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595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包括驱动模块、第一移动模块、第二移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上的工件拾放模块;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上,在随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移动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做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同向的移动;工件拾放模块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两端的工件拾取臂;所述工件拾放模块随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移动到一端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的工件拾取臂与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对齐。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对人工取出工件的替代,能够用于绝大多数场合,还具有较低的成本。
【专利说明】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机械加工中,特别是金属冲压加工中,通常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做法是在加工完一道工序后,由人工将被加工的半成品工件取出,放入下一个加工设备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该产品的加工流水线。但是在这种方法中,由于这种加工流水线的工作时间较长,通常都是24小时工作的,造成工人在操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极大,不仅仅是人力成本消耗极大,更重要的是在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后,工人较为疲倦,而这种方法需要工人将手伸入设备取出工件,所以其事故较多,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也出现了全自动的加工流水线,但是这种流水线通常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或某一类特定的产品,且是整条线定制的,并不能用于现有设备的改造,同时其成本较高,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冲压加工设备而言,其存在不安全、成本高、使用受到限制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安全、成本高、使用受到限制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成本低、使用不受限制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包括驱动模块、由所述驱动模块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一移动模块、由所述驱动模块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二移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上的工件拾放模块;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上,在随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移动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做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同向的移动;工件拾放模块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两端的工件拾取臂;所述工件拾放模块随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移动到一端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的工件拾取臂与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对齐。
[0005]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存放所述工件拾取臂由进行上一道工序的加工设备中取得工件的工件暂存平台,所述工件暂存平台位于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伺服电机以及和伺服电机转动轴相连的减速箱;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由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带动,使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和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分别移动。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减速箱输出轴上的齿轮和与所述齿轮啮合、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上的齿条。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包括其上设置有所述齿条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一面还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边缘,所述齿条和其中一条直线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面,其垂直投影重叠。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减速箱输出轴上的传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两端的同步轮以及连接所述传动轮和同步轮之间的同步皮带;所述同步皮带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的底部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连接;所述同步皮带移动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移动。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的滑块以及同步皮带固定装置;所述同步皮带穿过同步皮带固定装置并由螺钉固定在其上。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所述驱动模块一面,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容置并适配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凹槽;所述滑块的设置位置使其凹槽刚好能够包围所述两条直线导轨;所述工件拾放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面的中央位置。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工件拾取臂是真空吸附装置或真空吸盘。
[001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其工件拾取模块设置在在第二移动模块上,而第二移动模块由安装在第一移动模块上,当驱动模块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模块运动时,与其连接的第二移动也会随其运动,同时,第二移动模块还在第二传动送机构的驱动下做相同方向的运动。这样对于工件拾取模块而言,其上叠加了两个相同方向的运动,其实际运动的距离等于第一移动模块和第二移动模块分别运动的距离的叠加。所以其能够以较短的驱动距离实现较长的运动距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不仅仅实现了对人工取出工件的替代,能够用于绝大多数场合,包括对现有加工设备的改造;同时,其还具有较低的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实施例中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该装置的工件拾取模块移动到一端时的位置示意图;
[0018]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该装置的工件拾取模块移动到另一端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驱动模块、由驱动模块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一移动模块、由驱动模块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二移动模块以及安装在第二移动模块上的工件拾放模块;第二移动模块设置在第一移动模块上,在随第一移动模块移动的基础上,在第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做与第一移动模块同向的移动;工件拾放模块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两端的工件拾取臂;工件拾放模块随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移动到一端时,设置在安装板另一端的工件拾取臂与该装置(即本实施例中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中心位置对齐。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驱动模块、第一传动机构、第一移动模块、第二传动机构、第二移动模块以及工件拾取模块均由图1和图2中的多个部件组成,在稍后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金属板材的冲压为例,详细说明了该装置的结构,该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在分别执行前后两道加工程序的两台加工设备之间实现了两个加工步骤之间的工件转移。从整体上来讲,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是一个设置在两台加工设备之间的独立的设备,其具有一个机架使得其与加工设备匹配。上述的各个部件均安装在机架上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该设备也具有例如电源供应和控制部件,用来协调各部件的动作。只是由于这些部件基本上是现有的技术,为简便起见,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加以描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存放工件拾取臂由进行上一道工序的加工设备中取得工件的工件暂存平台(图中未示出),工件暂存平台位于该装置的中心位置。这样设置的原因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被移动的工件并不是直接由一个加工设备取出后放入另一个加工设备的,这种直接的传输或移动,虽然简单,但是其实现是较为困难的,必然会带来实现机构的复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以简单的往返动作实现工件的转移,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先将工件通过一个工件拾取臂由一个加工设备中取出,放到上述暂存平台上,然后在该工件拾取臂再次去取另一个工件时,由另外一个工件拾取臂将上述放到暂存平台的工件取走并放到另外一个加工设备中。
