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5426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电气设备的铁芯材料等的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磁钢板制造发动机、变压器时,在将箍状的电磁钢板以规定形状打孔加工后,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固定来制作层叠铁芯。然后,在层叠铁芯的齿等上缠绕铜线。接着,有时根据用途,会以提高耐久性和耐候性等为目的进行树脂模塑。
此处,模塑树脂与层叠铁芯密合是重要的。这是因为与层叠铁芯不密合时,无法达成耐久性和耐候性的提高等目的。另外,在使用了磁铁的发动机中,磁铁使用模塑树脂固定于发动机,在密合性低的情况下,磁铁的固定变得不充分。
在另一方面,发现模塑树脂与层叠铁芯的密合性过高时,在发动机等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在汽车所使用的发动机等中,从模塑树脂对层叠铁芯作用压缩应力,有时会增加铁损。即,在对层叠铁芯安装线圈等通电部后进行了树脂模塑的情况下,模塑树脂与层叠铁芯的露出部粘接时,来自模塑树脂的压缩应力作用于层叠铁芯,有时铁损变差而发动机的性能降低。另外,在使用模塑树脂将磁铁固定于发动机的情况下,模塑树脂与层叠铁芯的密合性过高时,难以除去附着在不必要的位置的模塑树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0-15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3-362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49-190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6-330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9-323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309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164207号公报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模塑树脂的剥离性的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使模塑树脂的剥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设置在电磁钢板的表面上的绝缘被膜与模塑树脂的密合性变得过高。绝缘被膜主要是为了确保层叠的电磁钢板彼此的绝缘性而设置的。另外,对于绝缘被膜除了绝缘性之外,还要求耐蚀性、焊接性、密合性、耐热性等各种特性。在绝缘被膜的形成中,通常涂布有以铬酸盐和磷酸盐等无机酸盐和有机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关于电磁钢板的绝缘被膜已知各种技术。并且,近年来,由于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增强,因此正在进行不使用含有6价铬的铬酸水溶液的绝缘被膜的开发。
然而,在现有的绝缘被膜中,即使是绝缘性等特性充分的绝缘被膜,也未注意到模塑树脂的剥离性,如上所述,伴随着模塑树脂的剥离性低存在各种问题点。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想到了下述的各种方案。
(I) 一种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铁(Jiganebody of iron blade)、和
形成在所述基底铁的表面上的绝缘被膜,
所述绝缘被膜包含
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磷酸金属盐、和I质量份 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和
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2) 一种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铁、和
形成在所述基底铁的表面上的绝缘被膜,
所述绝缘被膜包含
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胶体二氧化硅、和40质量份 40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和
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3)根据(I)或(2)所述的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成分和所述第2成分占所述绝缘被膜的90%以上。
(4) 一种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基底铁的表面涂布处理液的工序、和
对所述处理液进行烘烤干燥的工序,
作为所述处理液,使用包含下述成分的处理液
按固体成分计为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磷酸金属盐、和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I质量份 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的乳液;和
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 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5) 一种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基底铁的表面涂布处理液的工序、和
对所述处理液进行烘烤干燥的工序,
作为所述处理液,使用包含下述成分的处理液
按固体成分计为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胶体二氧化硅、和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40质量份 40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 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的乳液;和
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 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6)根据(4)或(5)所述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烘烤干燥的达到温度设为150°C 350°C,将时间设为5秒钟 60秒钟。
(7)根据(4)或(5)所述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成分和所述第2成分按固体成分换算计占所述处理液的90%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有适当的绝缘被膜,因此能够在维持较高绝缘性等的同时获得高的模塑树脂的剥离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钢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所附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钢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制作基底铁I (步骤SI)。在基底 铁I的制作中,例如首先将规定组成的板坯在1050°C 1250°C左右加热,进行热轧来制作热轧板,将热轧板卷绕成线圈状。接着,边将热轧板开卷边进行冷轧来制作厚度为O. 15mm O. 5mm左右的冷轧板, 将冷轧板卷绕成线圈状。然后,在750°C 1100°C下退火(最终退火)。这样操作得到基底铁I。此外,在冷轧前,也可以根据需要在800°C 1050°C的范围内退火。
