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687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包括:夹具主体、八套定位夹持系统、气密检测系统、内部管路排布系统,夹具主体正、反面各设置四套定位夹持系统,定位夹持系统包括两个定位机构、三个预导向机构和三个夹持系统,两个定位机构相对设置且均与夹具主体连接,三个夹持系统分别围绕两个定位机构间隔设置,且与夹具主体连接,三个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三个夹持系统之间与夹具主体连接,气密检测系统分别与夹持系统以及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加工效率高、安全性高、节省加工时间、节约原材料且节省人力成本的优点。
【专利说明】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夹具,如何进行夹具上工位的安排将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夹具上下料的方便程度会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准确度,夹具夹持的可靠程度会对加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
[0003]目前,广泛使用的单面式夹具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0004]I)零件在上料过程中容易出现放偏,造成产品的报废。
[0005]2)零件出现放偏后无法检测出来,必须加工之后才能发现,严重浪费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6]3)单工位夹具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加工时间大部分浪费在了换刀过程中,影响生产节拍。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 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
工位夹持装置。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包括:夹具主体、八套定位夹持系统、气密检测系统、内部管路排布系统,夹具主体正、反面各设置四套定位夹持系统,定位夹持系统包括两个定位机构、三个预导向机构和三个夹持系统,两个定位机构相对设置且均与夹具主体连接,三个夹持系统分别围绕两个定位机构间隔设置,且与夹具主体连接,三个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三个夹持系统之间与夹具主体连接,气密检测系统分别与夹持系统以及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连接。
[0009]优选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座和定位销,定位销座连接至夹具主体表面,定位销与定位销座连接。
[0010]优选地,夹持系统包括支撑块、液压油缸和压板,支撑块和液压油缸均与夹具主体连接,且液压油缸与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相通,压板一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支撑块上方。
[0011]优选地,预导向机构包括预导向支柱和弹性限位机构,弹性限位机构与夹具主体连接,预导向支柱与弹性限位机构连接。
[0012]优选地,内部管路排布系统包括内部液压供给通路,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以及内部预留通路,内部液压供给通路,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以及内部预留通路均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
[0013]优选地,气密检测系统包括多个气密检测孔和气密检测通路,气密检测孔设置在夹具主体表面,且气密检测孔的数量与支撑块的数量相对应,气密检测孔设置在支撑块中部,气密检测通路分别与各气密检测孔以及内部气压供给通路连接。
[0014]优选地,还包括气压源,气压源通过内部气压供给通路与气密检测系统连接,且气压源由带有滤清装置的卧式加工中心提供。
[0015]优选地,还包括液压源,液压源通过内部液压供给通路与各液压油缸连接,液压源为独立的液压站。
[0016]优选地,还包括两个液压检测表,其中一个液压检测表连接至夹具主体正面的各液压油缸与液压源的管路之间,另一个液压检测表连接至夹具主体反面的各液压油缸与液压源的管路之间。
[0017]优选地,夹具主体底部四角设置有用于与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面相连接的四个螺纹孔,且夹具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以与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面相匹配的八个通孔,八个通孔包括四个液压孔,两个气压孔,一个冷却液通孔和一个备用通孔,四个液压孔连接至内部液压供给通路,两个气压孔连接至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冷却液通孔连接至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备用通孔连接至内部预留通路。
[0018]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主体由整体铸造而成,夹具主体正反两面分别各有四套相同的定位夹持系统,可以实现同时夹持两步工序的各四个零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先将夹具主体通过底部的四个螺纹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进行连接,液压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液压孔对接,气压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气密检测孔对接,冷却液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冷却液孔对接,备用通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备用通孔对接,夹具安装完成。之后,将零件通过预导向机构放置在定位机构中,定位机构的的定位销应正好放入零件的定位销孔中,将零件定位,此时,液压站通过卧式加工中心上的启动按钮进行液压供给,液压通过液压通路供给给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推动夹持系统中的压板将零件压紧在支撑块上。如果零件放置准确,则零件将支撑块下方的气密检测孔堵上,气密检测通过,加持完毕。如果放置出现偏移,则气密检测无法通过,则重新夹持,重复上述操作,制止夹持完毕。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1、该装置效率上利用了正反两面均可夹持零件的特征,采取双面四工位的设计方式,相比单面体夹具,零件夹持数量翻倍,机床一次性加工的零件数翻倍,大幅度提升机加工的加工效率,节省了多次换刀换夹的时间。
[0021]2、该装置设计了自动防错系统,通过气密检测系统在零件与夹具之间采用气动检测。工人由于操作失误而放偏零件时,夹具能通过气检信号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完全杜绝了出现放偏后加工,浪费时间和产品的可能性。并且,该装置进一步通过可调节的预定位系统降低了放偏零件的可能性,100%地防止了质量缺陷的发生。
[0022]3、该装置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可操作性强。所有的气路、水路全部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未有任何明管在夹具之外,可大大的预防切屑残留在夹具上,安全性高,且可保证机床24小时运行而不用清洗切屑。
[0023]4、该装置与双工作台的卧式加工中心配合相得益彰,能够实现操作工人一人操作多台机床,节省了人力成本。
[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靠的设计、翻倍的效率特别适用于现代化的数控机床流水线作业,为加工企业实现高的设备开机率和产品质量合格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的正、反面的立体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主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I为夹具主体,2为压力测试表,3为定位机构,4为预导向机构,5为气密检测孔,6为支撑块,7为液压油缸,8为压板,9为螺纹孔,10为备用通孔,11为液压孔,12为冷却液通孔,13为气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1]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一种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包括:夹具主体、八套定位夹持系统、气密检测系统、内部管路排布系统,夹具主体正、反面各设置四套定位夹持系统,定位夹持系统包括两个定位机构、三个预导向机构和三个夹持系统,两个定位机构相对设置且均与夹具主体连接,三个夹持系统分别围绕两个定位机构间隔设置,且与夹具主体连接,三个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三个夹持系统之间与夹具主体连接,气密检测系统分别与夹持系统以及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连接。
