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链式拉拔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4236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链式拉拔机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链式拉拔机模具。



背景技术:

我厂所安装的20吨链式拉拔机,链式拉拔机拔管时钢管打头夹不紧,频繁脱落造成生产效率低,在使用中发现夹钳夹住钢管打头距离较短,不能有效的夹住打头,常发生钢管拉拔出一部分后,打头脱离夹钳的夹持,必须将钢管退回到初始位置,重新夹住打头,才能完成整个拉拔过程。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生产效率极低,产品质量不高。为改变这种状况,经仔细观察发现,拔头模具的一二级累加距离夹钳较远,打头在上模具后损失的一部分长度,导致夹钳夹持打头的有效距离变短,造成脱钳,如果提高打头长度,又造成了极大的材料浪费,增加成本。只要将拔头模具一二级之间配合好,并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消除,外立面重合,就能有效的加长夹钳的夹持有效距离,减少脱钳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特设计本实用新型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提高了50%,能够节省材料的新型链式拉拔机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链式拉拔机模具,包括模座外套、模座中套以及模座内套,模座外套内壁为锥台结构,模座外套内配合有模座中套,模座中套外壁为锥台结构,模座中套内配合有模座内套。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座中套外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座外套内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座外套内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模座中套外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模座外套内壁和模座中套外壁进行配合,缩短了打头长度,由于模座外套内壁和模座中套外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配合,在偶尔情况下,当夹钳没有夹到位造成钢管滑脱时,只要轻轻一推,就能够将模具退出,当夹钳重新夹住钢管后,运行中模具能够自动滑入锥台内,节省了人工操作的过程,配合紧密,拆装方便,能够降低打头长度,节省的材料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生产效率提高了50%。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座外套、2-模座中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新型链式拉拔机模具,包括模座外套1、模座中套2以及模座内套,模座外套1内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模座外套1内配合有模座中套2,模座中套2外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在偶尔情况下,当夹钳没有夹到位造成钢管滑脱时,只要轻轻一推,就能够将模具退出,当夹钳重新夹住钢管后,运行中模具能够自动滑入锥台内,节省了人工操作的过程,模座中套2内配合有模座内套,模座内套为随机配件。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模座外套1内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模座中套2外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结构,模座外套1内壁和模座中套2外壁进行配合,当进行使用时,打头从内套穿过,进入夹钳,缩短了打头长度,由于模座外套1内壁和模座中套2外壁为锥度为6°的锥台配合,在偶尔情况下,当夹钳没有夹到位造成钢管滑脱时,只要轻轻一推,就能够将模具退出,当夹钳重新夹住钢管后,运行中模具能够自动滑入锥台内,节省了人工操作的过程,本实用新型配合紧密,拆装方便,能够降低打头长度,节省的材料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生产效率提高了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