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0547发布日期:2019-09-13 21:5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头中设置有O型圈,用于摄像头的防水。而摄像头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O型圈装配至摄像头外壳的凹槽内,但是,由于摄像头较小,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将O型圈装配至摄像头外壳内,但上述的组装方式存在组装难度很大、组装过程费时、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压合机构;第一上料机构设置于安装板,用于对O型圈进行上料;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第一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上料;压合机构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用于将O型圈分两次压入摄像头外壳内,其中第一次压入O型圈部分,第二次压入O型圈全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上料轨道以及第一上料驱动元件;上料轨道设置于安装板上,其一端位于压合机构的下方;上料振动盘设置于上料轨道的一侧,其中上料振动盘的一端位于上料轨道的上方;第一上料驱动元件设置于上料轨道上;第一上料驱动元件驱动上料轨道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上料驱动元件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升降单元以及托运单元;升降单元设置于安装板上,用于驱动装载摄像头外壳的上料治具进行升降;托运单元设置于升降单元与压合机构之间,用于将摄像头外壳运输至压合机构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升降架以及第二上料驱动元件;第一直线模组垂直设置于安装板上;升降架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第二上料驱动元件与第一直线模组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料驱动元件通过第一直线模组驱动升降架升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托运单元包括:第二直线模组、托运板以及第三上料驱动元件;第二直线模组设置于升降架的一侧,其一端位于压合机构的下方;托运板设置于第二直线模组上;第三上料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二直线模组的一端连接;第三上料驱动元件通过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托运板于升降架以及压合机构之间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上料驱动元件以及第三上料驱动元件均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支架、第三直线模组、压合运输板、第一压合驱动元件以及压合单元;压合支架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的上方;第三直线模组设置于压合支架上;压合运输板设置于第三直线模组上;第一压合驱动元件与第三直线模组的一端连接;压合单元设置于压合运输板上;第一压合驱动元件通过第三直线模组驱动压合运输板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压合单元包括:第四直线模组、压合升降板、第二压合驱动元件以及吸料头;第四直线模组设置于压合运输板上;压合升降板设置于第四直线模组上;第二压合驱动元件与第四直线模组的一端连接;吸料头设置于压合升降板上;第二压合驱动元件通过第四直线模组驱动压合升降板升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压合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压合驱动元件均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设有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压合机构,通过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分别实现O型圈以及摄像头外壳的上料,再通过压合机构将O型圈分两次压入摄像头外壳内,其中第一次压入O型圈部分,第二次压入O型圈全部,实现摄像头的O型圈全自动组装,生产效率高,组装效果好,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上料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二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申请中一种上料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治具1,上料治具1用于装载盘装摄像头外壳2,其中盘装摄像头外壳2上放置有多个摄像头外壳,多个摄像头外壳为均匀排列,例如,矩阵排列,上料治具1上垂直分布有多个放置槽11,每一放置槽11用于放置一盘装摄像头外壳2。

请一并参考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中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其包括安装板100、第一上料机构200、第二上料机构300以及压合机构400。第一上料机构200设置于安装板100上,第一上料机构200用于对O型圈进行上料,将O型圈上料至对压合机构400的位置。第二上料机构300设置于第一上料机构200的一侧,第二上料机构300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上料,具体的,用于对盘装摄像头外壳2进行上料并运输至对应压合机构400的位置。压合机构400分别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第二上料机构300。压合机构400用于将单个O型圈分两次压入盘装摄像头外壳2上的单个摄像头外壳内,其中第一次压入O型圈部分,第二次压入O型圈全部。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申请中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上料机构200包括上料振动盘210、上料轨道220以及第一上料驱动元件230。上料轨道220设置于安装板100上,其一端位于压合机构400的下方。其中上料轨道220采用市面上常规的运输轨。上料振动盘210设置于上料轨道220的一侧。上料振动盘210的一端位于上料轨道220的上方。上料振动盘210通过振动原理将位于其内的O型圈振动至上料轨道220上。第一上料驱动元件230设置于上料轨道220上,其中第一上料驱动元件230的输出端与上料轨道220连接。第一上料驱动元件230驱动上料轨道230旋转,从而实现将O型圈运输至对应压合机构400的位置,等待压合机构400的吸取及运输。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4所示,其为本申请中第二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上料机构300包括升降单元310以及托运单元320。其中升降单元310设置于安装板100上,升降单元310用于驱动装载摄像头外壳的上料治具1进行升降,从而控制位于上料治具1内的盘装摄像头外壳2相对于托运单元320进行升降。托运单元320设置于升降单元310与压合机构400之间,其中托运单元320用于将摄像头外壳运输至压合机构400的下方,具体的,托运单元320用于对位于上料治具1内的盘装摄像头外壳2进行运输。

