2相配合,夹紧坯料的边缘,不通过凸凹模A4和凸凹模B8来夹紧,能进一步提升加工
合格率。所述外压边圈3与上模板I之间、外托料板2与下模板11之间均安装有减震器13,能将缓冲压力,将压力均布在凸凹模之间,有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所述减震器13为弹簧或橡胶,其易于获得,加工方面,成本低廉。所述减震器13至少有四个,有效实现压力均布和回弹,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效率。实施例:本装置静置时,上模板I和与之连接的外压边圈3、凸凹模A4、打杆5、翻孔凹模6整体上移,使得凸凹模A4与凸凹模B8之间留有较大空间;加工时,将坯料放置在外托料板2上,液压驱动上模板I和与之连接的外压边圈3、凸凹模A4、打杆5、翻孔凹模6整体下移,外托料板2与外压边圈3相配合,夹紧坯料边缘,打杆5在液压作用下向下运动,推动凸凹模A4和凸凹模B8合拢,合拢过程中即完成了坯料的拉深成型;拉深成型后,推杆10向下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凸凹模座12和布置在凸凹模座12上的凸凹模B8、内托料板7整体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坯料中心需经过翻孔凸模9,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其强行通过翻孔凸模9,在翻孔凸模9的作用下,即完成了坯料的翻孔;脱模时,同样上模板I和与之相连的外压边圈3、凸凹模A4、打杆5、翻孔凹模6整体上移,完成脱模。经拉深及翻孔工序后,坯料成为粗加工零件,再经线切割工序其外形尺寸精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即完成了整个加工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包括上模板(I)、下模板(11),安装在上模板(I)下端中部的凸凹模A (4)、与之相匹配的凸凹模B (8),置于凸凹模B (8)内的内托料板(7),安装在凸凹模B(S)外沿的外托料板(2),穿过上模板(I)中心通孔的打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模B (8)下端固接有凸凹模座(12)、凸凹模座(12)通过推杆(10)与下模板(11)滑动连接,所述下模板(11)中心经螺钉固接有翻孔凸模(9),凸凹模A (4)内置有与翻孔凸模(9)相匹配的翻孔凹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模A(4)外沿安装有与外托料板(2)相匹配的外压边圈(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边圈(3)与上模板(I)之间、外托料板(2 )与下模板(11)之间均安装有减震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13)为弹簧或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13)至少有四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弹性环零件的成型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下端中部的凸凹模A、与之相匹配的凸凹模B,置于凸凹模B内的内托料板,安装在凸凹模B外沿的外托料板,穿过上模板中心通孔的打杆;凸凹模B下端固接有凸凹模座、凸凹模座通过推杆与下模板滑动连接,下模板中心经螺钉固接有翻孔凸模,凸凹模A内置有与翻孔凸模相匹配的翻孔凹模。该装置将拉深模具与翻孔模具相结合形成一个总的模具,能实现拉深和翻孔同时加工,使得加工工艺进一步简化,有效提升加工效率,资源利用少,且加工的零件质量稳定,合格率高。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061664SQ20122057814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乔宇, 李明, 陈姣 申请人: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