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

文档序号:325073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钢板的方法,尤其适于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在以Mn、Cu的硫化物为主要抑制剂的普通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其抑制剂的效果,获得好的磁性,采用①提高热轧终轧温度;②后工序在中间退火时采用800~900℃中间退火后再加上一个约1000℃左右温度的短时间退火(即串列式中间退火TAL,如日本专利特公昭59-143022的方法);同时③尽量提高中间厚度,采用较高的第二次冷轧压下率等方法。采用这三种方法后,虽然可有效地提高成品的磁性能,但其存在的不足(1)采用提高热轧终轧温度的方法中,主要有两个途径,即或者提高热轧加热温度,或者增加热轧板厚度以减少精轧过程中的温降。众所周知,以MnS为主要抑制剂的取向硅钢要求较高的热轧加热温度,进一步提高热轧加热温度将使能耗增加、成材率降低、加热炉生产周期缩短。而提高热轧板厚度,则使第一次冷轧困难,轧制道次难以安排,影响后工序冷轧时的产能。
(2)采用TAL退火时,在中间退火生产线上,需要专门配备高温炉段,从而对退火炉、炉底辊有较高的要求;而提高中间厚度,则使得中间退火产量降低,由于又采用了TAL退火,也使得第二次冷轧困难,易产生断带,从而影响成材率和产量的提高。
三、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能使钢板磁性能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的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
其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将硅钢板坯在1280℃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硅钢板坯轧制成1.50~3.0毫米厚的热轧钢板;后工序采用两次冷轧法进行常规生产。为使钢板磁性能高、生产效率高,在于在对硅钢板进行中间脱碳退火之前,先将钢板预热到450~700℃,在此温度范围内,钢板进行保温,其保温时间为20~200秒,然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中间脱碳退火所需温度并按常规进行后工序生产。
由于在热轧过程中,铜(Cu)与硫(S)一起以硫化物的形式析出,可作为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时的初次晶粒长大的抑制剂,对磁性有利,但含铜量低于0.05%时效果不明显,含铜量高于0.50%时,不仅使得成本增加,还会使硅钢板坯在热轧时易出现裂纹,并使得在酸洗时存在困难,故对于硅钢板中铜含量要求限定在0.05~0.50%(重量百分比)。
关于钢板预热到450~700℃的机理情况经研究表明,取向硅钢热轧板经轧制变形后,具有高斯位向的变形晶粒在随后的热处理时,其最容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众所周知,取向硅钢的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板中有高斯位向的晶粒的数量。由于高斯位向的晶粒具有遗传性,因此,在此间的任一工序如使得高斯位向的晶粒增加都会使成品的磁性好。而当取向硅钢热轧板预热温度在450℃以下时,具有高斯位向的变形晶粒不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而当取向硅钢热轧板预热温度在700℃以上时,虽然高斯位向晶粒能够长大,但其他位向晶粒也随之长大,不能显著增加高斯位向晶粒的组份。此外,由于部分铜在450~700℃范围内能够以富铜相析出,起到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为了增加钢中位向较好的高斯晶粒,并同时抑制其他位向晶粒的长大的效果,故将钢板预热温度控制在450~700℃范围内。
关于保温时间问题如保温时间低于20秒,则由于保温时间过短使效果不明显。当保温时间长于200秒时,则会使能耗增加、成本提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所生产的普通取向硅钢板磁性能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在采用TAL退火时,在中间退火生产线上,不需要专门配备高温炉段;不用提高中间厚度、第二次冷轧不会因中间退火炉的使用而产生困难,不易产生断带现象。
四、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一将含C为0.042%(重量百分比),Si为3.2%(重量百分比),Mn为0.061%(重量百分比)、Cu为0.174%(重量百分比)的取向硅钢板坯,热轧至2.22毫米厚,然后采用两次冷轧法,第一次冷轧至0.75毫米厚,随后对钢板预热到490~550℃,并在此温度范围内保温35~80秒,然后使钢板加热到860℃进行中间脱碳退火;再进行第二次冷轧,轧至0.285毫米厚;经脱碳退火、高温退火、拉伸平整退火并涂绝缘层等工序后,成品经爱普斯坦方圈检测,其磁性能见表一。表一

由上表可见,与采用TAL等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也具有良好的磁性。
表二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主要包括将硅钢板坯在1280℃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硅钢板坯轧制成1.50~3.0毫米厚的热轧钢板;后工序采用两次冷轧法进行常规生产,其特征在于在对硅钢板进行中间脱碳退火之前,先将钢板预热到450~700℃,在此温度范围内,钢板进行保温,其保温时间为20~200秒,然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中间脱碳退火所需温度并按常规进行后工序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对于硅钢板中的铜含量要求限定在0.05~0.50%(重量百分比)。
全文摘要
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涉及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的方法。其解决原生产普通取向硅钢板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将硅钢板坯在1280℃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硅钢板坯轧制成1.50~3.0毫米厚的热轧钢板;后工序采用两次冷轧法进行常规生产,其特征在于在对硅钢板进行中间脱碳退火之前,先将钢板预热到450~700℃,在此温度范围内,钢板进行保温,其保温时间为20~200秒,然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中间脱碳退火所需温度并按常规进行后工序生产。优点在于使所生产的普通取向硅钢板不仅磁性能好,而且生产效率高、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C21D8/12GK1414119SQ0211578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本仁, 邓崎琳, 应宏, 毛炯辉, 曹阳, 宋平, 杨华国, 曾健鸣, 柳志敏, 徐慧英, 张翔, 刘文仲, 付连春, 刘昆华, 黄煊官, 李国保, 喻承欢, 苏毅, 徐静波, 裴大荣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