基底铁I的组成例如为适于无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组成。即,基底铁I例如包含Si O.1质量%以上、Al :0. 05质量%以上,剩余部分含有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此外,除了 Si 及Al以外,也可以含有Mn :0. 01质量%以上且1. O质量%以下。另外,可以含有Sn :0. 01 质量%以上且1. O质量%以下。另外,S、N及C等典型元素的含量优选小于IOOppm,更优选小于20ppm。含有Si越多,电阻就越大,从而磁特性就越高。但是,Si的含量超过4. O质量%时,有时脆性变得明显。因此,Si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下。另外,含有Al越多,磁特性就越高。但是,Al的含量超过3. O质量%时,有时制作基底铁I时的冷轧会变得困难。 因此,优选Al含量为3. O质量%以下。
此外,基底铁I的组成也可以是适于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组成。
另外,基底铁I的表面粗糖度越低,层置铁芯中的电磁钢板彼此的密合性就越闻。 因此,基底铁I的轧制方向及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方向(板宽方向)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 优选为1. Oym以下,更优选为O. 5μπι以下。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超过1. Oym时,电磁钢板彼此的密合性低,难以得到层叠方向的高导热性。此外,为了使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小于O.1 μ m,需要严格地对冷轧进行控制,成本容易增高。因此,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O.1 μ m以上。
接着,如图2所示,在基底铁I的表面上形成绝缘被膜2 (步骤S2)。在绝缘被膜 2的形成中,将规定的处理液涂布在基底铁I的表面上(步骤S2a),然后通过加热使处理液干燥(步骤S2b)。其结果是,处理液中的成分被烘烤粘附到基底铁I的表面上。涂布处理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辊涂机或喷雾机涂布处理液,也可以将基底铁I浸溃在处理液中。另外,使处理液干燥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常规的辐射炉或热风炉使处理液干燥,也可以通过感应加热、高频加热等使用了电能的加热使处理液干燥。另外,关于处理液的干燥及烘烤(步骤S2b)的条件,该处理的温度(烘烤温度)优选设为150°C 300°C。特别是如后所述那样在处理液中包含磷酸金属盐时,烘烤温度优选设为 230°C 30CTC。另外,在处理液中包含磷酸金属盐时,该处理的时间优选设为5秒钟 60 秒钟,在包含胶体二氧化硅时,优选设为3秒钟 60秒钟。
此外,在涂布处理液前,可以在基底铁I的表面实施前处理。作为前处理,例如可以列举出使用了碱性药剂等的脱脂处理、及使用了盐酸、硫酸或磷酸等的酸洗处理等。
这里,对用于形成绝缘被膜2的处理液进行说明。作为该处理液,能够使用大致分类为以下两种类((a)、(b))的处理液。
(a) 一种处理液,其包含
按固体成分计为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的磷酸金属盐、和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I质量份 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的乳液;和
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 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b) 一种处理液,其包含
按固体成分计为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胶体二氧化硅、和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40质量份 40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 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的乳液;和
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 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此外,第I成分及第2成分的总量优选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为处理液整体的90%以上。这是为了确保绝缘被膜的良好的绝缘性、导热性、耐热性等。
关于第I成分,磷酸金属盐为使以磷酸及金属离子作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液干燥时成为固体成分的物质。构成磷酸金属盐的磷酸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正磷酸、 偏磷酸、多磷酸等。另外,构成磷酸金属盐的金属离子的种类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L1、 Al、Mg、Ca、Sr、T1、N1、Mn及Co等,特别优选Al、Ca、Mn及Ni。另外,磷酸金属盐溶液例如优选通过在正磷酸中混合金属离子的氧化物、碳酸盐和/或氢氧化物来制备。
作为磷酸金属盐,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第I成分可以仅由磷酸金属盐构成,在第I成分中,也可以包含膦酸和/或硼酸等添加剂。
同样,关于第I成分,作为胶体二氧化硅,例如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5nm 40nm、且 Na含量为O. 5质量%以下的胶体二氧化硅。另外,胶体二氧化硅的Na含量更优选为O. 01质量% O. 3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第I成分中包含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或聚酯树脂的乳液。作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或聚酯树脂的乳液,可以使用市售的树脂乳液。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或聚酯树脂的熔点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50°C以下。这是由于它们的熔点超过50°C时,容易发生粉化。另外,考虑成本时,它们的熔点优选为0°C以上。
作为丙烯酸树脂,优选作为常规的单体的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正癸酯及丙烯酸正十二酯等。另外,作为丙烯酸树脂,也优选使作为具有官能团的单体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巴豆酸及衣康酸以及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丁酯及2-羟乙基(甲基)烯丙醚等共聚而成的树脂。
