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2169发布日期:2020-10-02 09:0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属于废弃物回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瓜皮果核、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这类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湿垃圾在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固液分离,以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也能够降低后续的运输和处理成本。

常见的固液分离由机械筛分法、过滤法、沉淀法、离心分离法、螺旋挤压法、生物法。固液分离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离心分离法、沉淀法、常压过滤法(筛分)、加压过滤法。离心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的分离,沉淀法速度较慢,湿垃圾上最常用的是加压过滤法。

但是,由于湿垃圾中纤维质过多,吸水性强,因此无论过滤的滤网采用什么样的孔径结构,均容易堵塞,需要反复的清理滤网,大幅度影响了垃圾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通过在挤压机的出口端额外设置可旋转的栅格板,从而避免挤压机的出口端被堵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挤压设备易堵塞需要反复停机清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包括:挤压筒、活塞和栅格板;

所述挤压筒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挤压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密封该挤压筒底部开口的过滤板;所述活塞从所述挤压筒的顶部开口插入所述挤压筒,并套设在所述挤压筒内;

所述栅格板贴近所述过滤板设置,并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挤压筒上;所述栅格板的面积大于所述过滤板的面积。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过滤板倾斜安装在所述挤压筒的底部开口处;

所述活塞具有倾斜的挤压头,所述挤压头与所述过滤板相平行。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挤压机还包括:循环水池和增压泵;该增压泵具有出水管;

所述增压泵安装在所述循环水池的底部;所述出水管具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上安装有高压喷头;

所述高压喷头位于所述栅格板的上方,且朝向所述栅格板。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栅格板为圆盘形结构,所述栅格板的直径为m;

所述挤压筒为圆柱形挤压筒,所述挤压筒的直径为n;则n﹤m≤4n。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过滤板在所述栅格板上的投影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边缘与所述栅格板的边缘相对齐。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栅格板具有转动轴,所述栅格板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所述栅格板的边缘设置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上连接有驱动电机。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栅格板上具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沿过滤方向逐步增大。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循环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与所述循环水箱之间设置有滤网;

所述增压泵安装在所述过滤池内。

如上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过滤板上具有多个排液孔,所述栅格板上具有多个过滤孔;所述排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滤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挤压筒的出口处设置过滤板,并设置可转动的栅格板贴近过滤板;能够实现在挤压排液过程中不断转动栅格板,避免栅格板堵塞,能够实现对挤压筒中的湿垃圾进行持续的挤压且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的侧面结构图;

图2为过滤板在栅格板上的投影方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可以采用以下材料制成,且不限于如下材料,例如:不锈钢、永磁体、铝合金、塑料、橡胶滚轮、钢丝网、型钢等。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的侧面结构图,并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包括:挤压筒1、活塞10和栅格板2;栅格板为多孔滤网式结构,起到滤网的作用,用于进一步的滤除湿垃圾中的水分。本实施例的挤压机为柱塞式挤压机。

所述挤压筒1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挤压筒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密封该挤压筒1底部开口的过滤板11;所述活塞10从所述挤压筒1的顶部开口插入所述挤压筒1,并套设在所述挤压筒1内;活塞10的侧壁一般与挤压筒的内壁紧密配合,挤压过程中通过减少挤压筒内的湿垃圾容积的方式进行加压挤压。

活塞的后端一般连接液压缸。

所述栅格板2贴近所述过滤板11设置,并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挤压筒1上;所述栅格板2的面积大于所述过滤板11的面积。

栅格板2与过滤板11之间的间隙一般是固定的,栅格板2与过滤板11之间是紧密贴近的;即使栅格板旋转,也是贴近过滤板进行旋转。

过滤板也是起到滤网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过滤板11上具有多个排液孔,所述栅格板2上具有多个过滤孔;所述排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滤孔的孔径。排液孔的孔径足够大到不易堵塞即可,可允许少量的湿垃圾挤压物排出。

本实施例中,栅格板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并非一定要安装在挤压筒上。

具体的,所述栅格板2具有转动轴20,所述栅格板2绕所述转动轴转动20;转动轴可以固定在挤压筒上,也可以相对挤压筒位置固定设置。

所述栅格板2的边缘设置有驱动齿轮3,该驱动齿轮3上连接有驱动电机30。驱动齿轮也可以为蜗杆结构,只要满足转动栅格板即可;驱动电机一般自带减速器,满足转动驱动齿轮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挤压筒的出口处设置过滤板,并设置可转动的栅格板贴近过滤板;由于栅格板的面积大于过滤板,栅格板上的不同区域可以往复的与过滤板相重合,非重合部分的栅格板则可以设置钢刷或者冲洗头进行处理,以免堵塞;从而使挤压筒的出口端一直保持有效的液体通过性,能够使挤压设备连续运转而不堵塞。

