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80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克拉管产线上管材子口、母口的切削过程都是靠人工测量管径,算出切削量,人工操作刀具进行切削。由于没有限位装置,经常会造成管材切削量过大,从而导致生产的管材的质量不合格。如果切削量过小,还要再次测量、切削,占用大量时间。随着生产工艺日趋成熟,管材的管径也在增大,大口径的管材测量起来也很不方便。这种切削装置占用了大量的人工、时间,直接对管材的质量造成影响,生产出的管材良品率低,影响了整条产线的生产效率,使企业的利润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利用切削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铣刀的切削深度,提高克拉管的质量,降低次品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结构中包括自动进给装置、与自动进给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撑板、借助定位组件固定于支撑板上的铣刀总成,关键在于:在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借助支架支撑的滚轮,滚轮的圆心与铣刀轴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滚轮的直径大于铣刀的旋转轮廓的最大直径以形成控制铣刀水平度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限位滚轮来控制铣刀的位置,避免了管材切削量过大,省去了人工测量的过程,减少了切削次数,从而使克拉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降低了废品率,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和能源浪费,降低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是自动进给装置的动力输出端,2是支撑板,3是铣刀,4是支架,5是滚轮,6是铣刀轴,7是管材,8是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结构中包括自动进给装置、与自动进给装置的动力输出端I连接的支撑板2、借助定位组件固定于支撑板2上的铣刀3总成,重要的是:在支撑板2上还设置有借助支架4支撑的滚轮5,滚轮5的圆心与铣刀轴6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滚轮5的直径大于铣刀3的旋转轮廓的最大直径以形成控制铣刀水平度的限位结构。所述的自动进给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在数控机床的床身上设置的滑鞍、及在滑鞍上、下部分分别设置的横向进给机构及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的定位组件是自攻螺钉、或是沉头螺钉、或是膨胀螺栓。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图1所示,将铣刀3和滚轮5固定在与自动进给装置的动力输出端I连接的支撑板2上,预调整位置,确保铣刀轴6的轴心和滚轮5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切削过程中,进给装置进给,铣刀3首先与管材7接触开始切削,当进给量到一定程度时,滚轮5与模芯8贴合。切削过程中,进给装置进给过程遇阻力的作用,停止进给。从而控制了铣刀3的切削深度。此时切削深度为加工需要的切削深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限位轮来控制铣刀的位置,避免了管材切削量过大,省去了人工测量的过程,减少了切削次数。从而使克拉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降低了废品率,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和能源浪费,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1.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结构中包括自动进给装置、与自动进给装置的动力输出端(I)连接的支撑板(2)、借助定位组件固定于支撑板(2)上的铣刀(3)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2)上还设置有借助支架(4)支撑的滚轮(5),滚轮(5)的圆心与铣刀轴(6)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滚轮(5)的直径大于铣刀(3)的旋转轮廓的最大直径以形成控制铣刀水平度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进给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在数控机床的床身上设置的滑鞍、及在滑鞍上、下部分分别设置的横向进给机构及纵向进给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组件是自攻螺钉、或是沉头螺钉、或是膨胀螺栓。
专利摘要克拉管生产线上用的带限位结构的切削装置,结构中包括自动进给装置、与自动进给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支撑板、借助定位组件固定于支撑板上的铣刀总成,关键在于在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借助支架支撑的滚轮,滚轮的圆心与铣刀轴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滚轮的直径大于铣刀的旋转轮廓的最大直径以形成控制铣刀水平度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限位滚轮来控制铣刀的位置,避免了管材切削量过大,省去了人工测量的过程,减少了切削次数,从而使克拉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降低了废品率,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和能源浪费,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23Q5/52GK202943315SQ20122069746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郭婷婷, 李岩, 董梅, 冯凯, 张敏, 葛落宝 申请人: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泰轶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