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三轮车装配生产线的三轮车驶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1082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三轮车装配生产线的三轮车驶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生产线,具体涉及电动车三轮车装配生产线的三轮车驶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转换率高的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以电力为应用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降低交通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应用在电动城市公交车辆,厂矿电动运输车辆,电动城市环卫清洁车辆,工程,遂道,地铁施工专用车辆等诸多领域。电动三轮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灵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灵活地穿行于狭小的马路间。电动三轮车具有倒车开关 ,可以方便的实现倒顺行驶功能,这在道路狭窄的胡同、小巷非常实用 ,无论行驶停车均非常方便。 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矿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生产企业在组装三轮车时,尤其是在电动三轮车主要部件组装好后,需要将三轮车驶入后续的装配生产线装上车门等一系列的配件,目前的装配线首段为升降台,在三轮车驶入时,升降台降到最低处,操作人员在其前侧放置一个三棱柱,然后将三轮车驾驶到升降台上,升降台上升至后道装配段的同样高度后,三轮车驶入后道装配段操作员开始装配,升降台下降上升的距离较大,导致电动三轮车驶入装配耗时较长,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动车三轮车装配生产线的三轮车驶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升降台下降上升的距离较大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动车三轮车装配生产线的三轮车驶入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升降台上的驶入斜板,所述升降台设于升降装置上,所述驶入斜板一端转动连接于升降台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驶入斜板与升降装置之间设有拉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驶入斜板的顶面设有防滑凸起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升降台的驶入段设有连接凸起A,该连接凸起A上设有转轴;所述驶入斜板与升降台的连接端设有连接凸起B,该连接凸起B上设有通孔;转轴通过轴承与通孔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拉紧装置包括设于升降装置上的拉紧凸起A、设于驶入斜板底面上的拉紧凸起B以及连接拉紧凸起A与拉紧凸起B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驶入斜板的自由端的棱边经过圆角加工,所述滚轮的半径大于驶入斜板自由端的圆角半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滚轮为2个,两个轮滚的总宽度大于1/2驶入斜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驶入斜板一端转动连接于升降台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滚轮,即驶入斜板一端与升降台连接,另一端自由端依靠重力压于地面上,使得升降台不用完全降到最低点三轮车即可通过驶入斜板驾驶至升降台上,一定程度地减少升降台下降与上升的距离,从而一定程度地提高三轮车的装配效率;

2、驶入斜板与升降装置之间设有拉紧装置,确保驶入斜板的自由端压于地面上,防止由于驶入斜板与升降台之间的摩擦力等原因导致驶入斜板的自由端未能压紧于地面上而导致三轮车不能正常行驶到驶入斜板上,进一步确保三轮车的装配效率;

3、驶入斜板的顶面设有防滑凸起纹,增加三轮车的车轮与驶入斜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升降台离地具有较高距离时,即驶入斜板与底面即使有较大的夹角,三轮车依然能通过驶入斜板行驶至升降台上,进一步减少升降台下降与上升的距离;

4、驶入斜板的自由端的棱边经过圆角加工,滚轮的半径大于驶入斜板自由端的圆角半径,即驶入斜板的自由端通过滚轮与地面接触,避免升降台在升降过程中驶入斜板与底面摩擦;滚轮为2个,两个轮滚的总宽度大于1/2驶入斜板的宽度,滚轮的宽度较大确保滚轮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升降台的示意图。

图3为驶入斜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电动车三轮车装配生产线的三轮车驶入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升降台02上的驶入斜板03,所述升降台02设于升降装置01上,所述驶入斜板03一端转动连接于升降台0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滚轮34,所述驶入斜板03与升降装置01之间设有拉紧装置,所述驶入斜板03的顶面设有防滑凸起纹,所述升降台02的驶入段设有连接凸起A21,该连接凸起A21上设有转轴22;所述驶入斜板03与升降台02的连接端设有连接凸起B31,该连接凸起B31上设有通孔32;转轴22通过轴承与通孔32转动连接,所述拉紧装置包括设于升降装置01上的拉紧凸起A11、设于驶入斜板03底面上的拉紧凸起B33以及连接拉紧凸起A11与拉紧凸起B33的弹簧,所述驶入斜板03的自由端的棱边经过圆角加工,所述滚轮34的半径大于驶入斜板03自由端的圆角半径,所述滚轮34为2个,两个轮滚34的总宽度大于1/2驶入斜板03的宽度。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