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齿轮端盖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8619发布日期:2018-10-16 18:1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端盖的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齿轮端盖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齿轮端盖由盖体、齿轮以及其他零部件组成,组装齿轮端盖时,需要将定位圈安装于盖体上的安装槽内,由于齿轮结构较复杂,难以拾取和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将齿轮组装于齿轮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齿轮端盖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包括机构本体、上料机构和转移机构,所述机构本体包括一操作台;所述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构本体上,所述上料机构用以将齿轮输送至操作台上;所述转移机构设于所述机构本体上,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取放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吸取装置,用以从所述操作台上吸取齿轮并在齿轮端盖上释放齿轮,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取放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取放机构从所述操作台处移动至齿轮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装置包括吸取件,所述吸取件上开设有吸风孔,所述吸取件具有吸取面,所述吸风孔延伸至吸取面上,所述吸取装置还包括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的吸风口与吸风孔连通,以使所述吸取面与齿轮端面贴合时吸附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孔的数量包括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件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自所述吸取面向所述吸取件内延伸,所述容置槽的尺寸与双联齿轮的小齿轮适配,以供吸取齿轮时小齿轮嵌设于容置槽内且所述吸取面与大齿轮端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孔的数量包括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沿所述第一线性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与所述取放机构连接,以带动所述取放机构沿所述第二线性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齿轮端盖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线性导轨和第二线性导轨,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线性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取放机构与所述第二线性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包括第一驱动气缸轴,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轴与所述取放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轴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取放机构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适配的限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取装置吸取齿轮,再结合移动机构实现齿轮的高效安装,且转移过程中,齿轮的表面不会受到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齿轮端盖10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吸取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齿轮端盖10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构本体;1、振动盘;10、齿轮端盖;211、吸取件;2101、吸风孔;2102、容置槽;221、第一驱动气缸;231、第二驱动气缸;232、第二驱动气缸轴;241、第三驱动气缸;2321、限位凸起;101、第一线性导轨;102、第二线性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齿轮端盖10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包括机构本体100、上料机构和转移机构,所述机构本体100包括一操作台,所述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构本体100上,所述上料机构用以将齿轮输送至操作台上;所述转移机构设于所述机构本体100上,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取放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吸取装置,用以从操作台上吸取齿轮并在齿轮端盖10上释放齿轮,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取放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取放机构从所述操作台处移动至齿轮端盖10上。

机构本体100上设有传送轨道,齿轮端盖10在传送轨道上传送,上料机构将齿轮输送至操作台上,转移机构将齿轮跨过机构之间的干涉转移到齿轮端盖10上,吸取装置与齿轮的端面配合,通过吸取齿轮的端面吸取齿轮,并通过移动机构将齿轮转移至齿轮端盖10上,完成齿轮部分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取装置吸取齿轮,再结合移动机构实现齿轮的高效安装,且转移过程中,齿轮的表面不会受到损害。

优选地,所述吸取装置还包括吸取件211,所述吸取件211上开设有吸风孔2101,所述吸取件211具有吸取面,所述吸风孔2101延伸至吸取面上,所述吸取装置还包括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的吸风口与吸风孔2101连通,以使所述吸取面与齿轮端面贴合时吸附齿轮。

吸风装置可以是吸风机或其他能够吸风的装置,通过风管连通吸风孔2101和吸风机的进风口,吸取面与齿轮的端面抵接,通过吸风使吸风孔2101形成负压,从而吸取面与齿轮的端面紧紧吸附。

优选地,所述吸风孔2101的数量包括多个。吸风孔2101的数量越多,吸风孔2101漏风的机率越小,有利于提高吸取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吸风孔2101均匀分布,使得齿轮端面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从而使得吸取更稳固。若齿轮为双联齿轮,齿轮端面即可是大齿轮的端面也可以是小齿轮的端面。进一步地,多个吸风孔2101呈环状排布,使得多个吸风孔2101的排布与小齿轮的端面形状适配,使得齿轮端面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进一步使得吸取更稳固。

优选地,所述吸取件211上开设有容置槽2102,所述容置槽2102自所述吸取面向所述吸取件211内延伸,所述容置槽2102的尺寸与双联齿轮的小齿轮适配,以供吸取齿轮时小齿轮嵌设于容置槽2102内且所述吸取面与大齿轮端面贴合。

齿轮为双联齿轮,吸取件211套设于小齿轮上,吸取面与大齿轮凸出小齿轮的端面贴合,并通过吸取大齿轮的端面吸取齿轮,小齿轮和容置槽2102之间配合,使得吸取件211与齿轮更好对位,同时,且移动过程中,吸取面与齿轮端面吸附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吸风孔2101的数量包括多个。吸风孔2101的数量越多,吸风孔2101漏风的机率越小,有利于提高吸取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吸风孔2101均匀分布,使得齿轮端面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从而使得吸取更稳固。进一步地,多个吸风孔2101沿容置槽2102的周沿排布,即呈环状排布,使得多个吸风孔2101的排布与大齿轮的端面形状适配,使得齿轮端面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进一步使得吸取更稳固。

优选地,齿轮从所述操作台上移动至齿轮端盖处的路径包括第一线性方向和第二线性方向,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沿所述第一线性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与所述取放机构连接,以带动所述取放机构沿所述第二线性方向移动。

将齿轮的位移转移为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使得机构的运作更加高效。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可以为任何具有机械臂的机构。

优选地,所述用于齿轮端盖10组装的齿轮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线性导轨101和第二线性导轨102,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线性导轨101滑动连接,所述取放机构与所述第二线性导轨102滑动连接。第一线性导轨101提高了第二线性移动机构移动时的稳定性、路线的精确性。第二线性导轨102提高了取放机构移动时的稳定性、路线的精确性。水平移动规定和第二线性导轨102可以设置于同一部件上,呈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22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2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轴(图中未标),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轴(图中未标)与所述取放机构固定连接。通过气缸驱动取放机构的移动,运作高效,结构精简。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轴(图中未标)上设有限位凸起2321,所述取放机构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321适配的限位凹槽(图中未标)。限位凸起2321和限位凹槽(图中未标)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驱动气缸轴(图中未标)和取放机构之间连接稳固,同时有利于两者的拆装。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231,所述第二驱动气缸231包括第二驱动气缸轴232,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轴232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固定连接。通过气缸驱动第二线性移动机构的移动,运作高效,结构精简。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轴232上设有限位凸起2321,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321适配的限位凹槽(图中未标)。限位凸起2321和限位凹槽(图中未标)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驱动气缸轴(图中未标)和取放机构之间连接稳固,同时有利于两者的拆装。

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1。通过振动盘1,能将定位圈按照组装要求自动位于操作台处,且排列整齐、输送准确。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气缸241,第三驱动气缸241包括第三驱动气缸241轴,第三气缸轴用以将齿轮从振动盘1的出口处转移至操作平台上,使得齿轮更精准地位于操作台上。通过气缸驱动齿轮的移动,行程精确,运作高效,结构精简。

优选地,所述转移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和毛刷,振动盘将若干齿轮推动至操作台上,毛刷设于轨道上,通过毛刷的转动带动齿轮的移动,运行稳定,且起到对齿轮的除尘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