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1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件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件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冲孔,但是传统的金属件冲孔设备的操作架对被加工金属件固定不牢固,且操作不方便;传统的金属件冲孔设备的打孔部件操作不便,操作精度不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操作架可以对被加工的材料固定牢固,打孔部件操作方便的金属件冲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旋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右侧的第一支撑杆、卡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左侧的机架、穿设于所述机架的上部的打孔部件、旋接于所述打孔部件的上端的电机和卡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且处于所述打孔部件的下侧的操作架;

所述打孔部件包括第二安装盘、卡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盘的下端的内传动杆、卡接于所述内传动杆的下端的第一安装盘、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盘的下侧的锁定件、沿着所述锁定件的径向卡接于所述锁定件的下部的刀具、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盘的上侧的传动轴、卡接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二安装盘之间的辅助杆和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上部的定位座;

所述定位座为圆台状,沿着所述定位座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传动轴相互适应;所述传动轴为圆杆状;

于所述第二安装盘的上部凹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和所述辅助杆相适应;所述辅助杆相对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倾斜设置;若干个所述辅助杆沿着所述传动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上;

所述第一安装盘为圆盘状;于所述第一安装盘的上部凹设有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三卡接槽和所述内传动杆相适应;

于所述第一安装盘的下侧凹设第一旋接槽,所述第一旋接槽和所述锁定件相适应;于所述第一旋接槽内螺旋的凹设有螺纹;所述锁定件为半球状;沿着所述锁定件的径向于其下部穿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刀具相适应;所述刀具为圆柱状;

所述操作架包括第三基座、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三基座的上端的两侧的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三基座的上端的第三基台、于所述第三基台的上端进行左右滑动的滑动块、通过螺栓紧固于所述滑动块的上端的滑动板、卡接于所述第三基台的两侧的定位板、旋接于所述定位板处的推进杆、旋接于所述推进杆的一侧的端部的限位块、焊接于所述推进杆的另一侧的端部的转柄以及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滑动板的上端的固定台。

进一步的,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右侧凹设有第一旋接凹座,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左侧凹设有若干第七卡接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杆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壁为螺纹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旋接凹座相适应;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部旋接有第一固定筒;沿着所述第一固定筒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机架包括第一基座、沿着所述第一基座的轴向于其内通过螺纹旋接有机架支撑柱、旋接于所述机架支撑柱的外壁的第一锁定座以及焊接于所述机架支撑柱的上部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基座为圆台状,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凸出有若干第七卡接脚,所述第七卡接脚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七卡接脚与所述第七卡接凹槽相适应;沿着所述第一基座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与所述机架支撑柱相适应;所述第一锁定座为半球状,沿着所述第一锁定座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四旋接孔,所述第四旋接孔与所述机架支撑柱相适应,所述第一锁定座还与所述第一基座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柱为柱形结构,沿着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均为方形结构,横梁为方形结构,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适应,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适应。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梁的中间部位穿设有第三卡接凹孔,所述定位座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凹孔内。

进一步的,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中间部位凹设有第九凹座,所述第三基座为圆柱状,所述第三基座与所述第九凹座相适应;于所述第三基台的表面开设有一条横向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滑动块相适应,与所述第三基台的两侧凹设有第八卡接凹槽,所述定位板的底部焊接有第八卡接脚,所述第八卡接脚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第八卡接脚与所述第八卡接凹槽相适应;沿着所述定位板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七旋接孔,所述推进杆与所述第七旋接孔相适应;所述限位块为圆台状,于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内螺旋的凹设有第十旋接凹座,所述第十旋接凹座与所述推进杆相适应;所述转柄为圆杆状;于所述滑动板的表面的中间部位凹设有第六旋接凹孔,所述第六旋接凹孔与所述固定台相适应,所述固定台的上表面凹设有金属件凹座,所述金属件凹座内放置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旋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右侧的第一支撑杆、卡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左侧的机架、穿设于所述机架的上部的打孔部件、旋接于所述打孔部件的上端的电机和卡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且处于所述打孔部件的下侧的操作架;

所述打孔部件包括第二安装盘、卡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盘的下端的内传动杆、卡接于所述内传动杆的下端的第一安装盘、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盘的下侧的锁定件、沿着所述锁定件的径向卡接于所述锁定件的下部的刀具、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盘的上侧的传动轴、卡接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二安装盘之间的辅助杆和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上部的定位座;

