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车削方法

文档序号:311932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车床靠模机构,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
【专利说明】一种工件车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件的切削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靠模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仿形加工是以预先制成的靠模为依据,加工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触头与靠模工 作表面紧密接触,并沿其表面移动,通过仿形机构,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动作,从而在零件毛 坯上加工出与靠模相同型面的零件。仿形加工是对各种零件,特别是模具零件的型腔或型 面进行切削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仿形加工有仿形车削、仿形铣削、仿形刨削和仿形 磨削等。
[0003] 但是仿形加工具有缺点。其对于工件的加工形状往往取决于其仿形靠模的形状。 而对于弯曲度较大的工件,由于其吃到量变化较大,形状的曲率较大,仅仅依靠靠模的仿形 形状是难以达到需要的加工质量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形加工的车削技术方案,其能够满足大曲率、弯曲变 化较大的工件的形状加工需要。
[0005] -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一种车床靠模机构,其中,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 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首次加工仿形轮廓用于在第一道 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 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 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 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的横向进 给量控制满足下式: Smax=Sq · (1+E%) Smin=Sq · (1-E%)

【权利要求】
1.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车床靠模机构,其中,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 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用于 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用于在第二道 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 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 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 的横向进给量控制满足下式: Smax=Sq · (1+E%) Smin=Sq · (1-E%)
其中, Z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大的总横向进给量; Z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小的总横向进给量; S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大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S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小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Sq表示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的期望横向进给量; E%表示在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在所述期望横向进给量Sq的基准之下能够接受的浮动 偏差百分比; S表示在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一般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文档编号】B23B5/08GK104096854SQ20141031396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许自镍, 管越峰 申请人:许自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