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268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台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加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线的台板,其作为支持可应用于多种发动机的装配作业。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吊运至发动机拼装流水线上后,需要安放在一块能够固定发动机且不影响其装配的安装平台上进行后续部件的拼装工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320437213.1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组装通用托盘,包括分装托盘和合装托盘,分装托盘和合装托盘设置在发动机分装链上,分装托盘包括分装托盘底板,分装托盘底板的左端分别设有发动机驱动轴固定架、第一支撑块和第一定位销,分装托盘底板的右端设有第二支撑块和第二定位销,第二支撑块和第二定位销之间设有辅助定位机构,辅助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辅助支撑块,辅助支撑块与固定座转动连接,辅助支撑块的中间部位的两侧设有限位杆,固定座的顶面上设有与限位杆对应的限位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310335203.1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多种发动机共线生产的装配托盘,包括底板,底板上还安装有上板,上板上安装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上还分别活动安装有用于与发动机相固定的第一适配板与第二适配板;通过在托盘上增设支撑臂与适配板,使得发动机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适配板相固定后,即可在两个支撑臂之间进行任意翻转,在第一支撑臂上的第一方位锁定装置作用下,使其可在旋转的任意方位停留进行装配,整个装配的过程中发动机无需离开托盘,且翻转无需再借助翻转机,有效降低了多机型共线托盘设计制造的难度,提高了生产线上发动机组装的效率。

这些用于发动机组装的托盘仅涉及对发动机的支撑和固定,但难以适应发送机和变速箱整体组装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台板,以适应发动机和变速箱整体组装的需要,适用于多种发动机的组装,提高组装的通用性、便捷性、可靠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台板,包括

底部支架,其上设有锁定孔;

台板本体,所述的底部支架上并自由旋转,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面积小于第一板体的面积,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吕”字形;

发动机支撑区,设于台板本体上,包括第一撑托机构组和第二撑托机构组;其中,第一撑托机构组由若干第一撑托机构组成,用于撑托发动机主体;第二撑托机构组由若干第二撑托机构组成,用于撑托发动机的边缘;

变速箱支撑区,设于台板本体上,包括第三撑托机构组;其中,第三撑托机构组由若干第三撑托机构组成,用于撑托变速箱主体。

台板本体上按“田”字形分左上区、左下区、右上区和右下区四个区域,变速箱支撑区设置于右上区,“田”字形右下区、左上区和左下区均为发动机支撑区。第一撑托机构组设置于左上区,第二撑托机构组设置于左下区。

第一撑托机构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撑托臂,第一撑托臂包括基底部和支撑部,基底部的底端与第一基座活动连接。为了加强撑托机构的受力,在部分的第一撑托机构中,还设有连接部,其两端分别与基底部顶端和支撑部的底端相交,且所成的交角均大于90度。支撑部顶端为半球形。

第二撑托机构包括第二基座和第二撑托臂,第二撑托臂整体呈长条状,底端与第二基座活动连接。

第三撑托机构包括第三基座和第三撑托臂,第三撑托臂与第三基座呈垂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板,第一撑托机构排成一列设置于第一板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板,第三撑托机构组设置于第二板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板,在台板本体上还设有旋转开关,包括复位弹簧、锁定销和按压连杆,复位弹簧设于按压连杆,锁定销与锁定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板,在台板本体的边角上还设有旋转手柄,便于在台板本体在底部支架上进行自由转动,以利于拼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多种发动机装配线的台板,在单一的台板本体上按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设置发动机支撑区和变速箱支撑区。在发动机支撑区设置第一撑托机构组和第二撑托机构组,以稳定撑托发送机。在变速箱支撑区设置第三撑托机构组,以撑托变速箱。由此,在单一的台板上完成发动机与其它部件(如:变速箱)的组装。

同时,第一撑托机构组、第二撑托机构组和第三撑托机构组均包括若干件撑托机构,当不同发送机和变速箱装配时不同的位置关系时,使用不同规格和不同分布位置的撑托机构分别进行撑托,通过单一的台板实现多款发送机和多款变速箱整体组装的需要,进而提高组装的通用性、便捷性、可靠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多种发动机装配线的台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台板一角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所做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多种发动机装配线的台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台板一角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所做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台板本体100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面积小于第一板体的面积,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吕”字形。在台板本体100上按“田”字形分四个区域,变速箱支撑区120设置于“田”字形右上的分区,“田”字形右下、左上和左下分区均为发动机支撑区110。底部支架500设于台板本体100之下,其上设有锁定孔510。本实施例中,台板本体100与底部支架500由轴承连接,并且在设计时考虑到台板旋转时惯性过大会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在台板本体100与底部支架500安装了限位装置,使得台板本体100于底部支架500可以进行±90度旋转,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发动机支撑区110包括第一撑托机构组200,用于撑托发动机主体,以及第二撑托机构组300,用于撑托发动机的边缘。变速箱支撑区120包括第三撑托机构组400,用于撑托变速箱主体。

第一撑托机构组200由若干第一撑托机构210组成,各个第一撑托机构210排成一列设置于第一板体,且位于“田”字形的左上区。以第一撑托机构210为例,其包括第一基座230和第一撑托臂220,第一基座230与第一撑托臂220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五承托机构240,以及若干第四撑托机构,其设置于第一板体,包括第四基底部231和第四支撑部233。为加强机构的受力,第四撑托机构还包括连接部232,其两端分别与第四基底部231和第四支撑部233的相交,且所成的交角均大于90度。优先选择的,本实施例第四支撑部233顶端为半球形,以利于发动机主体的定位和固定。

第二撑托机构组300由若干第二撑托机构310组成。以第二撑托机构310为例,其包括第二基座320和第二撑托臂330,第二撑托臂整体呈长条状,底端与第二基座320活动连接。

第三撑托机构组400设置于第二板体,由若干第三撑托机构440组成。以第三撑托机构440为例,其包括第三基座和第三撑托臂,基座固定于第二板体。其中第三基座和第三撑托臂是固定式的撑托机构。

为了对台板本体100自由旋转的角度有所限制,并利于拼装作业。本实施例中,在台板本体100上还设有旋转开关130,包括复位弹簧131、锁定销132和按压连杆133,复位弹簧131设于按压连杆133,锁定销132与锁定孔510配合。

考虑到载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台板较重,略微施加的作用力难以转动台板。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台板本体100的边角上的第五撑托机构240和第三撑托机构440还承担旋转手柄的作用,便于在台板本体100在底部支架500上实现转动,以利于发动机拼装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