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75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片机。



背景技术:

压片机主要用于制药工业的片剂工艺研究。压片机将颗粒状物压制成直径不大于13mm的圆形、异形和带有文字、符号,图形片状物的自动连续生产设备。

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压片机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压制中、西药片剂,更可以广泛的压制保健食品、兽药片剂,化工片剂:诸如樟脑丸卫生球、洗涤块、蓝精灵块、美术粉饼、农药片剂等,食品片剂:鸡精块、板蓝根块、神曲茶块、压缩饼干等。

但是现有的压片机普遍存在设备大,系统复杂,或者是设备小,需要手工操作,浪费劳动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片机,采用多个液压油缸的配合使用,系统简单,且全自动化,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片机,包括顶部的固定支架、进料斗、进料管、第一液压油缸、定位块、下料斗、固定台、支撑架、第二液压油缸;

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竖直放置,第一液压油缸的套管顶端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底部,且套管穿过定位块通过定位块固定,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轴垂直向下,伸缩轴顶端设置有一个圆柱形头;

所述固定台固定设置于第一液压油缸下方,固定台上表面正对圆柱形头处开设有一个与圆柱形头直径相同的压片孔,所述压片孔内设置有一根能够上下移动的可伸缩轴;

所述进料斗连接进料管,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进料管底部出料口延伸至下料斗内,所述下料斗为锥形倾斜漏斗,下料斗的出口紧贴固定台上表面;

所述下料斗通过支撑架与固定台连接,所述支撑架底端通过第一转轴可旋转式固定于固定台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套管顶端固定于固定台上,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轴顶端通过第二转轴可旋转式固定于支撑架上;

当需要下料至压片孔内时,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轴回收,支撑架带动下料斗以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直至下料斗的出口正对压片孔,使得下料斗内的药片粉末下至压片孔内,之后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轴拉伸,支撑架带动下料斗以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让出压片孔位置;

当药片粉末进入压片孔内后,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轴下压,圆柱形头压至压片孔内,将药片粉末压制成药片,之后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轴回收,同时可伸缩轴向上移动,将药片推至固定台上方,压片完成,继续下料,下料的同时,下料斗旋转将压制完成的药片推出至外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台前方设置有一个盛料斗,当压片完成,继续下料,下料的同时,下料斗旋转将压制完成的药片推出至盛料斗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于固定台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压片机,采用多个液压油缸的配合使用,系统简单,且全自动化,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压片机,包括顶部的固定支架1、进料斗2、进料管3、第一液压油缸4、定位块15、下料斗8、固定台9、支撑架10、第二液压油缸12;所述第一液压油缸4竖直放置,第一液压油缸的套管顶端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1底部,且套管穿过定位块15通过定位块固定,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轴5垂直向下,伸缩轴顶端设置有一个圆柱形头6。

所述固定台9固定设置于第一液压油缸4下方,固定台上表面正对圆柱形头处开设有一个与圆柱形头直径相同的压片孔14,所述压片孔14内设置有一根能够上下移动的可伸缩轴16,所述进料斗2连接进料管3,并通过固定支架1固定,进料管3底部出料口延伸至下料斗8内,所述下料斗8为锥形倾斜漏斗,下料斗的出口紧贴固定台上表面;所述下料斗8通过支撑架10与固定台连接,所述支撑架10底端通过第一转轴11可旋转式固定于固定台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2的套管顶端固定于固定台上,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轴顶端通过第二转轴17可旋转式固定于支撑架上。

当需要下料至压片孔内时,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轴回收,支撑架带动下料斗以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直至下料斗的出口正对压片孔,使得下料斗内的药片粉末下至压片孔内,之后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轴拉伸,支撑架带动下料斗以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让出压片孔位置;当药片粉末进入压片孔内后,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轴下压,圆柱形头压至压片孔内,将药片粉末压制成药片,之后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轴回收,同时可伸缩轴向上移动,将药片推至固定台上方,压片完成,继续下料,下料的同时,下料斗旋转将压制完成的药片推出至外部设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台9前方设置有一个盛料斗13,当压片完成,继续下料,下料的同时,下料斗旋转将压制完成的药片推出至盛料斗内。所述定位块15通过支撑杆7固定设置于固定台9上方。

提供一种压片机,采用多个液压油缸的配合使用,系统简单,且全自动化,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