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供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319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铜管供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冷凝器翅片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它包括铜管存储装置和铜管搬运装置,所述铜管存储装置包括铜管存储小车和设置于铜管存储小车一侧的铜管升降驱动装置,所述铜管存储小车和铜管升降驱动装置之间滑动定位连接。所述铜管搬运装置包括铜管驱动机构和安装在铜管驱动机构上的铜管抱夹机构,所述铜管驱动机构包括纵向驱动装置及水平驱动装置。所述铜管存储装置将铜管存放至所述铜管搬运装置的指定抓取位置。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快速的将铜管搬运至铜管穿管区域,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冷凝器翅片穿管自动化的实现。
【专利说明】铜管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冷凝器翅片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穿管前的铜管供给 |101|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空调冷凝器包括翅片和穿在翅片中的V形铜管,目前一般都是依靠作业人员手工操作将V形铜管插入到翅片中,这样不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且人工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实现铜管插入翅片的自动化,而铜管的自动供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可快速的将铜管搬运至铜管穿管区域,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冷凝器翅片穿管自动化的实现。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它包括铜管存储装置和铜管搬运装置,所述铜管存储装置包括铜管存储小车和设置于铜管存储小车一侧的铜管升降驱动装置,所述铜管存储小车和铜管升降驱动装置之间滑动定位连接,所述铜管搬运装置包括铜管驱动机构和安装在铜管驱动机构上的铜管抱夹机构,所述铜管驱动机构包括纵向驱动装置及水平驱动装置。所述铜管存储装置将铜管存放至所述铜管搬运装置的指定抓取位置,供铜管抱夹机构抓取。
[0005]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铜管升降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第一滑块、滑轨,所述伺服电机采用精密丝杠和精密传动螺母配合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第一滑块沿着滑轨上下移动,从而驱动铜管升降。所述铜管升降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滑轨一侧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铜管存储小车上设有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块通过定位孔定位连接。
[0006]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铜管驱动机构还包括机架、导向杆、直线轴承和第一气缸。所述纵向驱动装置通过导向杆和直线轴承配合连接于机架上,并与铜管抱夹机构相连接,纵向驱动装置在第一气缸的动力驱动下做上下运动。水平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纵向驱动装置连接。
[0007]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铜管抱夹机构包括板体和安装于板体上的可旋转抱夹件,所述板体的抱夹铜管面设有凹槽,所述旋转抱夹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可旋转90度由初始非抱夹状态切换至抱夹状态,从而与板体上的凹槽形成铜管抱夹槽。
[0008]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板体的抱夹铜管面设置的凹槽,呈间隔并列设置,所述凹槽的宽度与铜管的宽度相匹配,以利于更好地夹持铜管。
[0009]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板体抱夹铜管面设置的凹槽是两排并列的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可旋转抱夹件分别安装于左凹槽和右凹槽内,在所述初始非抱夹状态时,所述可旋转抱夹件与左凹槽和右凹槽相互平行;在所述抱夹状态时,所述可旋转抱夹件与左凹槽和右凹槽相互垂直,可旋转抱夹件与左凹槽和右凹槽分别形成铜管抱夹槽,抓取时所述铜管置于铜管抱夹曹内,并被可旋转抱夹件抓取。
[0010]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可旋转抱夹件包括转轴及设置于转轴端部的抱夹头,所述抱夹头具有圆弧状夹持面的抱夹面,圆弧的半径略大于所述铜管的半径,以利于更好地夹持铜管。
[0011]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板体上设有两排可旋转抱夹件,板体两侧均设有导轨、驱动安装板及第二气缸,所述导轨水平方向布置,驱动安装板底部设有第二滑块,驱动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块配合连接于导轨上,在第二气缸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导轨做直线滑动。