栅格板与过滤板之间一般留存1.8mm到5.5mm的间隙。

另外,由于栅格板是转动的,也能够及时的清除过滤板上排出的压缩垃圾,保证过滤板不易堵塞;栅格板贴近过滤板的一侧面可以设置钢丝刷,在转动过程中不断清理过滤板表面,避免堵塞。

由于过滤板承载了所有的活塞挤压力,栅格板也能够轻松转动,不易发生故障。

挤压完成后的挤压筒内的固态垃圾,可以打开过滤板排出,也可以通过活塞移除后从挤压筒顶部排出;固态垃圾排出后,再次向挤压筒内注入新的湿垃圾开启固液分离操作。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在挤压排液过程中不断转动栅格板,避免栅格板堵塞,能够实现对挤压筒中的湿垃圾进行持续的挤压且不易堵塞。

本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过滤板11倾斜安装在所述挤压筒1的底部开口处,倾斜的角度一般为30-75度(即挤压筒竖直状态下,过滤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的倾斜角度为45-60度;这样能够使过滤板的面积大幅度高于挤压筒1的截面积,从而间接增大了液体的排出孔径,能够使挤压更加顺畅,固液分离效果更好。

所述活塞10具有倾斜的挤压头12,所述挤压头12与所述过滤板11相平行;这样能够保证过滤板最下方的一端首先被压实,然后逐步压实整个过滤板;也间接的增大了对垃圾的挤压面积,从而能够使液体排除更快;在不升级活塞挤压力的情况下,提高了挤压的固液分离效果。

同样的,栅格板的面积也更大,也更不易被堵塞;同时带来更容易被清理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中,本实施例还包括:循环水池5和增压泵4;该增压泵4具有出水管40;循环水池用于承接挤压筒滤除的液体,一般设置在栅格板的正下方。增压泵一般为污水型潜水泵。

所述增压泵5安装在所述循环水池4的底部,用于吸取循环水池中过滤出的废水,并将该废水通过出水管增压排出。

所述出水管40具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上安装有高压喷头41;所述高压喷头41位于所述栅格板2的上方,且朝向所述栅格板2。

本实施例利用增压泵吸取挤压出的废水,然后通过增压后的废水反复冲洗栅格板不与过滤板贴近的区域,从而能够达到循环反复清洗栅格板的目的,实现了挤压机的连续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箱5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池6,所述过滤池6与所述循环水箱5之间设置有滤网60;滤网60用于防止循环水箱中的细小垃圾进入过滤池,以免堵塞增压泵4。

所述增压泵4安装在所述过滤池6内,以保证增压泵连续运转不堵塞。

本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栅格板2为圆盘形结构,所述栅格板2的直径为m;所述挤压筒1为圆柱形挤压筒,所述挤压筒1的直径为n;则n﹤m≤4n。

也就是说,栅格板的直径最大不超过挤压筒直径的四倍;尤其是挤压筒的挤出端倾斜45度到60度的情况下,过滤板在栅格板上的投影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一般为栅格板的半径为最优方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过滤板11在所述栅格板2上的投影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边缘与所述栅格板2的边缘相对齐。

这样就保证了栅格板旋转过程中,栅格板上大部分区域均能循环的被清洗,也能够循环的参与固液分离的滤除工作。

本实施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其中,所述栅格板2上具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沿过滤方向逐步增大。

也就是说,栅格板2朝向过滤板椅面的过滤孔孔径较小,远离过滤板的一面上的过滤孔孔径较大;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通过冲洗栅格板朝向过滤板的一面迅速的接触栅格板堵塞,避免常规设计中,高压冲洗反而使栅格板更加堵塞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湿垃圾防堵塞式挤压机制作成本不高,结构设计紧凑,构造巧妙,固液分离效果好,可连续运转,使用维护方便,适用于各种固液混合物的干湿分离。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一些变形加必需的通用技术叠加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化上位一些重要技术特征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为:整体的结构和作用,并配合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