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80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配工艺。



背景技术:

通常,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前需进行模具组配及模具与模套的组配。在该组配过程中,目前比较常用的组配方式为冲击压紧方式。通过用锤子敲击模具表面实现模具组配及模具与模套的组配。

然而,冲击压紧方式的过程采用的锤子击打模具端面,不断的击打通常导致模具端面出现凹凸不平整,平面度超出管控标准,致使模具和模垫、模具和挤压筒贴合存在间隙。在挤压生产过程中,因压力作用因素,进而导致模具变形改变或加剧,致使制品形位尺寸、平面间隙、壁厚尺寸、冷接头、压饼等较严重的缺陷。损伤的模具需通过磨床加工恢复,重复加工会致使模具长度尺寸失效而报废,严重影响模具寿命,增加维修时间和成本,而且在打击过程中存在碎片伤人等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组配工艺对模具端面的严重损伤,本发明基于现有工艺的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组配工艺,代替现有的冲击压紧方式,既能将模具、模组组配,减少组配时间,又不影响模具端面的平整度,提高铝型材的成品率,进而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避免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组配工艺,代替现有的冲击压紧方式,既能将模具、模组组配,又不影响模具端面的平整度,进而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避免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配工艺,所述组配工艺包含模具之间的组配及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

所述模具之间的组配包含如下步骤: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沿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依次放置于第一操作台上,使所述第一模具的凸起部对准所述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远离连接处的端面,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槽部卡合,形成模具组;

所述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包含如下步骤:将所述模具组与模套沿所述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依次放置,将所述模具组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台,将所述模套放置于第二操作台,且控制所述模具组与所述模套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施加压力于所述模具组远离所述模套的端面,使所述模具组完全卡入所述模套中,形成模组。

优选地,所述组配工艺包含所述模组的拆分,将所述模组置于所述第二操作台,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向所述模具组与所述模套卡合的端面施加压力,使所述模具组沿远离所述模套的方向平移,分离所述模具组与所述模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连接处设有锁紧部;当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卡合完成形成所述模具组后,所述锁紧部用于进一步固定所述模具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台在水平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操作台。

优选地,所述模具及所述模具组的端面的平面度小于0.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采用压力压紧方式,代替冲击压紧方式,减少组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有效避免模具端面的变形,控制模具端面的平整度;

3.提高铝型材的成品率;

4.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避免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组配工艺,该组配工艺包含模具之间的组配及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该组配工艺进一步包含模组的拆分。

-模具之间的组配

模具之间的组配为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锁紧组合成模具组的过程,该组配过程通过压力压紧装置完成。具体地,该组配过程包含如下步骤: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对齐,并沿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放置于压力压紧装置的第一操作台上,使第一模具的凸起部对准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压力压紧装置向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远离连接处的两个端面施加压力,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在左右两侧的压力作用下平移,第一模具的凸起部与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卡合。卡合完成后,继续施加压力,保持5秒时间。随后,松开压力压紧装置,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卡合锁紧形成模具组。当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卡合完成后,取下形成的模具组,用扳手进一步固定设置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连接处的锁紧部,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间的组配强度。

-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

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为将上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锁紧形成的模具组与模套组配的过程,该组配过程通过压力压紧装置完成。具体地,该组配过程包含如下步骤:将上述所得模具组与模套沿所述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放置,将模具组放置在第一操作台上,将模套放置于第二操作台上。第一操作台在水平方向上略高于第二操作台,以便控制模具组与模套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位置,从而确保模具组可以完全进入模套中。启动压力压紧装置,压力压紧装置向模具组的端面施加压力,模具组在压力作用下沿靠近模套方向平移,直至完全卡入模套中。待模具组与模套锁紧后,松开所述压力压紧装置,形成模组。

-模组的拆分

模组的拆分为分离模组中的模具组与模套的过程。具体地,该过程包含如下步骤:将模组置于第二操作台。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压力压紧装置向模具组与模套卡合的端面施加压力,沿水平方向推动固定于模套中的模具组,模具组随着压力作用不断向与模套分离方向平移,直至该模具组完全从模套中挤出。此时,模具组与模套完全分离。

使用上述组配方式,代替现有的冲击压紧方式,既能在短时间内将模具、模组锁紧组配,又不影响模具端面的平整度,控制模具端面的平面度小于0.05mm,从而显著提高铝型材的成品率,进而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有效避免施工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配工艺,包含模具之间的组配及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模具之间的组配包含如下步骤: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沿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依次放置于第一操作台上,使第一模具的凸起部对准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启动压力压紧装置,压力压紧装置施加压力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远离连接处的两个端面,使凸起部与卡槽部卡合,形成模具组;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包含如下步骤:将模具组与模套沿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依次放置,将模具组放置于第一操作台,将模套放置于第二操作台,且控制模具组与模套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启动压力压紧装置,压力压紧装置施加压力于模具组远离所述模套的端面,使模具组完全卡入模套中,形成模组。

技术研发人员:关晓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6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