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94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产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物质支撑,从而加速了生产制造行业的发展步伐。

众所周知,在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生产制造过程中,离不开夹具的使用。借助夹具将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进行固定,以便于对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的待加工平面进行CNC加工,以确保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的平面度。

但是,在现有的工控板散热器之基座的待加工平面数控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要借助2套夹具对基座进行装夹,由于每次装夹所带来的公差累积而影响到基座的待加工平面的平面度,即使采用三道工序对基座的待加工平面进行数控加工,也难保证基座的平面度。为了确保基座的平面度,需要后续工序整形,但是,整形难度高;同时,所使用的夹具在上顶时,易将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顶变形,从而造成基座的报废。

因此,急需要一种确保平面度且装夹次数少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平面度且装夹次数少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适用对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进行装夹,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供装夹用的耳块,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还具有一待加工平面,所述待加工平面高于所述耳块。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包括一第一承载台、一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正下方的第二承载台、一左气缸、一左夹杆、一左连杆、一右气缸、一右夹杆及一右连杆。所述基座的下部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台上,所述第一承载台具有位于所述耳块的正下方并与所述耳块抵接的承抵部;所述第二承载台与所述第一承载台固定在一起;所述左气缸包含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并位于所述基座左侧外的左缸体及在所述左缸体内做伸缩滑动的左活塞杆;所述左夹杆沿所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左夹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活塞杆枢接,所述左夹杆的第二端伸至所述基座左侧处的耳块正上方;所述左连杆沿所述基座的上下方向布置,所述左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左缸体枢接,所述左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左夹杆枢接;所述右气缸包含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并位于所述基座右侧外的右缸体及在所述右缸体内做伸缩滑动的右活塞杆;所述右夹杆沿所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右夹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右活塞杆枢接,所述右夹杆的第二端伸至所述基座右侧处的耳块正上方;所述右连杆沿所述基座的上下方向布置,所述右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右缸体枢接,所述右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右夹杆枢接;当夹紧所述基座时,所述左气缸带动所述左夹杆去与和该左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所述基座左侧处的耳块,同时,所述右气缸带动所述右夹杆去与和该右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所述基座右侧处的耳块。

较佳地,所述左连杆在所述左夹杆与和该左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所述基座左侧处的耳块时与所述左活塞杆相互平行。

较佳地,所述右连杆在所述右夹杆与和该右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所述基座右侧处的耳块时与所述右活塞杆相互平行。

较佳地,所述左夹杆在和该左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所述基座左侧处的耳块时处于上下倾斜布置,且所述左夹杆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左夹杆的第二端。

较佳地,所述右夹杆在和该右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所述基座右侧处的耳块时处于上下倾斜布置,且所述右夹杆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右夹杆的第二端。

较佳地,所述待加工平面沿所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均超过所述基座左右两侧处的耳块。

较佳地,所述第一承载台还具有分布于所述基座四侧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所述基座的上下方向布置,所述待加工平面高于所述定位柱。

较佳地,所述基座左侧处的耳块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基座左侧处的每个耳块对应一个所述左气缸、左夹杆及左连杆。

较佳地,所述基座右侧处的耳块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基座右侧处的每个耳块对应一个所述右气缸、右夹杆及右连杆。

较佳地,所述基座为方形结构,所述基座具有贯穿所述基座的上表面的空腔,所述空腔将所述基座上表面分隔出首尾相连的方形的所述待加工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承载台、第二承载台、左气缸、左夹杆、左连杆、右气缸、右夹杆及右连杆的配合,故在装夹基座时,此时由左气缸带动左夹杆去与和该左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基座左侧处的耳块,与此同时,由右气缸带动右夹杆去与和该右夹杆配合的承抵部一起夹紧基座右侧处的耳块,实现对基座的夹紧,且使得左夹杆及右夹杆于夹紧基座过程中低于基座的待加工平面,避开对数控机床的刀具加工待加工平面的阻挡,实现一次装夹即可满足数控机床采用二道工序对基座的待加工平面的数控加工,一方面确保了基座的平面度,另一方面节省加工时间,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左气缸、左夹杆及左连杆构成对基座左侧处的耳块夹紧的结构,以及借助右气缸、右夹杆及右连杆构成对基座右侧处的耳块夹紧的结构,对基座左右两侧处的耳块夹紧简单快捷且可靠,从而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的夹紧快捷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100适用对工控板散热器的基座200进行装夹,以在对基座200一次装夹下实现该基座200的待加工平面220数控加工,以确保基座200的平面度。

