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衬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6894发布日期:2018-08-17 19:1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装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衬套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工件组装时,特别是压装工序中一般都会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由于很多工件多为配套使用,结构为镜像结构,因此,在自动化设备设计时需要考虑针对不同工件的方向性来做区别,实现一套设备能够适用于两种或多种工件,并且装配时的即时检测也非常重要,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区分镜像结构的工件、定位精准、能够进行衬套的压入和压出作业以及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的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衬套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气液增力缸,所述气液增力缸连接有压头,所述气液增力缸下方设置有工件定位工装,所述工件定位工装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工件定位工装包括能够对衬套进行定位的中心定位柱以及设置在中心定位柱两侧并能够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销,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底座、旋转气缸组件以及菱形定位销,所述气液增力缸上还设置有能够检测衬套的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头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接近开关。

优选的,所述旋转气缸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气缸杆、设置在气缸杆上的压紧块以及尼龙垫块。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条码扫描器以及条码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气液增力缸以及气动组件均通过PLC工控机控制,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到工件定位工装中,两侧有定位销定位,感应器感应自动区分左右件,感应器可以是光线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等,对应压紧机构夹紧;工件放置到位后,双手启动按钮,侧边旋转气缸带动气缸杆压紧,随后气液增力缸快速下压,接触加工工件后慢速增压下降,将衬套压装到位,直至硬限位位置,压装完成;压力位移曲线对压装过程进行监控。若工件初始放置不正确或压装不合格或其它故障,设备都会报警提示,根据触摸屏报警提示进行排查;压装完成后,增力缸复位,两侧压紧机构复位;人工可以将压好的工件取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衬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中:1、机架;2、工作台;3、气液增力缸;4、压头;5、工件定位工装;6、压紧机构;7、中心定位柱;8、衬套;9、工件;10、定位销;11、底座;12、菱形定位销;13、光电传感器;14、接近开关;15、旋转气缸;16、气缸杆;17、压紧块;18、尼龙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压衬套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气液增力缸3,所述气液增力缸3连接有压头4,所述气液增力缸3下方设置有工件定位工装5,所述工件定位工装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压紧机构6,所述工件定位工装5包括能够对衬套8进行定位的中心定位柱7以及设置在中心定位柱7两侧并能够对工件9进行定位的定位销10,所述压紧机构6包括底座11、旋转气缸组件以及菱形定位销12,菱形定位销12是根据工件9的结构特性制作,具有定位和限位的作用,所述气液增力缸3上还设置有能够检测衬套8的光电传感器13。光电传感器13与衬套8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用来检测衬套8有无。

优选的,所述压头4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是将对衬套8的压力能够符合压力位移曲线的要求,开始时气液增力缸3快速下压,接触加工工件9后慢速增压下降,将衬套8压装到位,直至硬限位位置。

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6还包括接近开关14。接近开关14的作用是为了检测工件9有无。

优选的,所述旋转气缸组件包括旋转气缸15、气缸杆16、设置在气缸杆16上的压紧块17以及尼龙垫块1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衬套8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气液增力缸3以及气动组件均通过PLC工控机控制,操作人员将工件9放置到工件定位工装5中,两侧有定位销10定位,感应器感应自动区分左右件,感应器可以是光线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等,对应压紧机构6夹紧;工件9放置到位后,双手启动按钮,侧边旋转气缸15带动气缸杆16压紧,随后气液增力缸3快速下压,接触加工工件9后慢速增压下降,将衬套8压装到位,直至硬限位位置,压装完成;压力位移曲线对压装过程进行监控。若工件9初始放置不正确或压装不合格或其它故障,设备都会报警提示,根据触摸屏报警提示进行排查;压装完成后,增力缸复位,两侧压紧机构6复位;人工可以将压好的工件9取走。

优选的,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条码扫描器以及条码打印机,这样设置能够对压装好的悬臂进行标记且进行识别,防止出现误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