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钻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9371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水钻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钻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钻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水钻是目前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钻孔工具。由于其在钻孔时,伴随有一定的喷水,故而能够较好的消除粉尘,且随时为钻头和钻孔部件进行了降温,故而能够钻出孔径较大的孔洞,且能够较好的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钻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钻头受到的阻力较大的现象。此时,极易出现钻头崩裂或水钻的电机烧毁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钻脱扣装置,它具有能够有效保护水钻的钻头、电机等部件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钻脱扣装置,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水钻的壳体内的输出轴,该输出轴的前端用于旋入钻头,所述输出轴的后端部从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前压板、前摩擦片、动力轮、后摩擦片、后压板、弹力装置,其中,该前压板和该后压板相对于该输出轴不可旋转,该动力轮相对于该输出轴可旋转,且该动力轮动力连接至该水钻的电机。

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的中心孔为非圆形,相应的,该输出轴用于和该前压板、后压板接触的部位的横截面亦为非圆形。

所述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相对于该输出轴可旋转。

所述动力轮为齿轮。

所述弹力装置包括镙接在该输出轴上的基座,该基座上设有至少2个开口朝前的盲孔,该些盲孔内均设有压簧,该些压簧的前端顶在该后压板的后侧面上。

所述动力轮的后侧面上设有向前凹陷的容纳槽,该后摩擦片、后压板均位于该容纳槽内。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有效保护水钻的钻头、电机等部件。本发明的水钻脱扣装置在传递扭矩时,动力轮通过摩擦力带动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而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通过摩擦力带动前压板和后压板,最终带动输出轴旋转。一旦输出轴受到的阻力较大,会使动力轮相对于前、后压板打滑,继而较好的保护了钻头和电机。同时,优化后的弹力装置采用压簧作为主要的弹力部件,具有较大的可变化范围,即便是前后摩擦片在长期使用而变薄后,仍然可以确保摩擦片(包括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和压板(包括前压板和后压板)之间、摩擦片和动力轮之间仍然具有足够的摩擦力,确保水钻脱扣装置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局部在分解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应用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水钻脱扣装置,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水钻的壳体内的输出轴10,该输出轴10的前端用于旋入钻头(图上未示出)。显然,该输出轴10是水钻的电机和钻头之间进行扭矩传递的重要部件。

进一步的讲:

该输出轴10的后端部从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前压板20、前摩擦片30、动力轮40、后摩擦片50、后压板60、弹力装置70。其中,该前压板20和该后压板60相对于该输出轴10不可旋转。比如,该前压板20和该后压板60与该输出轴之间均设有键。本实施例中,该前压板20和后压板60的中心孔为非圆形,相应的,该输出轴10用于和该前压板20、后压板60接触的部位的横截面亦为非圆形。该动力轮40相对于该输出轴10可旋转。比如,该动力轮40间隙配合的套在该输出轴10上。该动力轮40动力连接至该水钻的电机。本实施例中,该动力轮40为齿轮,该水钻的电机通过齿轮结构驱动该动力轮40。这样,该动力轮40旋转后通过该前摩擦片30和该后摩擦片50以摩擦力分别带动该前压板20和该后压板60旋转,该前压板20和该后压板60带动该输出轴10旋转。一旦该输出轴10受到较大的阻力,则该前压板20和该后压板60相对于该前摩擦片30和该后摩擦片50必然打滑,继而较好的保护了该水钻的钻头和电机。

优化的:

该前摩擦片30和后摩擦片50相对于该输出轴10可旋转。这样,在正常情况下,该前摩擦片30和后摩擦片50与该动力轮40同步旋转,减少摩擦片的磨损。

该弹力装置70包括镙接在该输出轴10上的基座71。该基座71上设有至少2个开口朝前的盲孔72,该些盲孔72内均设有压簧73,该些压簧73的前端顶在该后压板60的后侧面上。这样,通过采用压簧73作为主要的弹力部件,充分发挥压簧73具有较大伸缩余量的优点,避免了摩擦片磨损后无法继续传递扭矩的现象。

另外:

该动力轮40的后侧面上设有向前凹陷的容纳槽41。该后摩擦片50、后压板60均位于该容纳槽41内。这样,使该水钻脱扣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