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吊架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8423发布日期:2018-10-16 18:0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支吊架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新建工程有着层高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复杂的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管线排布日趋复杂、支吊架材料规格日趋增大、支吊架间距日趋减小,支吊架钻孔往往存在打孔定位难、易偏移、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取材容易、组装方便的支吊架打孔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管线支吊架精确打孔困难、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吊架打孔装置,所述支吊架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二翼板及连接所述二翼板一侧的腹板,所述打孔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

电钻及电钻固定套筒,所述电钻固定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置于所述立柱外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套筒朝向所述第二套筒的相对两侧固定有二转接臂,所述二转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所述二转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所述第二套筒被夹固于所述二转接臂之间,所述电钻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部,所述电钻的输出轴沿所述第一套筒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电钻的输出轴夹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

手柄,一端铰接于所述立柱的上部,所述手柄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二转接臂通过二转接件铰接,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手柄铰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接臂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二卡件用以固定所述支吊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件呈L形,包括水平的承载部和竖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底座,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围设形成卡设所述支吊架的空间,所述承载部用以承载所述支吊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吊架为角钢或槽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所述转接臂呈水平的L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的相对两侧固定有二延伸臂,所述二延伸臂沿着所述手柄方向延伸,所述二延伸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部铰接,所述立柱夹设于所述二延伸臂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所述手柄的相对两侧往外固定有二短臂,所述二短臂分别与所述二转接件铰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支吊架打孔装置,通过手柄提拉电钻固定套筒带动电钻沿着立柱做上下运动进行对支吊架的打孔动作,与工作人员直接手持电钻进行打孔相比,操作更方便,同时起到省力的作用,缩短工作人员休息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卡件用以对所述支吊架进行定位,方便打孔工作的进行,保证打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吊架打孔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吊架打孔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吊架打孔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支吊架1;翼板11;腹板12;底座2;立柱21;卡件22;电钻3;输出轴31;电钻固定套筒4;第一套筒41;第二套筒42;转接臂43;手柄5;延伸臂51;短臂52;转接件53;螺栓6。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吊架打孔装置,所述支吊架1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二翼板11及连接所述二翼板11一侧的腹板12,所述打孔装置包括:底座2、电钻3、电钻固定套筒4及手柄5,所述底座2上设有立柱2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支吊架1,所述电钻固定套筒4包括第一套筒41和第二套筒42,所述第一套筒41套置于所述立柱21外部,所述第一套筒41和所述第二套筒42通过转接臂43固定连接,所述电钻3设于所述第二套筒42内,所述第二套筒42用以支撑所述电钻3,所述电钻3的输出轴31沿立柱21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手柄5铰接于所述立柱21的顶部,所述手柄5与所述转接臂43通过转接件53铰接,提拉所述手柄5,所述电钻3及电钻固定套筒4相对所述立柱21上下运动实现对支吊架1的钻孔工作。

如图1、2所示,所述底座2为一端呈尖端状的槽状,所述立柱21固定于所述底座2的槽内;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有二卡件22用以固定所述支吊架1,具体地,所述卡件22呈L形,包括水平的承载部和竖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底座2,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围设形成卡设所述支吊架1的空间,所述承载部用以承载所述支吊架1,所述支吊架1的其中一个翼板11卡设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围设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第一套筒41和所述第二套筒4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套筒41朝向所述第二套筒42的相对两侧固定有二转接臂43,所述二转接臂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41固定,所述二转接臂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42的相对两侧固定,所述第二套筒42被夹固于所述二转接臂43之间,较优地,所述第一套筒4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42的直径,所述转接臂43呈水平的L形;所述电钻3设于所述第二套筒42内部,所述第二套筒42用以支撑所述电钻3,所述电钻3的输出轴沿所述第一套筒4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电钻3的输出轴夹设于所述第一套筒41和所述第二套筒42之间。

所述手柄5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立柱21的上部,具体地,所述手柄的相对两侧固定有二延伸臂51,所述二延伸臂51沿着所述手柄5方向延伸,所述二延伸臂51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21的上部铰接,所述立柱21夹设于所述二延伸臂51之间;所述手柄5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二转接臂43通过二转接件53铰接,较优地,所述手柄5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42的直径,所述手柄5的相对两侧往外固定有二短臂52,所述二短臂52分别与所述二转接件53的上部铰接,所述转接件53的下部与所述转接臂43铰接;较优地,所述短臂52设于所述延伸臂51上以达到省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臂51与所述立柱21通过螺栓6可转动连接,所述短臂52为螺栓,所述转接件53与所述转接臂43通过螺栓6可转动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