具体应用时,升降单元310包括第一直线模组311、升降架312以及第二上料驱动元件313。第一直线模组311垂直设置于安装板100上。升降架312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311上。其中升降架312与上料治具1形状匹配,并且上料治具1可拆卸安装于上料治具1的顶端。第二上料驱动元件313与第一直线模组311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料驱动元件313通过第一直线模组311驱动升降架312升降移动,从而实现控制上料治具1进行升降。

具体应用时,托运单元320包括第二直线模组321、托运板322以及第三上料驱动元件323。第二直线模组321位于安装板100上并设置于升降架312的一侧。第二直线模组321的一端位于压合机构400的下方。托运板322设置于第二直线模组321上。第三上料驱动元件323的一端与第二直线模组321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三上料驱动元件323通过第二直线模组321驱动托运板322于升降架312以及压合机构400之间线性移动,当托运板322运输至上料治具1内并位于一盘装摄像头外壳2下方时,第一直线模组311驱动升降架312下降直至盘装摄像头外壳2承载于托运板322上,然后第二直线模组321驱动托运板322移动至压合机构400下方,带动盘装摄像头外壳2移动至压合机构400下方,等待压合机构400将O型圈压合至盘装摄像头外壳2上的摄像头外壳内。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5所示,其为本申请中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压合机构400包括压合支架410、第三直线模组420、压合运输板430、第一压合驱动元件440以及压合单元450。压合支架410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第二上料机构300的上方。第三直线模组420设置于压合支架410上,其中压合支架410可采用龙门架形状,从而使第三直线模组420架空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第二上料机构300的上方。压合运输板430设置于第三直线模组420上。第一压合驱动元件440与第三直线模组420的一端连接。压合单元450设置于压合运输板430上。第一压合驱动元件440通过第三直线模组420驱动压合运输板430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第二上料机构300的上方线性移动。具体应用时,压合单元450包括第四直线模组451、压合升降板452、第二压合驱动元件453以及吸料头454。第四直线模组451设置于压合运输板430上。压合升降板452设置于第四直线模组451上。第二压合驱动元件453与第四直线模组451的一端连接。吸料头454设置于压合升降板452上。其中吸料头454与O型圈形状匹配,并且吸料头454直径略大于O型圈,其吸料头454采用真空原理对O型圈进行吸附,当破真空后O型圈可从吸料头454上掉落,并且吸料头454利用其直径略大于O型圈的特性可对O型圈进行压合。第二压合驱动元件453通过第四直线模组451驱动压合升降板452升降移动,从而实现控制吸料头454进行升降移动,配合第三直线模组420驱动压合运输板430进行线性移动,实现压合机构400将O型圈压合至摄像头外壳上。