作为环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使羧酸酐与胺改性环氧树脂反应而成的树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己内酯开环加成物、 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酚醛清漆缩水甘油醚、二聚酸缩水甘油醚等。 作为改性的胺,可以列举出异丙醇胺、单丙醇胺、单丁醇胺、单乙醇胺、二亚乙基三胺、乙二胺、丁胺、丙胺、异佛尔酮二胺、四氢糠胺、二甲苯二胺、己胺、壬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甲基五胺、二氨基二苯砜等。作为羧酸酐,优选使琥珀酸酐、衣康酸酐、马来酸酐、柠康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等反应而成的产物。
作为聚酯树脂,例如优选使二羧酸与二醇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作为二羧酸,可以列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 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富马酸、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及柠康酸等。作为二醇,可以列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及聚乙二醇等。另外,也可以使用使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或甲基丙烯酸酐等与这些聚酯树脂接枝聚合而得到的产物。
另外,作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 种以上。此外,作为这些有机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有机树脂。平均粒径小于O. 05 μ m时,容易在处理液中凝聚,从而存在绝缘被膜2的均匀性降低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平均粒径超过O. 50 μ m时,存在处理液的稳定性降低的可能性。处理液的稳定性降低时,存在在处理液中产生凝聚物而堵塞管道和/或泵、或者凝聚物进入绝缘被膜2中而在绝缘被膜2中产生缺陷的可能性。另外,这些有机树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O.1 μ m以上, 且优选为O. 3 μ m以下。此外,作为平均粒径,例如能够使用由粒径为I μ m以下的粒子求出的数均粒径。
关于磷酸金属盐与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混合比率,相对于磷酸金属盐100质量份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总量为I质量份 5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总量小于I质量份时,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容易发生凝聚,绝缘被膜2的均匀性容易降低。另一方面,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总量超过50质量份时,耐热性降低。
另外,关于胶体二氧化硅与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混合比率,相对于胶体二氧化硅100质量份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总量为40质量份 40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总量小于40质量份时,难以适当形成绝缘被膜 2,绝缘被膜2有可能粉化。另一方面,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的总量超过400质量份时,耐热性降低。
关于第2成分,作为氟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聚氯三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氯三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及聚氟乙烯坐寸ο
此外,使用赋予了羟基或者进行了环氧改性等的氟树脂时,模塑树脂的剥离性有降低倾向。因此,优选使用除赋予了羟基或者进行了环氧改性等的氟树脂以外的氟树脂。
作为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使用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物质。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的平均粒径小于O. 05 μ m时,无法获得充分的分散性,容易在处理液中凝聚,绝缘被膜2的均匀性容易降低。其结果是,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绝缘性等特性。另外, 平均粒径超过O. 35 μ m时,存在处理液的稳定性降低的可能性。另外,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O. 15 μ m以上,且优选为O. 25 μ m以下。
此外,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例如,可以混合使用平均粒径不同的多种分散液或粉末,也可以混合使用分子量不同的多种分散液或粉末。另外,可以将氟树脂的分散液和氟树脂的粉末混合使用。
无论第I成分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金属盐、胶体二氧化硅中的哪一种,关于第I成分及第2成分的配合比率, 相对于第I成分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第2成分的量都设为O. 5 质量份 10质量份。第2成分的量小于O. 5质量份时,存在提高模塑树脂的剥离性的效果不充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2成分的量超过10质量份时,存在处理液的稳定性降低的可能性。如上所述,处理液的稳定性降低时,存在在处理液中产生凝聚物而堵塞管道和/或泵、或者凝聚物进入绝缘被膜2中而在绝缘被膜2中产生缺陷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氟树脂与其他有机树脂不同,具有特别是在界面凝聚的倾向,因此第2成分的量超过10质量份时, 存在与基底铁I的密合性变得不充分的可能性。
此外,可以在上述的处理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除此之外,也可以添加光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另外,可以在上述的处理液中添加其他成分。例如可以添加碳酸盐、氢氧化物、氧化物、钛酸盐以及钨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也可以添加多元醇、溶纤剂、羧酸类、醚类以及酯类等有机低分子化合物。进而,还可以添加无机化合物和有机低分子化合物这两者。
在通过这样的方法制造的电磁钢板10中,在使用了处理液(a)时,绝缘被膜2包含
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磷酸金属盐、和I质量份 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和
