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134发布日期:2018-12-25 21:0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金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金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五金冲压装置是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的工具。现有技术中的五金冲压装置难以对管状的原料进行打孔,通常采用人工打孔,因此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偏差,给用户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冲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五金冲压装置,它包括装设于地面上的冲压底板、装设于冲压底板上的冲压机架、装设于冲压机架的左端的中间部上的夹持机构、装设于冲压机架的顶板上并做上下运动以对夹持机构中的原料进行打孔的钻孔机构、装设于冲压底板上且位于冲压机架内以配合夹持机构支撑起原料的支撑机构以及装设于冲压底板上并位于冲压机架的后方侧上以对夹持机构提供原料的供料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冲压机架的左端的中间部上的夹持座、封装于夹持座内的夹持电机、装设于夹持座的右壁面上且与夹持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旋转夹持体、形成于旋转夹持体的右壁面的轴心部上的夹持凹槽以及三个装设于旋转夹持体的右壁面上的伸缩夹持杆,三个所述伸缩夹持杆整体呈Y字形并以旋转夹持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旋转夹持体的整体为圆柱状,三个所述伸缩夹持杆的内端均位于夹持凹槽的右方侧,三个所述伸缩夹持杆位于支撑机构的左方侧,所述钻孔机构包括装设于冲压机架上的钻孔气缸以及位于钻孔气缸的下方并与钻孔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钻孔器。

优选地,所述供料机构包括装设于冲压底板上的供料机架、装设于供料机架的中间部上且顶面向前倾斜的供料板、装设于供料板的中间部的顶面上的控料支撑板、装设于控料支撑板上的第二控料升降器以及装设于第二控料升降器的下端上并位于控料器的后方侧的控料隔板,所述控料隔板与供料板活动抵接,所述供料板位于支撑机构的后上方。

优选地,所述控料器包括开设于供料板的前端部的顶面上的控料凹槽、装设于控料凹槽中的第一控料升降器、装设于第一控料升降器上且封合于控料凹槽的槽口的供料控料板以及若干个形成于供料控料板的顶面上且沿前后方向平行均匀分布的控料凸起,所述控料凸起为直条状且纵截面为矩形,最后方一个所述控料凸起形成于供料控料板的后侧边沿上且顶面贴合于控料凹槽的后槽壁的顶面,最前方一个所述控料凸起形成于供料控料板的前侧边沿上且顶面贴合于控料凹槽的前槽壁的顶面,所述供料控料板向前倾斜。

优选地,它还包括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包括鼓风器以及装设于鼓风器上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夹持凹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装设于冲压底板上且整体平行于左右方向分布的支撑导轨、座设于支撑导轨上的支撑底板、开设于支撑底板上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支撑底板分布的活动通孔、两个前后并行分布且贯穿于活动通孔分布的第一活动支撑杆、两个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活动支撑杆的左端上且相互交叉分布的第一连接杆、两个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上且前后并行分布的第二活动支撑杆、两个上下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撑杆和第二活动支撑杆的右端转动连接且相互交叉分布的第二连接杆、左端同时与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中间部转动连接且右端同时与两个第二连接杆的中间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同时套接于两个第二活动支撑杆上的载物伸缩带、位于活动通孔中并与其中一个第一活动支撑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螺纹插接于支撑底板的侧壁上且内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的调整螺杆以及装设于调整螺杆的外端上的控制转盘,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整体呈X字形,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整体呈X字形,所述载物伸缩带位于供料机构的前下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支撑底板上且输出轴与载物伸缩带固定连接的载物升降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用户先将管状原料放入供料机构中,供料机构将管状原料一个一个依次输送至夹持机构和支撑机构中,此时管状原料的左端插入夹持凹槽中,启动伸缩夹持杆,三个伸缩夹持杆的内端均向旋转夹持体的轴心延伸以使管状原料的左端完全固定在夹持凹槽中,同时支撑机构将管状原料的中间部和右端部托起,保证管状原料的稳定性,然后启动钻孔气缸和钻孔器,即可完成一次打孔作业,启动夹持电机,旋转夹持体发生转动以调整管状原料的翻转角度,可再次进行打孔,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打孔的精准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五金冲压装置,它包括装设于地面上的冲压底板1、装设于冲压底板1上的冲压机架11、装设于冲压机架11的左端的中间部上的夹持机构2、装设于冲压机架11的顶板上并做上下运动以对夹持机构2中的原料进行打孔的钻孔机构4、装设于冲压底板1上且位于冲压机架11内以配合夹持机构2支撑起原料的支撑机构5以及装设于冲压底板1上并位于冲压机架11的后方侧上以对夹持机构2提供原料的供料机构8;夹持机构2包括转动连接于冲压机架11的左端的中间部上的夹持座21、封装于夹持座21内的夹持电机22、装设于夹持座21的右壁面上且与夹持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旋转夹持体23、形成于旋转夹持体23的右壁面的轴心部上的夹持凹槽24以及三个装设于旋转夹持体23的右壁面上的伸缩夹持杆25,三个伸缩夹持杆25整体呈Y字形并以旋转夹持体23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旋转夹持体23的整体为圆柱状,三个伸缩夹持杆25的内端均位于夹持凹槽24的右方侧,三个伸缩夹持杆25位于支撑机构5的左方侧,钻孔机构4包括装设于冲压机架11上的钻孔气缸41以及位于钻孔气缸41的下方并与钻孔气缸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钻孔器42。本实施例中,夹持电机22、启动钻孔气缸41和钻孔器42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夹持电机22为伺服电机。