[0021]请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包括伺服电机I以及和伺服电机I转动轴相连的减速箱2 ;上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由减速箱2的输出轴带动,使上述第一移动模块和第二移动模块分别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第二移动模块而言,上述两个移动是同向的,而且是叠加的。即第二移动模块在随第一移动模块移动的同时,还在第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同向移动。
[0022]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减速箱2输出轴上的齿轮3和与齿轮3啮合、固定安装在上述第一移动模块上的齿条4。第一移动模块包括其上设置有所述齿条的第一安装板5 ;第一安装板5的远离第一传动机构(即齿轮3和齿条4)的一面还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6。直线导轨6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的边缘,齿条4和其中一条直线导轨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的两面,其垂直投影重叠。而在本实施例中另一条直线导轨6安装位置上,该第一安装板5的上面也还安装有另外一条直线导轨6。这样的设置使得上述第一安装板5较为稳定,在上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较为稳定地移动。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上述齿轮3同轴安装在减速箱4输出轴上的传动轮82 (请参见图2)、分别安装在上述第一移动模块两端(具体来讲是第一安装板5的两端)的同步轮8以及连接传动轮82和同步轮8之间的同步皮带81 ;同步皮带81在第二移动模块的底部中心位置与第二移动模块连接;同步皮带81在移动时带动第二移动模块移动。第二移动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板10、沿上述直线导轨6滑动的滑块7以及同步皮带固定装置9 ;同步皮带82穿过同步皮带固定装置9并由螺钉固定在其上。滑块7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0靠近上述驱动模块的一面,滑块7上设置有容置并适配于直线导轨6的凹槽;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滑块7包括多个,每条直线导轨6上至少设置两个滑块7 ;这些滑块7的设置位置使其凹槽刚好能够包围其对应的直线导轨6 ;而工件拾放模块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0的另一面的中央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工件拾放模块包括安装板11和工件拾取臂12,其中,上述安装板11固定在上述第二安装板10的中央位置,而工件拾取臂12是真空吸附装置或真空吸盘。
[0023]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上述装置在移动到两个端位时的状态,而图2示出了该装置在开始工作时的状态,由这三个图基本上可以看出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在开始工作时,该装置中的各部件或模块处于图2所示出的位置,图3示出了在驱动模块和第一、第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工件拾取臂所能到达的端点位置,在图3中,最左边的一个工件拾取臂已经进入加工设备中,其可以取得该设备中已经完成加工的工件,而右边一个工件拾取臂的位置是暂存平台的位置,如果暂存平台上有工件,这个工件拾取臂将取得该工件;当工件取得完成后,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上述装置中的工件拾取臂反向运动,即向图2中的右方运动,其运动的端点如图4所示,此时,有暂存平台取得工件的那个拾取臂已经进入另一台加工设备,其上的工件放下后将进入上述另外一台加工设备的操作区,可以对其进行加工;而由上述一台加工设备(位于图3中该设备的左边)取得加工工件的工件拾取臂在图4中刚好位于上述暂存平台上,其上的工件放下时将进入上述暂存平台。当上述工件被放下后,该装置控制上述工件拾取臂再次做反向运动(即向图4的左边运动),该运动的端点位置就是图3所示的位置。该装置通过不断地重复上述过程,使得工件不断地由一台加工设备,经过上述暂存平台,不断地被送到另外一个加工平台,从而实现了在两台加工设备之间工件的自动移动,不需要人工干预,较为安全、方便。
[00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模块、由所述驱动模块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一移动模块、由所述驱动模块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二移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上的工件拾放模块;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上,在随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移动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做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同向的移动;工件拾放模块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两端的工件拾取臂;所述工件拾放模块随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移动到一端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的工件拾取臂与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放所述工件拾取臂由进行上一道工序的加工设备中取得工件的工件暂存平台,所述工件暂存平台位于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伺服电机以及和伺服电机转动轴相连的减速箱;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由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带动,使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和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分别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减速箱输出轴上的齿轮和与所述齿轮啮合、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上的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包括其上设置有所述齿条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一面还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边缘,所述齿条和其中一条直线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面,其垂直投影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减速箱输出轴上的传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两端的同步轮以及连接所述传动轮和同步轮之间的同步皮带;所述同步皮带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的底部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连接;所述同步皮带移动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的滑块以及同步皮带固定装置;所述同步皮带穿过同步皮带固定装置并由螺钉固定在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所述驱动模块一面,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容置并适配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凹槽;所述滑块的设置位置使其凹槽刚好能够包围所述两条直线导轨;所述工件拾放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面的中央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在加工设备之间移动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拾取臂是真空吸附装置或真空吸盘。
【文档编号】B21D43/18GK204194622SQ20142056711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王军 申请人:王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