[0012]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可旋转抱夹件还包括安装于板体上的轴承,以及轴承上方的转臂,转臂一端和转轴通过螺钉连接,转臂另一端设有销轴,销轴插入驱动安装板上。
[0013]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安装板往复运动,通过销轴和转臂,使得可旋转抱夹件在所述的初始状态和抱夹状态间相互切换。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可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铜管供给装置示意图;
[0016]图2为铜管存储装置示意图;
[0017]图3为铜管搬运装置主视图;
[0018]图4为铜管搬运装置俯视图;
[0019]图5为铜管搬运装置侧视图;
[0020]图6为铜管抱夹机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可旋转抱夹件初始状态时示意图;
[0022]图8为可旋转抱夹件夹持状态时示意图;
[0023]图9为铜管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3-铜管存储小车;4-铜管升降驱动装置;5-铜管抱夹机构;6-铜管驱动机构;7-纵向驱动装置;8-水平驱动装置;21-伺服电机;22-精密丝杠;23-精密传动螺母;24-第一滑块;25-滑轨;32-可旋转抱夹件;33-板体;41-机架;42-导向杆;43-直线轴承;44-第一气缸;51-左凹槽;52-右凹槽;71-转轴;72-抱夹头;73-铜管;81-轴承;82-转臂;83-销轴;84-驱动安装板;91-导轨;93-第二滑块;94-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参见图1、图3和图5,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它包括铜管存储装置和铜管搬运装置,铜管存储装置将铜管存放至所述铜管搬运装置的指定抓取位置。铜管存储装置包括铜管存储小车3和设置于铜管存储小车3 —侧的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铜管存储小车3和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之间滑动定位连接。铜管搬运装置包括铜管驱动机构6和安装在铜管驱动机构6上的铜管抱夹机构5,铜管驱动机构6包括纵向驱动装置7及水平驱动装置8。铜管存储装置将铜管存放至所述铜管搬运装置的指定抓取位置,供铜管抱夹机构5抓取和铜管搬运装置搬运。
[0029]参见图2,上述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包括伺服电机21、第一滑块24、滑轨25。滑轨25沿竖直方向布置,伺服电机21采用精密丝杠22和精密传动螺母23配合连接于所述滑轨25上,伺服电机21通过第一滑块24沿着滑轨25上下移动,从而驱动铜管升降。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滑轨25 —侧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铜管存储小车3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与上述定位块通过定位孔定位连接。
[0030]参见图3和图5,上述铜管驱动机构6还包括机架41、导向杆42、直线轴承43和第一气缸44,纵向驱动装置7通过导向杆42和直线轴承43配合连接于机架41上,并与铜管抱夹机构5相连接,纵向驱动装置7在第一气缸44的动力驱动下做上下运动;水平驱动装置8设置于所述机架41上,并与纵向驱动装置7连接。
[0031]参见图3和图5,上述铜管抱夹机构5包括板体33和安装于板体33上的可旋转抱夹件32,板体33的抱夹铜管面设有凹槽,所述旋转抱夹件32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可旋转90度由初始非抱夹状态切换至抱夹状态,从而与板体33上的凹槽形成铜管抱夹槽。
[0032]参见图5和图9,上述板体33的抱夹铜管面设置的凹槽,呈间隔并列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可与需穿管的铜管73的数量相等,凹槽的宽度与铜管73的宽度相匹配,以可旋转铜管抱夹件32处于最好的夹持状态为宜,如此能更好地抓取夹持铜管73。
[0033]参见图5,上述板体33的抱夹铜管面设置的凹槽是两排并列的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可旋转抱夹件32分别安装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内,在初始非抱夹状态时,可旋转抱夹件32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相互平行;在所述抱夹状态时,可旋转抱夹件32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相互垂直,可旋转抱夹件32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分别形成铜管抱夹槽。
[0034]参见图7和图8,上述可旋转抱夹件32包括转轴71及设置于转轴71端部的抱夹头72,抱夹头72具有圆弧状夹持面的抱夹面,圆弧的半径略大于所述铜管73的半径,更利于铜管的夹持。
[0035]参见图4至图6,上述板体33上设有两排可旋转抱夹件32,板体33两侧均设有导轨91、驱动安装板84及第二气缸94,所述导轨91沿水平方向布置,驱动安装板84底部设有第二滑块93,驱动安装板84通过第二滑块93配合连接于导轨91上,在第二气缸94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导轨91做直线滑动。
