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壳压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3060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表壳压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表壳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一些手表的制作过程当中,为了提高表壳的防水性能,通常都会在表壳的后盖等部位装入胶圈,实现较佳的密封效果。由于表壳的后盖比较薄,用于传统的压合装置去将胶圈压到后盖中,下压力度等无法控制和保证,容易将后盖压变形。因此,目前多采用手工的方式去进行压合,在生产效率上显然具有劣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且保护表壳的表壳压合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表壳压合装置,包括机架,其还包括:
[0006]第一压杆,其安装于机架上,第一压杆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一压头,第一压杆由第一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一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
[0007]第二压杆,其套设于第一压杆上,第二压杆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二压头,第二压杆由第二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二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
[0008]第三压杆,其套设于第二压杆上,第三压杆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三压头,第三压杆由第三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三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
[0009]载物台,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压杆、第二压杆和第三压杆的下方,用于将表壳固定于其上。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压杆和第一压头的作用对表壳进行预压,再通过第二压杆和第三压杆轮流对表壳和密封圈进行压制,通过升级驱动单元和旋转驱动单元的作用,使得各个压头可以实现边压边转的效果,从而使得密封圈可以缓慢地压入到表壳中去,使得压制的力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0011]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同时保护表壳和密封圈等不受损伤。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0013]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升降驱动单元为气缸,第一旋转驱动单元为与第一压杆固定连接的螺纹调整旋钮,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螺纹调整旋钮。
[0014]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实现对于第一压杆和第一压头的升降和旋转驱动作用。
[0015]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连接板呈Z形,螺纹调整旋钮与连接板螺纹连接,第一压杆固定连接连接板。
[0016]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保证安装的稳固性。
[0017]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二升降驱动单元为气缸,第二旋转驱动单元为固定套装于第二压杆外的套筒,其上套装有旋钮,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套筒。
[0018]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实现对于第二压杆和第二压头的升降和旋转驱动作用。
[0019]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三升降驱动单元为气缸,第三旋转驱动单元为固定套装于第三压杆外的套筒,其上套装有旋钮,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套筒。
[0020]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实现对于第三压杆和第三压头的升降和旋转驱动作用。
[0021]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载物台由驱动装置驱动在底座上沿X和Y方向移动。
[0022]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载物台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立体图。
[0025]其中,1.机架2.第一压杆21.第一压头22.第一升降驱动单元23.第一旋转驱动单元24.连接板3.第二压杆31.第二压头32.第二升降驱动单元33.第二旋转驱动单元331.旋钮34.连接板4.第三压杆41.第三压头42.第三升降驱动单元43.第三旋转驱动单元431.旋钮44.连接板5.载物台51.驱动装置5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7]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机架I,其还包括:第一压杆2,其安装于机架I上,第一压杆2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一压头21,第一压杆2由第一升降驱动单元22驱动升降、由第一旋转驱动单元23驱动周向转动;第二压杆3,其套设于第一压杆2上,第二压杆3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二压头31,第二压杆3由第二升降驱动单元32驱动升降、由第二旋转驱动单元33驱动周向转动;第三压杆4,其套设于第二压杆3上,第三压杆4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三压头41,第三压杆4由第三升降驱动单元42驱动升降、由第三旋转驱动单元43驱动周向转动;载物台5,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压杆2、第二压杆3和第三压杆4的下方,用于将表壳固定于其上。
[002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压杆和第一压头的作用对表壳进行预压,再通过第二压杆和第三压杆轮流对表壳和密封圈进行压制,通过升级驱动单元和旋转驱动单元的作用,使得各个压头可以实现边压边转的效果,从而使得密封圈可以缓慢地压入到表壳中去,使得压制的力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同时保护表壳和密封圈等不受损伤。
[0029]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升降驱动单元22为气缸,第一旋转驱动单元23为与第一压杆2固定连接的螺纹调整旋钮,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24固定连接螺纹调整旋钮。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实现对于第一压杆和第一压头的升降和旋转驱动作用。
[0030]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连接板24呈Z形,螺纹调整旋钮与连接板24螺纹连接,第一压杆2固定连接连接板24。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保证安装的稳固性。
[0031]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二升降驱动单元32为气缸,第二旋转驱动单元33为固定套装于第二压杆3外的套筒,其上套装有旋钮331,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34固定连接套筒。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实现对于第二压杆和第二压头的升降和旋转驱动作用。
[003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三升降驱动单元42为气缸,第三旋转驱动单元43为固定套装于第三压杆4外的套筒,其上套装有旋钮431,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44固定连接套筒。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实现对于第三压杆和第三压头的升降和旋转驱动作用。
[0033]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压合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载物台5由驱动装置51驱动在底座52上沿X和Y方向移动,还可以采用千分尺来保证精度。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载物台的移动。
[00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表壳压合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压杆,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杆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一压头,所述第一压杆由第一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一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 第二压杆,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压杆上,所述第二压杆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二压头,所述第二压杆由第二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二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 第三压杆,其套设于所述第二压杆上,所述第三压杆连接用于压合表壳的第三压头,所述第三压杆由第三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三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 载物台,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杆、第二压杆和第三压杆的下方,用于将表壳固定于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单元为气缸,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压杆固定连接的螺纹调整旋钮,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调整旋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呈Z形,所述螺纹调整旋钮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压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单元为气缸,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单元为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二压杆外的套筒,其上套装有旋钮,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单元为气缸,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单元为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三压杆外的套筒,其上套装有旋钮,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由驱动装置驱动在底座上沿X和Y方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壳压合装置,包括机架,其还包括:第一压杆,其连接第一压头,第一压杆由第一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一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第二压杆,其套设于第一压杆上,第二压杆连接第二压头,第二压杆由第二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二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第三压杆,其套设于第二压杆上,第三压杆连接第三压头,第三压杆由第三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由第三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周向转动;载物台,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压杆、第二压杆和第三压杆的下方,用于将表壳固定于其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同时保护表壳和密封圈等不受损伤。
【IPC分类】B23P19/02
【公开号】CN205342362
【申请号】CN201521075346
【发明人】牛朝军, 潘其林
【申请人】苏州龙雨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