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弯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644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工件弯折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管状物加工机构,尤指一种可将管状物内部线路弯折的加工机。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产品不断地缩小体积,其内部的零组件也必须相对应地缩小体积以配合其产品,但由于体积缩小后,该等零件的加工过程便会变得较为困难,因此现有技术中,许多生产工序较为繁琐的细微零组件,因为无相对应的自动化加工机器,其依旧是依赖人工来进行加工。

其中,有关一种管状物的加工过程,由于必须在细窄的管状物内穿设散热、热传导或导电的芯线,而芯线的质地通常又较为柔软,因此该种工序由穿设芯线至最后加工完成的过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以人工来进行加工。

进一步而言,该工序在穿设芯线后必须再进行一弯折的工序,即将多余裸露其外的芯线弯折至贴合到管状物的外壁面,以利于后续进行加工时方便穿中心棒与烧结流程,但如前述,此工序因为需依赖人力对每一根管状物中裸露的芯线进行弯折,因此现有技术的加工方式实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弯折机,其通过将弯折工件的步骤自动化,有效提升加工过程的精准度及加工效率。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工件弯折机,其包含一轨道、一夹持组件、一第一弯折组件及一第二弯折组件;

该轨道沿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该轨道的相对两侧面为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

该夹持组件可沿该轨道移动地设于该轨道上,该夹持组件可移动至对应于该第一弯折组件的位置且可移动至对应于该第二弯折组件的位置,该夹持组件包含有一工作平台及一夹具,该夹具设置于该工作平台的顶面,且该夹具具有一夹设通道,该夹设通道水平延伸,并具有一通道延伸方向,该通道延伸方向与该水平方向相互垂直;

该第一弯折组件设置于该轨道的该第一侧面,且包含有一第一架体及一抵压件,该第一架体设置于该轨道的该第一侧面,该抵压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上,当该夹持组件移动至对应于该第一弯折组件的位置时,该夹设通道的延伸线与该抵压件的移动方向的延伸线相交;

该第二弯折组件设置于该轨道的该第一侧面,且与该第一弯折组件间隔设置,该第二弯折组件包含有一第二架体及一穿设件,该第二架体设置于该轨道的该第一侧面,该穿设件可沿该通道延伸方向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架体上,且该穿设件沿该通道延伸方向凹设成形有一弯折通道,当该夹持组件移动至对应于该第二弯折组件的位置时,该夹设通道的该延伸线贯穿该弯折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夹持组件夹持欲弯折芯线的管状物后,管状物会被稳固地夹设住,接着通过两阶段的第一弯折组件及第二弯折组件的弯折,使设置于夹持组件上的管状物芯线能够从突伸于管状物外转变为弯折180度至与管状物的外壁面贴齐,达到自动化弯折芯线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夹持组件及第一弯折组件及第二弯折组件的搭配,使弯折芯线的工序能自动化且不失其精准度,达到提升效率及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该第一弯折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推抵件,该推抵件可沿该通道延伸方向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上,并沿该通道延伸方向设置于该抵压件远离该轨道的一侧面,当该夹持组件移动至对应于该第一弯折组件的位置时,该夹设通道的该延伸线贯穿该推抵件。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该第一弯折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夹固件,该夹固件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上,且该夹固件可相对该第一架体上下开合并形成有一开合空间,当该夹持组件移动至对应于该第一弯折组件的位置时,该夹设通道的该延伸线贯穿该夹固件的该开合空间。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该夹固件上下贯穿有一抵压轨道,且该抵压件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该抵压轨道内。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该穿设件可相对该第二架体上下开合。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进一步包含有两固定组件,该两固定组件设置于该轨道的该第二侧面,且该两固定组件的位置分别沿该通道延伸方向对应于该第一弯折组件及该第二弯折组件。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各该固定组件包含有一固定座及一固定槽,该固定座可相对该轨道上下移动,该固定槽凹设于该固定座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该弯折通道邻近该轨道的该端开口进一步成形有一导角,该导角环绕成形于该端开口周缘。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工件弯折机,其中该夹具包含有两夹设块及两开启凸块,该两夹设块可水平开合,该两开启凸块设置于该夹具的相对两侧壁并分别与该两夹设块相连动,该两开启凸块被向下抵靠时,该两开启凸块分别使该两夹设块相对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动作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动作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弯折组件与管状物的动作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穿设件弯折芯线时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轨道 11第一侧面