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另外,在使用了处理液(b)时,绝缘被膜2包含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胶体二氧化硅、和40质量份 40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和5质量份 40质量份的第2成分,所述第I成分是由平均粒径为2. O μ m 15. O μ m且熔点为60°C 140°C的选自由聚烯烃蜡、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以上的粒子形成的。另外,作为绝缘被膜2,可得到在内部分散了氟树脂的绝缘被膜。在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情况下,由于它们在处理液中的分散性极为良好,因此绝缘被膜2中的氟树脂的分散性也变得极为良好,会适度地降低整个绝缘被膜2 的整体的实质的表面张力。其结果是,提高模塑树脂的剥离性。即,对于具备这样的绝缘被膜2的电磁钢板10来说,能够在维持较高的绝缘被膜2与基底铁I的密合性的同时,使得与模塑树脂的密合性为适当的密合性。例如,能够在确保固定磁铁所需的密合性等的同时,实现压缩应力的缓和以及剥离多余的模塑树脂时作业性的提高等。此外,氟树脂的平均粒径不合适时,在绝缘被膜2中氟树脂不均匀地分散,存在在绝缘被膜2的特性中产生不均的可能性。此外,在处理液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剂、无机化合物、有机低分子化合物等时,它们以原样直接含于绝缘被膜2。另外,绝缘被膜2的厚度优选为O. 3μπι 3. Ομ 左右,更优选为O. 5 μ m以上且1. 5 μ m以下。此外,上述的胶体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的平均粒径以及氟树脂的平均粒径为数均粒径。作为胶体二氧化硅的数均粒径,例如使用通过氮吸附法(JIS Z8830)测定的数均粒径。另外,作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数均粒径以及氟树脂的数均粒径,例如使用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的数均粒径。另外,作为处理液,从对环境考虑出发优选使用不含Cr的处理液。此外,第I成分及第2成分优选占绝缘被膜2的90%以上。这是为了确保良好的绝缘性、导热性、耐热性等。实施例接着,对本发明者们进行的试验加以说明。这些试验中的条件等是为了确认本发明的可实施性以及效果而采用的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子。制作基底铁,该基底铁具有按质量%计含有S1:2. 5%、Al :0. 5%、Mn :0. 05%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组成。基底铁的厚度设为O. 35mm,其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设为O. 46 μ m。另外,制作各种第I成分用的溶液。该溶液的成分表示在表I中。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铁、和 形成在所述基底铁的表面上的绝缘被膜, 所述绝缘被膜包含 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磷酸金属盐、和I质量份 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和 O.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2.—种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铁、和 形成在所述基底铁的表面上的绝缘被膜, 所述绝缘被膜包含 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胶体二氧化娃、和40质量份 40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和 O.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成分和所述第2成分占所述绝缘被膜的9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成分和所述第2成分占所述绝缘被膜的90%以上。
5.一种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基底铁的表面涂布处理液的工序、和 对所述处理液进行烘烤干燥的工序, 作为所述处理液,使用包含下述成分的处理液 按固体成分计为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磷酸金属盐、和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I质量份 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的乳液;和 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6.—种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基底铁的表面涂布处理液的工序、和 对所述处理液进行烘烤干燥的工序, 作为所述处理液,使用包含下述成分的处理液 按固体成分计为100质量份的第I成分,所述第I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胶体二氧化硅、和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40质量份 40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50 μ 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I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的乳液;和 按树脂固体成分计为O. 5质量份 10质量份的由平均粒径为O. 05 μ m O. 35 μ 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的第2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烘烤干燥的达到温度设为150°C 350°C,将时间设为5秒钟 60秒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烘烤干燥的达到温度设为150°C 350°C,将时间设为3秒钟 60秒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成分和所述第2成分按固体成分换算计占所述处理液的9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成分和所述第2成分按固体成分换算计占所述处理液的90%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电磁钢板(10)中,设置有基底铁(1)和形成在基底铁(1)的表面上的绝缘被膜(2)。绝缘被膜(2)包含100质量份的第1成分和0.5质量份~10质量份的第2成分,所述第1成分包含100质量份的磷酸金属盐和1质量份~5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0.05μm~0.50μm的选自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者共聚物,所述第2成分由平均粒径为0.05μm~0.35μm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或粉末形成。
文档编号C22C38/06GK103025917SQ20118003604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竹田和年, 小菅健司, 高濑达弥, 栋田孝司 申请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