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64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属于金属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三线切分轧制工艺中,精轧机组切分架次(以下简称K3)、成品前架(以下简称K2)均为水平轧机。对于K2轧机为立式轧机,K3轧机为水平轧机的工艺布置条件下,切分后的三根轧件需由“平转立”,背景技术工艺导槽由于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分线导向要求,不能顺利实现“平转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切分后三支轧件在K3水平轧机与K2立式轧机间顺利实现“平转立”,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包含沿轧制方向布置的开放式三层水平导槽,所述三层水平导槽为上导槽1、中间导槽2和下导槽3,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均为开放式导槽,上导槽与轧制线成1° -1.5°角度,中间导槽和下导槽与轧制线平行。所述三层水平导槽出口前端两侧立板均为与轧制线成9° -12°角喇叭口状,利于轧件发生偏斜时顺利 导入K2立式轧机;导槽出口端安装可方便拆卸的三线一体出口导管4,相邻两线出口导管间距较对应的K2立体轧机两轧槽间距小3-5mm。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在轧制过程中,切分后三支轧件经分线器分线后进入三层开放式水平导槽,通过导槽小角度底板、喇叭口及出口导管引导顺畅进入K2立体轧机轧制,解决了三支轧件在Kl轧机与K2立体轧机间实现“由平转立”所需的三层水平导槽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口导管示意图;图中:上导槽1、中间导槽2、下导槽3、出口导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包含沿轧制方向布置的开放式三层水平导槽,所述三层水平导槽为上导槽1、中间导槽2和下导槽3,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均为开放式导槽,上导槽与轧制线成1° -1.5°角度,中间导槽和下导槽与轧制线平行。[0013]所述三层水平导槽出口前端两侧立板均为与轧制线成9° -12°角喇叭口状,利于轧件发生偏斜时顺利导入K2立式轧机;导槽出口端安装可方便拆卸的三线一体出口导管4,相邻两线出口导管间距较对应的K2立体轧机两轧槽间距小3-5mm。切分后三支轧件经分线器分线后进入三层开放式水平导槽,通过导槽小角度底板、喇叭口及出口导管引导顺畅进入K2立体轧机轧制,解决了三支轧件在Kl轧机与K2立体轧机间实现“由平转立 ”所需的三层水平导槽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其特征在于:包含沿轧制方向布置的开放式三层水平导槽,所述三层水平导槽为上导槽(I )、中间导槽(2)和下导槽(3),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均为开放式导槽,上导槽与轧制线成1° -1.5°角度,中间导槽和下导槽与轧制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水平导槽出口前端两侧立板均为与轧制线成9° -12°角喇叭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其特征在于:导槽出口端安装可·方便拆卸的三线一体出口导管(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三层开放式导槽,属于金属轧制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沿轧制方向布置的开放式三层水平导槽,所述三层水平导槽为上导槽(1)、中间导槽(2)和下导槽(3),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均为开放式导槽,上导槽与轧制线成1°-1.5°角度,中间导槽和下导槽与轧制线平行。所述三层水平导槽出口前端两侧立板均为与轧制线成9°-12°角喇叭口状。导槽出口端安装可方便拆卸的三线一体出口导管(4)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在轧制过程中,切分后三支轧件经分线器分线后进入三层开放式水平导槽,通过导槽小角度底板、喇叭口及出口导管引导顺畅进入K2立体轧机轧制,解决了三支轧件在K1轧机与K2立体轧机间实现“由平转立”所需的三层水平导槽问题。
文档编号B21B39/14GK203140453SQ2013201209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郎宗兴, 刘胜伟, 乔国平, 徐斌, 陈利民 申请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