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氧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667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炉氧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转炉冶炼过程中吹氧 所使用的长寿命氧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型炼钢厂260吨转炉所使用的氧枪基本上都是C402mm氧枪, 长达24m,重量很大。该氧枪喷头为纯铜锻造而成,采取在枪尾滑动段密封, 枪头内管需与氧枪内管焊接并延伸至枪尾进行密封。氧枪进水管、回水管各有4 个直角弯头,与枪体相通处为半水盒式,水管与枪体亦呈90°角直接相通。由 于氧枪进、回水管各有4个直角弯头,使氧枪进、出水阻力增大,流速降低, 氧枪水冷不好,造成喷头凸起鼓包,拉阀尔喷嘴扩孔、倒棱现象,。另外,由于 采用枪尾密封,其密封需承担枪管重量,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防止泄漏,采用 盘根或者唇形圈,从而使滑动段间隙变小,氧枪吹氧时滑动段受热膨胀不滑动, 起不到补偿作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冶炼吹氧过程中脱碳速度变化,化渣状况改变, 现场操作困难,经常出现跑渣、粘渣、粘钢现象,直接影响冶炼效果,不得不 以经常更换氧枪来维持。从而造成氧枪使用寿命降低,平均只有100炉以下, 且因氧枪更换频繁,不仅耗费大量的设备费用,而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进、回水通畅,水冷 效果好;采取枪头三道"O"形密封圈密封,增强滑动段补偿效果的转炉长寿命 氧枪。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转炉氧枪,是将进水管和回水管弯成圆弧状,与氧枪中管形成 椭圆形相贯线相交连接;采取枪头密封,将喷头内管加长,并在内管滑动段开 设密封槽,密封槽内置密封圈。
进水管和回水管所弯成圆弧的半径R^700mm。进水管和回水管与氧枪中管形成椭圆形相贯线相交的椭圆长径R》800mm。
喷头内管滑动段开有三道密封槽;密封槽内置密封圈为"O"形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转炉氧枪,由于将氧枪密封改在枪头,密封圈的选取不必考虑 枪管重量,故可采用"O"形橡胶密封圈,使喷头内管滑动段起到补偿作用,避 免枪头变形和凸起鼓包的问题。由于进、回水管与氧枪中管由垂直相交改为长 径R》800mm的椭圆形相贯线相交,从而大大提高了进水和回水的流速,使氧 枪喷头的水冷效果明显改善。上述技术措施,极大提高了氧枪喷头的使用寿命, 以C402mm氧枪为例,其喷头的使用寿命可由原来的100炉提高到300炉左右。


图l为转炉氧枪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转炉氧枪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喷头,2为氧枪中管,3为回水管,4为进水管,5为氧气管,6 为内管滑动段,7为密封槽,8为"O"形橡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是氧枪喷头密封制作。将氧枪喷头1的内管加长至距喷头1顶面400mm 的长度,在内管滑动段6的外壁上车出三道密封槽7,在密封槽7内套上与其槽 深与槽宽相应的"0"形橡胶密封圈8即可。
其次是氧枪进、回水管制作。将两根相同长度的不锈钢管的一端弯曲成半 径R-800mm的半圆弧状,端头留出一小段直线段,形成一个进水管4和一个回 水管3。再将弯好的进水管4和回水管3的直线段沿喷头1的方向分别插入氧枪
中管2内,使两根水管与氧枪中管2相交后分别形成长径R=1000mm的椭圆相 贯线,然后将进水管4、回水管3与氧枪中管2焊接在一起。焊好后,用2,2MPa 的压力打水压,稳定20分钟后无渗漏即为合格。最后,安装上喷头l及氧气管 5,制成为本实用新型之260吨转炉长寿命氧枪。
权利要求1.一种转炉氧枪,其特征在于,将进水管和回水管弯成圆弧状,与氧枪中管形成椭圆形相贯线相交连接;采取枪头密封,将喷头内管加长,在内管滑动段开设密封槽,密封槽内置密封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氧枪,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回水管所弯成 圆弧的半径R》7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氧枪,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回水管与氧枪 中管形成椭圆形相贯线相交的椭圆长径R》8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氧枪,其特征在于,喷头滑动段开有三道密 封槽;密封槽内置密封圈为"0"形橡胶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用转炉氧枪,是将进水管和回水管弯成R≥700mm圆弧,与氧枪中管形成长径R≥800mm椭圆形相贯线相交连接;采取枪头密封,将喷头内管加长,并在内管滑动段开设三道密封槽,密封槽内置“O”形橡胶密封圈。由于将氧枪密封改在枪头,故可采用“O”形橡胶密封圈,使喷头内管滑动段起到补偿作用,避免枪头凸起鼓包的问题。由于进、回水管与氧枪中管采取椭圆形相贯线相交,从而大大提高了进水和回水的流速,使氧枪喷头的水冷效果明显改善,氧枪喷头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00炉提高到300炉左右。
文档编号C21C5/46GK201198487SQ20082001252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4日
发明者吕英华, 孙桂柱, 宋炳钧, 尹延荣, 勇 张, 张翼鹏, 朱超甫, 李树贵, 李玉峰, 旭 秦, 路俏俏, 钟永利, 玲 韩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