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7720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及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手工搪锡,上下动作为气缸控制,位置控制不稳定,且只有两位置,液面高度通过人眼经验值观察,高度控制不准确;刮锡为手动操作,频繁动作增加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及自动化生产线,能够自动实现刮锡、搪锡工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搪锡装置和刮锡装置;其中所述搪锡装置用于将产品中需要搪锡的部位浸入锡锅中;以及所述刮锡装置用于在每次搪锡前,对锡锅内锡水表面的氧化层进行刮除。

进一步,所述搪锡机构包括:上下执行机构,用于驱动上下执行机构上下移动的运动马达;其中所述上下执行机构吊装有待搪锡的产品安装位;以及所述运动马达由控制模块控制,将产品中需要搪锡的部位浸入锡锅中。

进一步,所述刮锡装置包括:用于检测锡水液面高度的液面检测机构,用于对氧化层进行刮除的刮刀控制机构;其中所述液面检测机构和刮刀控制机构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进一步,所述液面检测机构包括:液面检测感应器、检测用上下气缸;所述检测用上下气缸的活动端通过相应连杆连接液面检测感应器;当控制模块通过检测用上下气缸控制液面检测感应器向下运动,且接近锡水液面,以获取锡水液面高度后,再控制液面检测感应器向上运动,其离开锡水液面。

进一步,所述刮刀控制机构包括:刮刀、用于控制刮刀平移的第一气缸、用于控制刮刀升降的第二气缸;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气缸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柔性自动搪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及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自动搪锡、刮锡、液面检测功能,提高了搪锡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自动搪锡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搪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刮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搪锡装置1、上下执行机构101、运动马达102、产品安装位103;

刮锡装置2;

液面检测感应器210、检测用上下气缸211;

刮刀220、第一气缸221、第二气缸222;

锡锅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自动搪锡机构,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搪锡装置和刮锡装置;其中所述搪锡装置用于将产品中需要搪锡的部位浸入锡锅中;以及所述刮锡装置用于在每次搪锡前,对锡锅内锡水表面的氧化层进行刮除。

如图2所示,所述搪锡机构包括:上下执行机构,用于驱动上下执行机构上下移动的运动马达;其中所述上下执行机构吊装有待搪锡的产品安装位;以及所述运动马达由控制模块控制,将产品中需要搪锡的部位浸入锡锅中。

具体的,运动马达102处于原点准备位置开始正转,推动上下执行机构向下运动,同时产品安装位上的产品也向下运动,运动位置在运动范围内可以自由设定。产品运动至设定位置,而后运动马达反转向上返回,带动上下执行机构向上运动,产品安装位也向上运动,回复到原点位置,单循环动作完成。

如图3所示,所述刮锡装置包括:用于检测锡水液面高度的液面检测机构,用于对氧化层进行刮除的刮刀控制机构;其中所述液面检测机构和刮刀控制机构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所述液面检测机构包括:液面检测感应器、检测用上下气缸;所述检测用上下气缸的活动端通过相应连杆连接液面检测感应器;当控制模块通过检测用上下气缸控制液面检测感应器向下运动,且接近锡水液面,以获取锡水液面高度后,再控制液面检测感应器向上运动,其离开锡水液面。

所述刮刀控制机构包括:刮刀、用于控制刮刀平移的第一气缸、用于控制刮刀升降的第二气缸;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气缸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具体的,步骤S1,检测用上下气缸缩回,以带动液面检测感应器向下运动,检测锡锅内的锡水液面高度,若在设定范围内,检测用上下气缸伸出,带动液面检测感应器向上运动;

步骤S2,第一气缸伸出,使刮刀到达锡锅的另一边缘;第二气缸缩回,使刮刀浸入锡锅内后,第一气缸缩回,刮刀将锡面内氧化物刮出;第二气缸伸出,使刮刀回复到初始位置,单循环动作完成。

其中控制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PLC控制器(例如三菱、西门子等)或者含有嵌入式处理器的主控板。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柔性自动搪锡机构。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