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汽车耐锈蚀钢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882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动汽车耐锈蚀钢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做为清洁能源,天然气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不论是生活生产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应的,装填天然气压缩气体的压力容器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由于天然气的易燃易爆的特性,对容器的其气密性的要求非常高。不良的制造的工艺会造成容器瓶的壁厚差过大,整体气瓶的质量差别非常大,同样,在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热旋压收底时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回造成气瓶底部漏气,留下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气动汽车耐锈蚀钢瓶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动汽车耐锈蚀钢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料:选用430不锈铁板材作为坯料,根据钢瓶大小进行尺寸计算,然后用切割机根据计算后的目标尺寸将坯料切割成圆板;

退火:将切割后的圆板置于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炉保持温度1095℃以上,持续时间15分钟,然后急速冷却;

打磨:进行表面打磨,将毛刺打磨干净;

拉深:将打磨后的坯料进行第一次冷拉深,第一次冷拉深后再进行上述退火步骤,再进行第二次冷拉深,将二次冷拉深后毛坯进行第三次热拉深校形,在第三次热拉深校形时进行保压处理;

收口:将拉深后的气瓶半成品在760~815℃温度下,通过模具挤压出瓶口;

清洗:将酸溶液注入到金属瓶内腔,注满后保持15分钟,最后排出酸溶液;

上底漆:对清洗过的钢瓶进行干燥处理20—30min,对干燥后的进行底漆的喷涂,喷涂时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为10—30cm,保持喷枪与被涂物面呈直角运行;

喷绘:将上述经过底漆喷涂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接着对干燥过的钢瓶进行磨平处理,并在磨平过的钢瓶贴上图案花型,对贴过花型的胚件进行喷色;

喷面漆:将上述经过喷色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20—40min,温度控制在60—80摄氏度,对钢瓶表面进行罩光漆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拉深步骤在成型过程中,每次拉深后需要对零件的拉深状态进行观测,如果出现褶皱需进行除皱处理,再进行下一次拉深。

进一步地,所述拉深步骤,在第一次拉深时至最终拉深成形剩余20mm~30mm高度,第二次拉深时至最终拉深成形5~8mm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拉深步骤保持拉深速度为80~110mm/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次拉深处理有效提高了精度,使拉深后成型的钢瓶壁厚精度误差不超多2%,且采用430不锈铁,能有效抗腐蚀氧化,避免钢瓶在特定环境中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采用了酸溶液进行清洗,出去表层的铁屑,使之更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气动汽车耐锈蚀钢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料:选用430不锈铁板材作为坯料,根据钢瓶大小进行尺寸计算,然后用切割机根据计算后的目标尺寸将坯料切割成圆板;

退火:将切割后的圆板置于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炉保持温度1095℃以上,持续时间15分钟,然后急速冷却;

打磨:进行表面打磨,将毛刺打磨干净;

拉深:将打磨后的坯料进行第一次冷拉深,第一次冷拉深后再进行上述退火步骤,再进行第二次冷拉深,将二次冷拉深后毛坯进行第三次热拉深校形,在第三次热拉深校形时进行保压处理;

收口:将拉深后的气瓶半成品在760~815℃温度下,通过模具挤压出瓶口;

清洗:将酸溶液注入到金属瓶内腔,注满后保持15分钟,最后排出酸溶液;

上底漆:对清洗过的钢瓶进行干燥处理20—30min,对干燥后的进行底漆的喷涂,喷涂时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为10—30cm,保持喷枪与被涂物面呈直角运行;

喷绘:将上述经过底漆喷涂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接着对干燥过的钢瓶进行磨平处理,并在磨平过的钢瓶贴上图案花型,对贴过花型的胚件进行喷色;

喷面漆:将上述经过喷色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20—40min,温度控制在60—80摄氏度,对钢瓶表面进行罩光漆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拉深步骤在成型过程中,每次拉深后需要对零件的拉深状态进行观测,如果出现褶皱需进行除皱处理,再进行下一次拉深。

所述拉深步骤,在第一次拉深时至最终拉深成形剩余20mm~30mm高度,第二次拉深时至最终拉深成形5~8mm高度。

所述拉深步骤保持拉深速度为80~110mm/min。

本发明通过多次拉深处理有效提高了精度,使拉深后成型的钢瓶壁厚精度误差不超多2%,且采用430不锈铁,能有效抗腐蚀氧化,避免钢瓶在特定环境中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采用了酸溶液进行清洗,出去表层的铁屑,使之更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