用户先将管状原料放入供料机构8中,供料机构8将管状原料一个一个依次输送至夹持机构2和支撑机构5中,此时管状原料的左端插入夹持凹槽24中,启动伸缩夹持杆25,三个伸缩夹持杆25的内端均向旋转夹持体23的轴心延伸以使管状原料的左端完全固定在夹持凹槽24中,同时支撑机构5将管状原料的中间部和右端部托起,保证管状原料的稳定性,然后启动钻孔气缸41和钻孔器42,即可完成一次打孔作业,启动夹持电机22,旋转夹持体23发生转动以调整管状原料的翻转角度,可再次进行打孔,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打孔的精准度。

作为供料机构8的一个优选方式,供料机构8包括装设于冲压底板1上的供料机架81、装设于供料机架81的中间部上且顶面向前倾斜的供料板82、装设于供料板82的前端部的顶面上的控料器83、装设于供料板82的中间部的顶面上的控料支撑板90、装设于控料支撑板90上的第二控料升降器84以及装设于第二控料升降器84的下端上并位于控料器83的后方侧的控料隔板85,控料隔板85与供料板82活动抵接,供料板82位于支撑机构5的后上方。管状原料堆叠于供料板82的后端部上并抵接于控料隔板85的后端面,启动第二控料升降器84,控料隔板85升起,当合适数量的管状原料进入控料器83中后,通过第二控料升降器84驱使控料隔板85下降以阻挡过多的管状原料通过,最终由控料器83将管状原料一个一个输送至夹持机构2和支撑机构5中。

作为控料器83的一个优选方案,控料器83包括开设于供料板82的前端部的顶面上的控料凹槽86、装设于控料凹槽86中的第一控料升降器87、装设于第一控料升降器87上且封合于控料凹槽86的槽口的供料控料板88以及若干个形成于供料控料板88的顶面上且沿前后方向平行均匀分布的控料凸起89,控料凸起89为直条状且纵截面为矩形,最后方一个控料凸起89形成于供料控料板88的后侧边沿上且顶面贴合于控料凹槽86的后槽壁的顶面,最前方一个控料凸起89形成于供料控料板88的前侧边沿上且顶面贴合于控料凹槽86的前槽壁的顶面,供料控料板88向前倾斜。多个平行分布的额控料凸起89起到分隔和阻挡的作用,平时控料凸起89的顶面高于控料凹槽86的槽壁的顶面以防止管状原料意外滚落,当需要输送管状原料时,通过第一控料升降器87驱使控料板下降,直至控料凸起89的顶面与控料凹槽86的槽壁的顶面持平,在重力的作用下,控料板上的管状原料向前滚动,当一个管状原料滚入夹持机构2和支撑机构5中后,升起控料板,控料凸起89重新阻挡管状原料;当控料板上的管状原料不足时,可通过第二控料升降器84驱使控料隔板85升起,重新补充管状原料。

为了优化五金冲压装置的结构,它还包括鼓风机构9,鼓风机构9包括鼓风器91以及装设于鼓风器91上的出风管92,出风管92与夹持凹槽24相连通。鼓风器91产生强风并将强风通过出风管92和夹持凹槽24输送至管状原料的左端口中,及时将打孔产生的碎屑清除。

为了优化支撑机构5的结构,支撑机构5包括装设于冲压底板1上且整体平行于左右方向分布的支撑导轨51、座设于支撑导轨51上的支撑底板52、开设于支撑底板52上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支撑底板52分布的活动通孔53、两个前后并行分布且贯穿于活动通孔53分布的第一活动支撑杆54、两个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活动支撑杆54的左端上且相互交叉分布的第一连接杆55、两个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杆55的上端上且前后并行分布的第二活动支撑杆56、两个上下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撑杆54和第二活动支撑杆56的右端转动连接且相互交叉分布的第二连接杆57、左端同时与两个第一连接杆55的中间部转动连接且右端同时与两个第二连接杆57的中间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58、同时套接于两个第二活动支撑杆56上的载物伸缩带59、位于活动通孔53中并与其中一个第一活动支撑杆54固定连接的连接件60、螺纹插接于支撑底板52的侧壁上且内端与连接件60固定连接的调整螺杆61以及装设于调整螺杆61的外端上的控制转盘62,两个第一连接杆55整体呈X字形,两个第二连接杆57整体呈X字形,载物伸缩带59位于供料机构8的前下方。由此,用户可直接控制支撑底板52进行左右方向上的运动,以控制管状原料与夹持机构2的连接和脱离,并利于接收供料机构8传输来的管状原料;通过控制转盘62来调整管状原料的高度,以便用户取走打孔完成的管状原料。

为了提高支撑机构5的实用性,支撑机构5还包括装设于支撑底板52上且输出轴与载物伸缩带59固定连接的载物升降器63。载物升降器6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方便用户直接控制载物伸缩带59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载物升降器63采用气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