如图2所示,基座200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供装夹用的耳块2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同样,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以增加基座200装夹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00的上表面还具有一待加工平面220,待加工平面220高于耳块11,状态如图1所示。同时,基座200为方形结构,基座200具有贯穿基座200的上表面的空腔230,空腔230将基座200上表面分隔出首尾相连的方形的待加工平面220,待加工平面220为提高基座200的平面度创造良好条件。较优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待加工平面220沿基座200的左右方向均超过基座200左右两侧处的耳块210,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100包括一第一承载台10、一位于第一承载台10正下方的第二承载台20、一左气缸30、一左夹杆40、一左连杆50、一右气缸60、一右夹杆70及一右连杆80。基座200的下部承载于第一承载台10上,由第一承载台10对基座200进行支撑,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承载台10具有位于耳块210的正下方并与耳块210抵接的承抵部11,用于夹紧耳块210;可理解的是,由于耳块210分布于基座200的左右两侧处,故每个耳块210是对应一个承抵部11。

第二承载台20与第一承载台10固定在一起。左气缸30包含安装在第二承载台20上并位于基座200左侧外的左缸体31及在左缸体31内做伸缩滑动的左活塞杆32。左夹杆40沿基座200的左右方向布置,左夹杆40的第一端与左活塞杆32枢接,左夹杆40的第二端伸至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正上方。左连杆50沿基座200的上下方向布置,左连杆50的下端与左缸体31枢接,左连杆50的上端与左夹杆40枢接。右气缸60包含安装在第二承载台20上并位于基座200右侧外的右缸体61及在右缸体61内做伸缩滑动的右活塞杆62。右夹杆70沿基座200的左右方向布置,右夹杆70的第一端与右活塞杆62枢接,右夹杆70的第二端伸至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正上方。右连杆80沿基座200的上下方向布置,右连杆80的下端与右缸体61枢接,右连杆80的上端与右夹杆70枢接。故,当夹紧基座200时,左气缸30带动左夹杆40去与和该左夹杆4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与此同时,右气缸60带动右夹杆70去与和该右夹杆7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状态如图1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左夹杆40是在左气缸30的左活塞杆32向上做伸出滑动而与其匹配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右夹杆70是在右气缸60的右活塞杆62向上做伸出滑动而与其匹配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左连杆50在左夹杆40与和该左夹杆4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时与左活塞杆32相互平行;右连杆80在右夹杆70与和该右夹杆7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时与右活塞杆62相互平行,以增加左连杆50对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的夹持稳固性及右连杆80对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的夹持稳固性,从而确保基座200的装夹可靠性,从而为提高基座200的平面度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左夹杆40在和该左夹杆4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时处于上下倾斜布置,且左夹杆40的第一端高于左夹杆40的第二端,使得左夹杆40的用于夹紧基座200左侧处耳块210的第二端低于待加工平面220,从而为数控机床的刀具在加工待加工平面220时提供避让空间;右夹杆70在和该右夹杆7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时处于上下倾斜布置,且右夹杆70的第一端高于右夹杆70的第二端,使得右夹杆70的用于夹紧基座200右侧处耳块210的第二端低于待加工平面220,从而为数控机床的刀具在加工待加工平面220时提供避让空间,因此实现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待加工平面220没障碍加工,从而确保基座200的平面度。

如图1所示,为提高基座200承装于第一承载台10处的定位速度,故第一承载台10还具有分布于基座200四侧(即前、后、左及右四侧)的定位柱12,定位柱12沿基座200的上下方向布置,待加工平面210高于定位柱12,防止定位柱12于待加工平面210加工过程中对刀具造成阻挡,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由于前面描述到基座200左右两侧处的耳块各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对应地,基座200左侧处的每个耳块210对应一个左气缸30、左夹杆40及左连杆50,基座200右侧处的每个耳块210对应一个右气缸60、右夹杆70及右连杆80。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承载台10、第二承载台20、左气缸30、左夹杆40、左连杆50、右气缸60、右夹杆70及右连杆80的配合,故在装夹基座200时,此时由左气缸30带动左夹杆40去与和该左夹杆4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与此同时,由右气缸60带动右夹杆70去与和该右夹杆70配合的承抵部11一起夹紧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实现对基座200的夹紧,且使得左夹杆40及右夹杆70于夹紧基座200过程中低于基座200的待加工平面220,避开对数控机床的刀具加工待加工平面220的阻挡,实现一次装夹即可满足数控机床采用二道工序对基座200的待加工平面220的数控加工,一方面确保了基座200的平面度,另一方面节省加工时间,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左气缸30、左夹杆40及左连杆50构成对基座200左侧处的耳块210夹紧的结构,以及借助右气缸60、右夹杆70及右连杆80构成对基座200右侧处的耳块210夹紧的结构,对基座200左右两侧处的耳块210夹紧简单快捷且可靠,从而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100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板散热器基座用数控夹具100的夹紧快捷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