在本申请中,第一上料驱动元件230、第二上料驱动元件313、第三上料驱动元件323、第一压合驱动元件440以及第二压合驱动元件453均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并且第一直线模组311、第二直线模组321、第三直线模组420以及第四直线模组451均可采用是市面上常规的滚珠丝杆滑台。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压合机构400还包括第一CCD摄像头460。第一CCD摄像头460设置于压合运输板430上,并且第一CCD摄像头460与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在压合机构400进行O型圈与摄像头外壳之间的组装时,通过第一CCD摄像头460分别对位于上料轨道220上的O型圈以及位于托运板322上摄像头外壳进行拍照,控制系统通过分析影像从而获取待组装的O型圈以及摄像头外壳的坐标,控制系统再控制压合机构400对两者的压合,从而提高压合机构400的压合精度。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还设置有偏移检测机构500,偏移检测机构500设置于上料轨道220以及第二直线模组321之间,并且位于吸料头454的移动轨迹上,第一偏移检测机构500用于检测吸料头454吸取O型圈时是否产生偏移。偏移检测机构500包括第二CCD摄像头510以及收集箱520。第二CCD摄像头510设置于安装板100上,并位于上料轨道220以及第二直线模组321之间,收集箱520设置于第二CCD摄像头510的一侧,具体的,第二CCD摄像头510以及收集箱520均位于吸料头454的移动轨迹上。其中第二CCD摄像头510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吸料头454吸取O型圈后,压合机构400控制吸料头454移动至第二CCD摄像头510上方,然后第二CCD摄像头510进行拍照,控制系统分析影像后判定吸料头454吸取O型圈是否到位,若吸取到位,压合机构400继续压合工作,若吸取发生偏移,压合机构400控制吸料头454移动至收集箱520上方,并通过破真空使O型圈掉落至收集箱520内等待回收,然后压合机构400重新吸取O型圈。

本实用新型运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前,将O型圈放置于上料振动盘210上,将盘装摄像头外壳2装载于上料治具1上,通过人工的方式或者自动上料的方式将上料治具1装载于升降架312上。

工作时,第三上料驱动元件323通过第二直线模组321驱动托运板322朝向升降架312移动,直至托运板322运输至上料治具1内并位于一盘装摄像头外壳2下方时,第一直线模组311驱动升降架312下降直至盘装摄像头外壳2承载于托运板322上,然后第二直线模组321驱动托运板322移动至压合支架410下方,此时盘装摄像头外壳2位于压合支架410下方,同时,上料振动盘210通过振动原理将位于其内的O型圈振动并上料轨道220上,第一上料驱动元件230驱动上料轨道230旋转,直至将O型圈运输至压合支架410下方,然后第一压合驱动元件440通过第三直线模组420驱动压合运输板430移动至上料轨道230的上方,并与O型圈对应,第二压合驱动元件453通过第四直线模组451驱动压合升降板452下降,直至吸料头454对O型圈进行吸取,然后通过前面所述的原理,吸料头454移动至摄像头外壳上时,吸料头454通过破真空将O型圈放置于摄像头外壳上,然后第四直线模组451驱动压合升降板452下降,利用吸料头454第一次压入O型圈部分至摄像头外壳上,接着吸料头454复位并松开对O型圈的压合,使得O型圈张开并贴合摄像头外壳的内壁,最后第四直线模组451再次驱动压合升降板452下降并第二次压入O型圈全部至摄像头外壳上,完成将O型圈组装至摄像头外壳上。

当完成对一盘装摄像头外壳2所有摄像头外壳的组装后,第二直线模组321驱动托运板322复位,将盘装摄像头外壳2装载回上料治具1上,并通过前面所述工作原理,对下一盘装摄像头外壳2的摄像头外壳进行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摄像头的O型圈组装装置,设有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压合机构,通过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分别实现O型圈以及摄像头外壳的上料,再通过压合机构将O型圈分两次压入摄像头外壳内,其中第一次压入O型圈部分,第二次压入O型圈全部,避免O型圈一次性压合至摄像头外壳上而造成O型圈的翻转,实现摄像头的O型圈全自动组装,生产效率高,组装效果好,降低人工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