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接触片全自动铆接成型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7427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7]此时被托住的第一位负极弹簧向下掉落到正处于分拣管下方的铆压柱上。
[0028]同时,第二位的负极弹簧依然处在被勾住状态,使其他弹簧不会掉落。
[0029]而推片滑块的推片滑块槽的前端,始终落于滑块推柱的最前移动位置之前,因此,滑块推柱移动到最前端时,不对推片滑块造成影响;此时推片滑块恢复原位。
[0030]在未被滑块推柱限制的自由状态下,在勾环弹筋向后的拉力作用下,勾环滑块的勾环滑块槽的前端落在滑块推柱的最前移动位置之后,因此,当滑块推柱移动到最前端时,带动勾环滑块向前移动,并带动前端的分拣勾环的尖突离开勾环槽。
[0031]此时被勾住的第二负极弹簧向下掉落到分拣推片上,取代成为新的第一位负极弹簧,而原位于第3位的负极弹簧,取代了原第二负极弹簧的位置。
[0032]在这一阶段,处于铆压柱上的负极弹簧被推送到上压模的铆孔正下方,在上压模的压力下,处于该位置的片料的榫片在铆压柱的内弯弧形作用下,向外弯出,并夹住负极弹簧的底部密集螺旋处;当上压模向上运动离开时,片料在片料弹柱的作用下被顶起,与片料铆接在一起的负极弹簧自然离开铆压柱,因此,当斜坡滑块与推杆的整体结构向后运动时,空的铆压柱回到分拣管下方的原位,并接住再次下掉的负极弹簧。
[0033]勾环滑块的勾环滑块槽的后端,落于滑块推柱的最后移动位置之后,因此,滑块推柱移动到最后端时,不对勾环滑块造成影响。
[0034]同时,勾环滑块恢复原位,分拣勾环继续钩住该位置的第二负极弹簧。
[0035]此外,片料弹柱的弹起高度大于所采用负极弹簧的高度,否则无法实现将固定好负极弹簧的片料带出推杆滑槽的目的,考虑到片料具有柔软性,至少要高出I厘米。
[0036]分拣推片与分拣勾环的高度差,应介于所采用负极弹簧的高度的I倍至2倍之间,方可以实现分拣单个负极弹簧的目的,因此负极弹簧高度的1.5倍为最佳落差。
[0037]为应对不同高度负极弹簧的生产需要,可以在分拣管预先做出多个不同高度的勾环槽,如此依据不同的生产需要,更换不同分拣勾环位置的勾环滑块即可轻松调节生产状
??τ O
[0038]在顶模U柱的作用下,负极弹簧分拣及铆接结构的上述弹簧分拣、推送、铆接动作持续反复发生,而片料首先在预压区域冲击出正极凸起和和负极的向下的榫片,然后步进到铆接区域与分拣出来的负极弹簧进行铆接成整体结构,最后到达切型区域,切离出整体轮廓,脱离片料,形成成品从下料孔处掉落,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同步生产带负极弹簧的整体电池接触片的目的。
[0039]本实用型在随电池接触片成型的同时,自动铆接了负极弹簧,可以降低人工铆接腹电池接触片负极弹簧的成本,极大减少人工物力成本,且可提升成型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传统电池接触片成型装置的分离构造示意图;
[0041]图2是图1传统电池接触片成型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0042]图3是2示意图的翻转参考图,其中对上部分组合结构做了翻转展示;
[0043]图4是图2示意图在模具下压情况下的翻转参考图;
[004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增加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0045]图6是图5示意图的另一角度;
[0046]图7-10是图5实施例中负极弹簧分拣及铆接结构部分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0047]图11是图5实施例中负极弹簧分拣及铆接结构部分组件的组合侧视图;
[0048]图12是图11视图的立体视图;
[0049]图13-15是负极弹簧分拣及铆接结构部分组件的动作分解示意图。
[0050]图16是分拣管与分拣勾环的截面动作细节图。
[0051]图17-18是铆接区域的局部动作细节图。
[0052]图19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组装后的整体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如图1所示,传统的旧式的电池接触片成型装置,包括顶模4、上压模3、下模2和底座I等数个主体结构,顶模4和上压模3通过限位柱305组合在一起,限位柱305上有限位弹簧306产生扩张力,张开两者距离,顶模4有向下的正极柱403用于压出正极凸起,该正极柱403是一个圆柱体,顶部略有圆弧,与正极柱403平行的位置有菱形尖柱404用于把接触片片料在负极位置冲出向下的榫片,这两者组成预压区域,该区域后方还有成型刀402为主的切型区域,该成型刀402是轮廓与电池接触片外形一致的直角柱体,用于切割压制好的接触片片料,此外还有定位柱401用于保持冲压运动的位置准确性;在上压模3处以上结构的对应通道,包括上模定位孔301、成型刀通道302、正极柱通道303及菱形柱通道304垂直贯通整体,同样下模2表面均有以上结构的冲压孔,包括下模定位孔201、成型孔202、正极孔203及菱形柱孔204。要加工的片料位于上压模3与下模2之间,下模2的顶面还有多个片料弹柱205用于将片料弹起,在底座I对应切型区域位置有下料孔101可以让切割完成的接触片成品掉落。此外,该装置还有送料装置用于传送薄片金属带片料,以及固定底座和对顶模产生运动压力的模压机等外部机械结构,均为现有通用设备。
[0054]如图2所示,顶模4和上压模3通过限位柱组合成为上模具组合件,而下模2和底座I组合在一起成为下模具组合件,当两者在压力机械作用下相向运动及拉开,即可完成旧式接触片的生产。
[0055]如图3所示的局部翻转图,在没有外部压力的作用时,顶模4和上压模3之间的距离扩展到最大,此时,顶模4的正极柱403、菱形尖柱404及成型刀402组件均隐藏在上压模3的相应通道之内。
[0056]如图4所示局部翻转图,当顶模4和上压模3沿箭头方向向下运动到接触下模2时,首先片料弹柱205会被压缩至与下模2表面齐平,此时原材料片料也被压紧在下模2与上压模3之间,当顶模4在压力下继续运动时,如箭头所示,上压模3与顶模4之间的距离缩短,其时正极柱403、菱形尖柱404及成型刀402组件均伸出上压模3的表面,对所压紧的原材料片料产生冲压、开榫及切片等动作。
[0057]图3与图4中,为了详细表示上压模3的接触面情况,对顶模4和上压模3的整体组件做了中轴90度翻转,其实际工作方向,应如图2所示。
[0058]在该旧式电池接触片成型装置中,片料首先在预压区域冲击出正极凸起和和负极的向下的榫片,然后步进到达切型区域,切离出整体轮廓,脱离带状片料,形成成品从下料孔处掉落,此时该接触片尚未安装固定负极弹簧,需要人工手动铆接。
[0059]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负极弹簧分拣及铆接结构,并在原来生产设备原有的预压区域与成型区域中间增加一个铆接区域;该铆接区域的主体结构是位于下模2的中轴并向外侧开口的推杆滑槽207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