[0036]参见图7和图8,上述可旋转抱夹件32还包括安装于板体33上的轴承81,以及轴承81上方的转臂82,转臂82 —端和转轴71通过螺钉连接,转臂82另一端设有销轴83,销轴83插入驱动安装板84上。驱动安装板84往复运动,通过销轴83和转臂82,使得可旋转抱夹件32在所述的初始状态和抱夹状态间相互切换,整个过程自动执行,减轻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7]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铜管存储装置和铜管搬运装置,所述铜管存储装置包括铜管存储小车(3)和设置于铜管存储小车(3) —侧的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所述铜管存储小车(3)和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之间滑动定位连接;所述铜管搬运装置包括铜管驱动机构(6)和安装在铜管驱动机构(6)上的铜管抱夹机构(5),所述铜管驱动机构(6)包括纵向驱动装置(7)及水平驱动装置(8);所述铜管存储装置将铜管存放至所述铜管搬运装置的指定抓取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包括伺服电机(21)、第一滑块(24)、滑轨(25),所述滑轨(25)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伺服电机(21)采用精密丝杠(22)和精密传动螺母(23)配合连接于所述滑轨(25)上;所述伺服电机(21)驱动第一滑块(24)沿着滑轨(25)上下移动,从而驱动铜管升降;所述铜管升降驱动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滑轨(25) —侧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铜管存储小车(3)上设有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块通过定位孔定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驱动机构(6)还包括机架(41)、导向杆(42)、直线轴承(43)和第一气缸(44),所述纵向驱动装置(7)通过导向杆(42)和直线轴承(43)配合连接于机架(41)上,并与铜管抱夹机构(5)相连接,纵向驱动装置(7)在第一气缸(44)的动力驱动下做上下运动;水平驱动装置(8)设置于所述机架(41)上,并与纵向驱动装置(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抱夹机构(5)包括板体(33)和安装于板体(33)上的可旋转抱夹件(32),所述板体(33)的抱夹铜管面设有凹槽,所述旋转抱夹件(32)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可旋转90度由初始非抱夹状态切换至抱夹状态,从而与板体(33)上的凹槽形成铜管抱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3)的抱夹铜管面设置的凹槽,呈间隔并列设置,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铜管(73)的宽度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3)的抱夹铜管面设置的凹槽是两排并列的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所述可旋转抱夹件(32)分别安装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内,在所述初始非抱夹状态时,所述可旋转抱夹件(32)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相互平行;在所述抱夹状态时,所述可旋转抱夹件(32)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相互垂直,可旋转抱夹件(32)与左凹槽(51)和右凹槽(52)分别形成铜管抱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抱夹件(32)包括转轴(71)及设置于转轴(71)端部的抱夹头(72),所述抱夹头(72)具有圆弧状夹持面的抱夹面,圆弧的半径略大于所述铜管(73)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3)上设有两排可旋转抱夹件(32),板体(33)两侧均设有导轨(91)、驱动安装板(84)及第二气缸(94),所述导轨(91)沿水平方向布置,驱动安装板(84)底部设有第二滑块(93),驱动安装板(84)通过第二滑块(93)配合连接于导轨(91)上,驱动安装板(84)在第二气缸(94)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导轨(91)做直线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抱夹件(32)还包括安装于板体(33)上的轴承(81),以及轴承(81)上方的转臂(82),转臂(82) —端和转轴(71)通过螺钉连接,转臂(82)另一端设有销轴(83),销轴(83)插入驱动安装板(8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铜管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安装板(84)往复运动,通过销轴(83)和转臂(82),使得可旋转抱夹件(32)在所述非抱夹状态和抱夹状态间相互切换。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4108605SQ20142050946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4日
【发明者】柳建辉, 夏峰, 王金龙 申请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