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5002发布日期:2018-09-14 22:0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机床,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利用连续移动的钼丝(称为电极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金属、切割成型。其走丝速度及工件质量介于快走丝和慢走丝之间,所以叫做中走丝,准确的说:中走丝是快走丝的升级产品,所以也可以叫:能多次切割的快走丝,所以它的加工速度接近于慢走丝,而加工的质量也趋于慢走丝。电极丝在工作的过程中,跨度大,且电极丝在走丝的过程中受自身张力作用,因而电极丝会松弛,其长度将延长,直接影响电极丝的张紧力和抗拉强度,一旦电极丝变松、张紧力变小,就会直接影响加工零件的光洁度和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电极丝张力的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绕线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绕线机构,包括机体及置于机体上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储线轮、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第三定位轮、第四定位轮、第五定位轮、主动轮、调节件及限位板,第一定位轮和第二定位轮平行,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第三定位轮呈三角状排布,第二定位轮、第三定位轮、第四定位轮呈三角状排布,第一定位轮、第三定位轮、第五定位轮置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定位轮、第四定位轮、第三定位轮、调节件、第五定位轮、限位板依次置于第一定位轮至储线轮的方向上,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第三定位轮、调节件、第四定位轮、主动轮、第五定位轮依次置于第一定位轮至第二定位轮的方向上,调节件包括调节轮及定位柱,调节轮绕定位柱转动,限位板上开有限位口,储线轮上设有电极丝,电极丝伸出储线轮依次经过第一定位轮、调节轮、第二定位轮、第三定位轮、主动轮、第四定位轮、主动轮、限位口、第五定位轮形成绕线路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丝的绕线路径更为曲折,使得电极丝的走丝过程中的张力增大,进而使得加工零件的光洁度和精确性增加;旋转调节轮进而调节电极丝的张紧力,从而使得电机丝保持在最适合的张力状态;电极丝穿过限位口,限位口对电极丝的路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电极丝脱离轨道。

进一步的,机体上设有置于定位柱和储线轮之间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定位柱呈锐角三角状排布,调节轮置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对调节轮的旋转角度限定,防止调节轮与其他部件抵触,进而防止电极丝与其它部件抵触。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第四定位轮、第五定位轮一侧均设有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的设置,使得电极丝不易脱离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第四定位轮、第五定位轮。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调节轮、第三定位轮、第四定位轮、第五定位轮上均设有与电极丝配合的滑槽,滑槽呈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丝与滑槽抵触,弧状的滑槽使得电极丝不易磨损,电极丝也不易从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调节轮、第三定位轮、第四定位轮、第五定位轮上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调节电极丝张力的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绕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机体1及置于机体1上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储线轮2、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第三定位轮5、第四定位轮6、第五定位轮7、主动轮8、调节件9及限位板10,第一定位轮3和第二定位轮4平行,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第三定位轮5呈三角状排布,第二定位轮4、第三定位轮5、第四定位轮6呈三角状排布,第一定位轮3、第三定位轮5、第五定位轮7置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定位轮4、第四定位轮6、第三定位轮5、调节件9、第五定位轮7、限位板10依次置于第一定位轮3至储线轮2的方向上,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第三定位轮5、调节件9、第四定位轮6、主动轮8、第五定位轮7依次置于第一定位轮3至第二定位轮4的方向上,调节件9包括调节轮11及定位柱12,调节轮11绕定位柱12转动,限位板10上开有限位口13,储线轮2上设有电极丝14,电极丝14伸出储线轮2依次经过第一定位轮3、调节轮11、第二定位轮4、第三定位轮5、主动轮8、第四定位轮6、主动轮8、限位口13、第五定位轮7形成绕线路径。

电极丝14的绕线路径更为曲折,使得电极丝14的走丝过程中的张力增大,进而使得加工零件的光洁度和精确性增加;旋转调节轮11进而调节电极丝14的张紧力,从而使得电机丝保持在最适合的张力状态;电极丝14穿过限位口13,限位口13对电极丝14的路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电极丝14脱离轨道。

机体1上设有置于定位柱12和储线轮2之间的第一定位杆15和第二定位杆16,第一定位杆15、第二定位杆16、定位柱12呈锐角三角状排布,调节轮11置于第一定位杆15和第二定位杆16之间转动。

第一定位杆15和第二定位杆16对调节轮11的旋转角度限定,防止调节轮11与其他部件抵触,进而防止电极丝14与其它部件抵触。

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第四定位轮6、第五定位轮7一侧均设有限位柱17;限位柱17的设置,使得电极丝14不易脱离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第四定位轮6、第五定位轮7。

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调节轮11、第三定位轮5、第四定位轮6、第五定位轮7上均设有与电极丝14配合的滑槽18,滑槽18呈弧状;电极丝14与滑槽18抵触,弧状的滑槽18使得电极丝14不易磨损,电极丝14也不易从第一定位轮3、第二定位轮4、调节轮11、第三定位轮5、第四定位轮6、第五定位轮7上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