12第二侧面 20夹持组件

21工作平台 22夹具

221夹设通道 222开启凸块

30第一弯折组件 31第一架体

32抵压件 33推抵件

341上夹固件 342下夹固件

343抵压轨道 344夹持槽

50固定组件 51固定座

52固定槽 91管状物

92芯线 D2通道延伸方向

L1夹设通道的延伸线 L2抵压件移动方向的延伸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弯折机包含有一轨道10、一夹持组件20、一第一弯折组件30、一第二弯折组件40及两固定组件50。

该轨道10沿一水平方向D1延伸,且该轨道10沿水平方向D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一第一侧面11及一第二侧面12,该第一弯折组件30及该第二弯折组件40皆设置于轨道10的第一侧面11,且第一弯折组件30与第二弯折组件40彼此间隔设置,该两固定组件50设置于轨道10的第二侧面12,且该两固定组件50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第一弯折组件30及该第二弯折组件40。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夹持组件20可沿轨道10移动地设置于该轨道10上,并且夹持组件20可移动至对应于第一弯折组件30的位置,亦可移动至对应于第二弯折组件40的位置,该夹持组件20包含有一工作平台21及一夹具22,夹具22设置于工作平台21的顶面,并且该夹具22进一步包含有一夹设通道221、两夹设块及两开启凸块222,夹设通道221为一水平延伸的通道,其贯穿于该夹具22内,且该夹设通道221具有一通道延伸方向D2,该通道延伸方向D2与水平方向D1相互垂直,该两夹设块可水平开合地设置于该工作平台21上,该两开启凸块222设置于夹具22沿该水平方向D1的相对两侧壁,并分别与两夹设块相连动,当该两开启凸块222被向下抵靠时,该两开启凸块222分别使该两夹设块相对开启。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第一弯折组件30包含有一第一架体31、一抵压件32、一推抵件33及一夹固件34,第一架体31设置于轨道10的第一侧面11,抵压件3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31上,且当夹持组件20移动至对应于第一弯折组件30的位置时,夹设通道221的延伸线L1与抵压件32移动方向的延伸线L2相交。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推抵件33可沿通道延伸方向D2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31上,并沿通道延伸方向D2设置于抵压件32远离轨道10的该侧,且当夹持组件20移动至对应于第一弯折组件30的位置时,夹设通道221的延伸线L1会贯穿推抵件33。

夹固件34设置于第一架体31上,且夹固件34可相对第一架体31上下开合,并且夹固件34进一步包含有一上夹固件341、一下夹固件342、一抵压轨道343及一夹持槽344,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彼此上下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架体31上,且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可彼此相抵靠形成一闭合状态,且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之间进一步形成有一开合空间,该开合空间即为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彼此开合之处,且夹设通道221的延伸线L1贯穿该开合空间;该抵压轨道343成形于夹固件34的侧壁面上,进一步而言,其上下贯穿成形于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上,且抵压件3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抵压轨道341内,该夹持槽344成形于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上,更精确地说,夹持槽344的上半部成形于上夹固件341上,夹持槽344的下半部成形于下夹固件342上,当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呈现闭合状态时,该夹持槽344成形于其中间,且夹持槽344沿该通道延伸方向D2凹设于上夹固件341及下夹固件342邻近于该第一侧面11的该侧面,且当夹固件34呈现闭合状态下该夹持组件20移动至第一弯折组件30的位置时,该夹设通道221的延伸线L1依序贯穿夹持槽344及推抵件33,此外,本实用新型亦可没有推抵件33及夹固件34,第一弯折组件30仅具有该第一架体31及该抵压件32即可。

请参阅图6、图7及图8所示,第二弯折组件40包含有一第二架体41及一穿设件42,第二架体41设置于轨道10的第一侧面11,穿设件42可沿通道延伸方向D2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架体41上。

