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充氩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05043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保护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焊接不锈钢、钛、镍(或内层为不锈钢、钛、镍等材质的双金属复合管)、双相不锈钢等不同材质的金属管道过程中,随着施焊过程温度的升高,金属管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从而降低金属管道组织抗腐蚀性能,因此,需要对焊接的金属管道进行背面保护。目前,背面保护的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种为采取免充氩保护焊丝或焊剂,该方式在后续层焊接过程中易造成根部二次受热氧化;第二种方式为背面贴焊接陶瓷衬垫等,使根部与空气隔绝,但该方式在焊接前及焊接后均需要人员在管道内部进行操作,只适用于大管径(DN多400mm)的施焊过程;第三种方式为采用背面充氩保护,充氩保护分为整管充氩及焊接部位局部充氩,整管充氩对于管径大于200_的管道而言,氩气充气量较大,而焊接部位局部充氩方式为防止背面二次受热氧化,需要等到一个焊口的根焊、过渡焊、填充焊、盖面焊等后续工序全部(或部分)完成后才能撤除充氩保护装置,再对下一个焊口进行施焊作业,不能实现施焊流水作业,该方式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大量窝工,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焊接保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包括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左充氩装置位于右充氩装置的左方,前拉杆管的后部与左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后拉杆管的后部与右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在左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前拉杆管与前充气孔相通,在右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后拉杆管与后充气孔相通。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左充氩装置可包括前筒体,在前筒体上有前缺口,在前筒体内侧固定有前固定杆,前固定杆的内端与前拉杆管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前固定杆上固定有前滑杆,在前滑杆上套装有前滑轮,在前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前柔性绳,前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前滑轮,前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前拉杆管外侧,在前筒体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在前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前软管,前软管与前固定杆相通,在前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或/和,右充氩装置包括后筒体,在后筒体上有后缺口,在后筒体内侧固定有后固定杆,后固定杆的内端与后拉杆管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后固定杆上固定有后滑杆,在后滑杆上套装有后滑轮,在后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后柔性绳,后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后滑轮,后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后固定杆上,在后筒体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在后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后软管,后软管与后固定杆相通,在后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
[0007]上述前筒体的外侧沿圆周可通过前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前弹片的一侧与前筒体铆接在一起,前弹片的另一侧与前行动轮安装在一起,在前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或/和,在后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后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后弹片的一侧与后筒体铆接在一起,后弹片的另一侧与后行动轮安装在一起,在后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
[0008]上述内部充氩保护装置还可包括前支撑架,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交叉状固定在前支撑环内,在第一支撑杆的左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左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的外侧,在第一支撑杆的右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右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的外侧,在前支撑环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0009]上述内部充氩保护装置还可包括后支撑架,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环和内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位于后支撑环的内部,在后支撑环内侧与内限位套筒外侧之间间隔固定不少于一个的连接杆,内限位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与右充氩装置之间的后拉杆管外侧,在后支撑环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0010]上述前拉杆管的左端可安装有前手轮,在后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或/和,在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上均有刻度。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的设置能够对两个以上的焊口进行相应的焊接作业,使焊接人员有效地利用焊接设备进行作业,实现施焊过程的流水操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左充氩装置和前拉杆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前支撑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为后支撑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为前拉杆管,2为后拉杆管,3为前充气孔,4为前筒体,5为前缺口,6为前固定杆,7为前滑杆,8为前滑轮,9为前柔性绳,10为前软管,11为前行动轮,12为前支撑环,13为第一支撑杆,14为第二支撑杆,15为第一套筒,16为第二套筒,17为运动轮,18为后支撑环,19为内限位套筒,20为连接杆,21为前手轮,22为后手轮,23为管道,24为一号焊口,25为二号焊口,26为后筒体,27为后行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附图1至4所示,该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包括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I和后拉杆管2,左充氩装置位于右充氩装置的左方,前拉杆管I的后部与左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后拉杆管2的后部与右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在左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3,前拉杆管I与前充气孔3相通,在右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后拉杆管2与后充气孔相通。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I和后拉杆管2的设置能够对两个以上的焊口进行相应的焊接作业,使焊接人员有效地利用焊接设备进行作业,实现施焊过程的流水操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1]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内部充氩保护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2]如附图1至4所示,左充氩装置包括前筒体4,在前筒体4上有前缺口 5,在前筒体4内侧固定有前固定杆6,前固定杆6的内端与前拉杆管I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前固定杆6上固定有前滑杆7,在前滑杆7上套装有前滑轮8,在前缺口 5的一侧固定有前柔性绳9,前柔性绳9的中部绕过前滑轮8,前柔性绳9的另一侧固定在前拉杆管I外侧,在前筒体4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3,在前充气孔3固定安装有前软管10,前软管10与前固定杆6相通,在前筒体4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11;或/和,右充氩装置包括后筒体26,在后筒体26上有后缺口,在后筒体26内侧固定有后固定杆,后固定杆的内端与后拉杆管2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后固定杆上固定有后滑杆,在后滑杆上套装有后滑轮,在后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后柔性绳,后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后滑轮,后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后固定杆上,在后筒体26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在后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后软管,后软管与后固定杆相通,在后筒体26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27。当需要移动前筒体4时,通过旋转前拉杆管I,使前柔性绳9滑过前滑轮8并缠绕在前拉杆管I上,同时前筒体4的下部沿着前拉杆管I的旋转方向运动,使前筒体4的外径在前柔性绳9的拉力作用下减小,便于前筒体4在外径减小的前提下移动;当需要移动后筒体26时,通过旋转后拉杆管2,使后柔性绳滑过后滑轮并缠绕在后拉杆管2上,同时后筒体26的下部沿着后拉杆管2的旋转方向运动,使后筒体26的外径在后柔性绳的拉力作用下减小,便于后筒体26在外径减小的前提下移动;前行动轮11的设置便于移动前筒体4;后行动轮27的设置便于移动后筒体26。
[0023]根据需要,在前筒体4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前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11,前弹片的一侧与前筒体4铆接在一起,前弹片的另一侧与前行动轮11安装在一起,在前筒体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或/和,在后筒体26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后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27,后弹片的一侧与后筒体26铆接在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