所述操作架包括第三基座、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三基座的上端的两侧的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三基座的上端的第三基台、于所述第三基台的上端进行左右滑动的滑动块、通过螺栓紧固于所述滑动块的上端的滑动板、卡接于所述第三基台的两侧的定位板、旋接于所述定位板处的推进杆、旋接于所述推进杆的一侧的端部的限位块、焊接于所述推进杆的另一侧的端部的转柄以及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滑动板的上端的固定台;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件打孔装置的操作架可以对被加工的材料固定牢固,打孔部件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打孔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操作架的主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其中:1-底座;2-第一支撑杆;3-电机;4-打孔部件;5-机架;6-操作架;41-刀具;42-锁定件;43-第一安装盘;44-内传动杆;45-第二安装盘;46-辅助杆;47-传动轴;48-定位座;51-第一基座;52-机架支撑柱;53-第一锁定座;54-第二固定柱;61-第三基座;62-固定块;63-第三基台;64-滑动块;65-滑动板;66-定位块;67-推进杆;68-限位块;69-转柄;610-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件打孔装置,包括底座1,还包括旋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右侧的第一支撑杆2、卡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左侧的机架5、穿设于所述机架5的上部的打孔部件4、旋接于所述打孔部件4的上端的电机3和卡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且处于所述打孔部件4的下侧的操作架6;

所述打孔部件4包括第二安装盘45、卡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盘45的下端的内传动杆44、卡接于所述内传动杆44的下端的第一安装盘43、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盘43的下侧的锁定件42、沿着所述锁定件42的径向卡接于所述锁定件42的下部的刀具41、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盘45的上侧的传动轴47、卡接于所述传动轴47和所述第二安装盘45之间的辅助杆46和套设于所述传动轴47的上部的定位座48;

所述定位座48为圆台状,沿着所述定位座48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传动轴47相互适应;所述传动轴47为圆杆状;

于所述第二安装盘45的上部凹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和所述辅助杆46相适应;所述辅助杆46相对于所述传动轴47的轴向倾斜设置;若干个所述辅助杆46沿着所述传动轴47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传动轴47的外壁上;

所述第一安装盘43为圆盘状;于所述第一安装盘43的上部凹设有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三卡接槽和所述内传动杆44相适应;

于所述第一安装盘43的下侧凹设第一旋接槽,所述第一旋接槽和所述锁定件42相适应;于所述第一旋接槽内螺旋的凹设有螺纹;所述锁定件42为半球状;沿着所述锁定件42的径向于其下部穿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刀具41相适应;所述刀具41为圆柱状;

所述操作架6包括第三基座61、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三基座61的上端的两侧的固定块62、卡接于所述第三基座61的上端的第三基台63、于所述第三基台63的上端进行左右滑动的滑动块64、通过螺栓紧固于所述滑动块64的上端的滑动板65、卡接于所述第三基台63的两侧的定位板66、旋接于所述定位板66处的推进杆67、旋接于所述推进杆67的一侧的端部的限位块68、焊接于所述推进杆67的另一侧的端部的转柄69以及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滑动板65的上端的固定台610。

进一步的,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右侧凹设有第一旋接凹座,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左侧凹设有若干第七卡接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圆杆状,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壁为螺纹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第一旋接凹座相适应;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上部旋接有第一固定筒7;沿着所述第一固定筒7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机架5包括第一基座51、沿着所述第一基座51的轴向于其内通过螺纹旋接有机架支撑柱52、旋接于所述机架支撑柱52的外壁的第一锁定座53以及焊接于所述机架支撑柱52的上部的第二固定柱54;所述第一基座51为圆台状,于所述第一基座51的底部凸出有若干第七卡接脚,所述第七卡接脚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七卡接脚与所述第七卡接凹槽相适应;沿着所述第一基座51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与所述机架支撑柱52相适应;所述第一锁定座53为半球状,沿着所述第一锁定座53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四旋接孔,所述第四旋接孔与所述机架支撑柱52相适应,所述第一锁定座53还与所述第一基座51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柱54为柱形结构,沿着所述第二固定柱54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均为方形结构,横梁8为方形结构,所述横梁8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适应,所述横梁8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适应。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梁8的中间部位穿设有第三卡接凹孔,所述定位座48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凹孔内。

进一步的,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中间部位凹设有第九凹座,所述第三基座61为圆柱状,所述第三基座61与所述第九凹座相适应;于所述第三基台63的表面开设有一条横向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滑动块64相适应,与所述第三基台63的两侧凹设有第八卡接凹槽,所述定位板66的底部焊接有第八卡接脚,所述第八卡接脚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第八卡接脚与所述第八卡接凹槽相适应;沿着所述定位板66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七旋接孔,所述推进杆67与所述第七旋接孔相适应;所述限位块68为圆台状,于所述限位块68的一侧内螺旋的凹设有第十旋接凹座,所述第十旋接凹座与所述推进杆67相适应;所述转柄69为圆杆状;于所述滑动板65的表面的中间部位凹设有第六旋接凹孔,所述第六旋接凹孔与所述固定台610相适应,所述固定台610的上表面凹设有金属件凹座,所述金属件凹座内放置金属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