请进一步参阅图2及图10所示,穿设件42进一步包含有一弯折通道421及一导角422,弯折通道421沿通道延伸方向D2凹设成形于穿设件42邻近轨道10的该端,且当夹持组件20移动至对应于第二弯折组件40的位置时,夹设通道221的延伸线L1贯穿弯折通道421,导角422设置于弯折通道421邻近轨道10的该端,且导角422环绕成形于弯折通道421在该端的开口周缘。

本实施例中,穿设件42可相对第二架体41上下开合,换言之,该弯折通道421及该导角422皆成形于穿设件42闭合时的状态,但不以此为限,穿设件42亦可为不可上下开合的组件。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两固定组件50设置于轨道10的第二侧面12,且其分别相对应于第一弯折组件30及第二弯折组件40,进一步而言,该两固定组件50分别沿该通道延伸方向D2对应于第一弯折组件30及第二弯折组件40。

各该固定组件50包含有一固定座51及一固定槽52,该固定槽52凹设于固定座51上,并且其是由固定座51的上方向下凹设,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51可相对轨道10上下移动,但不以此为限。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弯折机在使用时须搭配有欲加工的管状物91及穿设于管状物91内部的芯线92。

首先,使用者将管状物91通过一夹持手臂(图中未示)放置于夹持组件20上,其方法为该夹持手臂会向下抵压夹持组件20的该两开启凸块222,并进而带动夹设块开启,此时夹持手臂再将管状物91固定于两夹设块之间,确认位置固定后,夹持手臂离开并同时停止抵压两开启凸块222,使该两夹设块恢复至夹持的状态,并使管状物91与其中的芯线92被两夹设块夹住,达到夹持管状物91的目的。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完成夹持动作后,夹持组件20便会依序通过第一弯折组件30及第二弯折组件40。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在移动至第一弯折组件30处后,首先位于第二侧面12的固定组件50会上移并固定住管状物91突伸于第二侧面12的部分,接着夹固件34会由管状物91的上下朝管状物91的方向闭合,使管状物91突伸于第一侧面11的突伸部被夹固件34夹固住,且其端部会设置于该夹持槽344内,夹固完成后,抵压件32下移,将原先水平突伸于管状物91外的芯线92向下推抵,使其形成向下弯折90度的状态,接着抵压件32再度上移,且同时夹固件34开启,此时,由于原本受到夹固件34夹持的缘故,会有部分未受到抵压件32抵压的水平段芯线92裸露于管状物91外,因此接着通过推抵件33沿通道延伸方向D2地朝向管状物91的方向推抵,轻轻抵触裸露于外的芯线92,便能够使裸露的水平段芯线92被推抵进管状物91内。

请参阅图6所示,完成推抵的动作后,第二侧面12的固定组件50下移,夹持组件20接着移动至第二弯折组件40的位置处。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在第二弯折组件40处,第二弯折组件40的穿设件42预先形成上下闭合的状态,同时,当夹持组件20移动至第二弯折组件40后,在第二侧面12的固定组件50会上移,使管状物91进入固定槽52内将管状物91突出于第二侧面12的该端固定住。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所示,确认固定后,闭合状态的穿设件42沿该通道延伸方向D2朝向管状物91的方向移动,迫使管状物91以及已弯折90度的芯线92穿设进穿设件42的弯折通道421,弯折通道421表面的导角422可使穿设的动作更为精准,并且由于此一穿设的动作,芯线92会再度被弯曲90度,使其贴合于管状物91的表面,同时由于弯折通道421的大小与管状物91相配合,因此穿设进弯折通道421的管状物91,其芯线92会被稳固地夹设于管状物91的外壁面以及弯折通道421的内壁面之间,此一夹设芯线92的特性可方便使用者进行后续的加工步骤,同时完成将芯线92弯折180度至贴合于管状物91外壁面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步骤的弯折机构,使弯折管状物91的芯线92的步骤能够自动化且保持其精准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加工管状物91过程的制造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