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339636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的冶炼和加工,它具体涉及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的封装中键合线是封装的主要材料,是硅片与外部框架的连线。键合线有多种材料,近年来研究和使用最多的是AL-1%SI铝硅合金键合线,它具有性能好、成本低的优点。在制造铝硅键合线过程中,获取柱状晶坯料线材是其必要条件。目前大家公认的热型连铸技术由日本人发明,其实质是将连铸中的冷铸型变为热铸型,避免在铸型壁上形核,形成了单向凝固条件,从而得到单向凝固的柱状晶铸锭。国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但其连铸过程中均未摆脱铸型,所生产的键合线AL-1%Si线材能真正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目前还未见报道。其它生产厂家试制高强度超细键合铝线过程中均采用进口键合线AL-1%Si线材,因此解决AL-1%SI线材是发展和生产键合线极细丝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前述的技术难题并为获取键合铝线AI-1%Si线材的柱状晶组织结构特提出本方案——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它采取了新型的无模连铸技术措施,能脱开铸型,解决在快速冷却条件下保证沿纵向散热,获取了单向排列的柱状晶组织棒料。
按如上构思,本方案所提出的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其特征是该无模连铸的产品具有单向柱状晶的结构,它的工艺过程如下①制备中间合金取纯铝99.999%、单晶硅99.999%制成AL-(10~20%)SI合金铸锭;
②在熔炼炉的纯铝熔液中加入中间合金铸锭制成AL-(0.85-1.15%)SI熔液,合金一体熔化温度720-780℃;③熔炼炉中的熔液用氮气或氩气保护,从连铸炉侧面插入牵引棒,引出熔料,送至导轮,其出口温度为720-780℃;④冷却水流量70-120L/H,冷却介质温度0-15℃;⑤牵引出棒料的牵引速度500-1500mm/min,连铸过程的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氩气。静压面高度5-15mm。
采用本方案能体现如下的优越性由于该技术取消了结晶器铸型,利用铝合金的表面张力,缩短了固-液两相区距离,大大提高了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加之合理控制冷却介质的冷却强度,保证沿纵向方向散热,获取了单向排列的柱状晶组织棒料,棒料直径为φ5-φ8mm,它是生产键合铝线极细丝所需的理想坯料。无模连铸过程中各个工艺参数合理匹配,能获取最佳柱状晶取向,为后续拔丝过程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图1是本方案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技术是在制备AL-(0.85-1.15)%Si合金线材之前,先制备AL-(10%-20%)Si铝硅中间合金铸锭,然后在熔炼炉的纯铝熔液中加入中间合金铸锭,制成AL-(0.85-1.15%)SI熔液,本方案的成品线材的合金成分为AL+(0.85-1.15%)Si,其中AL的纯度99.999%,其余成分Fe、Cu、Mg、Mn等含量<100ppm,Si为单晶硅,纯度99.999%。该技术根据铝硅二元合金相图原理,利用液体铝硅合金的表面张力,在自制的水平连铸设备上用牵引棒引出熔化状态的合金,实现了键合线AI-1%Si合金线材的无模连铸。与其它AI-1%Si合金有模连铸相比,取消了铸模,使连铸过程中固-液两相区为极薄的端面,这样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足够大,避免了凝固界面的前沿产生成分过冷或外来核心,使柱状晶横向生长受到限制;另外通过严格控制冷却水的冷却强度,保证沿纵向方向散热,获得了均匀的单向柱状晶组织棒料。
经反复工艺试验,本方案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中间合金硅含量10-20%;合金一体溶化温度720-780℃;棒料出口温度720-780℃;冷却介质流量70-120L/H;冷却介质温度0-15℃;棒料牵引速度500-1500mm/min;连铸过程的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氩气,静压面高度5-15mm。
权利要求
1.一种铝硅键合线的无模连铸工艺方法,其特征是该无模连铸的产品具有单向柱状晶的结构,它的工艺过程如下①制备中间合金取纯铝99.999%、单晶硅99.999%制成AL-(10~20%)SI合金铸锭;②在熔炼炉的纯铝熔液中加入中间合金铸锭,制成AL-(0.85-1.15%)SI溶液,合金一体熔化温度720-780℃;③熔炼炉中的熔液用氮气或氩气保护,从连铸炉侧面插入牵引棒,引出熔料,送至导轮,其出口温度为720-780℃;④冷却水流量70-120L/H,冷却介质温度0-15℃;⑤牵引出棒料的牵引速度500-1500mm/min,连铸过程的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氩气,静压面高度5-1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的冶炼和加工,它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用键合线AI-1%Si线材的无模连铸技术。在该工艺中,首先制备AL-(10%-20%)Si铝硅中间合金铸锭,再向纯铝熔液中加入中间合金铸锭,制成AL-(0.85-1.15%)SI熔液,用无模连铸方式制成铝硅合金单向柱状晶组织线材。该技术最大特点是取消了铸型,利用铝合金溶液的表面张力直接牵引并迅速冷却,形成了极薄的固-液两相区,大大提高了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加之准确控制冷却水的冷却强度和合金液的静压面,保证沿线材纵向方向散热,获取了单向均匀排列的柱状晶组织结构,棒料直径为φ5-φ8mm,它是生产键合铝线所需的理想坯料。该成品获取的最佳柱状晶取向,为后续拔制键合线极细丝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文档编号B22D11/01GK1718314SQ20051001446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石海仁 申请人:天津世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