[0032]具体地,夹具主体正、反面各设置相同的四个工位,夹具两面的四个工位为两道不同工序。
[0033]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座和定位销,定位销座连接至夹具主体表面,定位销与定位销座连接。夹持系统包括支撑块、液压油缸和压板,支撑块和液压油缸均与夹具主体连接,且液压油缸与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相通。压板一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支撑块上方,在给予液压时起到夹持作用。预导向机构包括预导向支柱和弹性限位机构,弹性限位机构与夹具主体连接,预导向支柱与弹性限位机构连接。预导向机构与夹持系统形成配合共同完成夹具对加工件的夹持。内部管路排布系统包括内部液压供给通路,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以及内部预留通路,内部液压供给通路,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以及内部预留通路均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气密检测系统通过内部气压供给通路与卧式加工中心主体相连接,在夹持不当时通过卧式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报警。气密检测系统包括多个气密检测孔和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气密检测通路,气密检测孔设置在夹具主体表面,且气密检测孔的数量与支撑块的数量相对应,气密检测孔设置在支撑块中部,气密检测通路分别与各气密检测孔以及内部气压供给通路连接。
[0034]具体地,预导向系统可以微调,通过偏心的预导向支柱及弹性限位机构进行调节,提供更好的加工件上下料手感。[003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气压源、液压源和两个液压检测表。气压源通过内部气压供给通路与气密检测系统连接,且气压源由带有滤清装置的卧式加工中心提供。液压源通过内部液压供给通路与各液压油缸连接,液压源为独立的液压站。两个液压检测表设置在夹具主体上方,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态中的液压压力。其中,一个液压检测表连接至夹具主体正面的各液压油缸与液压源的管路之间,另一个液压检测表连接至夹具主体反面的各液压油缸与液压源的管路之间。
[0036]进一步地,夹具主体底部四角设置有用于与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面相连接的四个螺纹孔,且夹具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以与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面相匹配的八个通孔,八个通孔包括四个液压孔,两个气压孔,一个冷却液通孔和一个备用通孔,四个液压孔连接至内部液压供给通路,两个气压孔连接至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冷却液通孔连接至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备用通孔连接至内部预留通路。
[0037]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主体由整体铸造而成,夹具主体正反两面分别各有四套相同的定位夹持系统,可以实现同时夹持两步工序的各四个零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先将夹具主体通过底部的四个螺纹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进行连接,液压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液压孔对接,气压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气密检测孔对接,冷却液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冷却液孔对接,备用通孔与卧式加工中心台面的备用通孔对接,夹具安装完成。之后,将零件通过预导向机构放置在定位机构中,定位机构的的定位销应正好放入零件的定位销孔中,将零件定位,此时,液压站通过卧式加工中心上的启动按钮进行液压供给,液压通过液压通路供给给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推动夹持系统中的压板将零件压紧在支撑块上。如果零件放置准确,则零件将支撑块下方的气密检测孔堵上,气密检测通过,加持完毕。如果放置出现偏移,则气密检测无法通过,则重新夹持,重复上述操作,制止夹持完毕。
[00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主体、八套定位夹持系统、气密检测系统、内部管路排布系统,所述夹具主体正、反面各设置四套定位夹持系统,所述定位夹持系统包括两个定位机构、三个预导向机构和三个夹持系统,所述两个定位机构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所述三个夹持系统分别围绕所述两个定位机构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所述三个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三个夹持系统之间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所述气密检测系统分别与所述夹持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座和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座连接至所述夹具主体表面,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销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系统包括支撑块、液压油缸和压板,所述支撑块和液压油缸均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且所述液压油缸与设置在夹具主体内部的内部管路排布系统相通,所述压板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导向机构包括预导向支柱和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所述预导向支柱与所述弹性限位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路排布系统包括内部液压供给通路、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以及内部预留通路,所述内部液压供给通路、内部气压供给通路、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以及内部预留通路均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系统包括多个气密检测孔和气密检测通路,所述气密检测孔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表面,且所述气密检测孔的数量与所述支撑块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气密检测孔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中部,所述气密检测通路分别与所述各气密检测孔以及内部气压供给通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源,所述气压源通过所述内部气压供给通路与所述气密检测系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源,所述液压源通过所述内部液压供给通路与所述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源为独立的液压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液压检测表,其中一个液压检测表连接至夹具主体正面的各液压油缸与液压源的管路之间,另一个液压检测表连接至夹具主体反面的各液压油缸与液压源的管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多工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底部四角设置有用于与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面相连接的四个螺纹孔,且所述夹具主体底部设置有八个通孔,所述八个通孔包括四个液压孔、两个气压孔、一个冷却液通孔和一个备用通孔,所述四个液压孔连接至所述内部液压供给通路,所述两个气压孔连接至所述内部气压供给通路,所述冷却液通孔连接至所述内部冷却液供给通路,所述备用通孔连接至所述内部预留通路。
【文档编号】B23Q3/08GK203527066SQ20132054897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陈序, 蒋辉 申请人:上海诺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