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渣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69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渣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炉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环保型炉渣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冷凝塔I’、热渣沟2’、粒化头3’、冷渣沟4’、粒化池5’、脱水转鼓15’、热水池8’、热水泵9’、冷却塔13’、皮带运输机14’及水回路系统。产生的熔融炉渣被安装在热渣沟2’端部的粒化头3’喷射出来的带压冷却水快速水淬,水淬后的炉渣和水通过冷渣沟4’ 进入粒化池5’,经粒化池5’内的挡渣板进一步破碎后进入粒化池5’中的收集斗中,通过连接件6’进入脱水转鼓15’内,并经装有筛板的脱水器旋转提升过滤,当脱水转鼓15’转到最高点时,脱水后的渣落入脱水转鼓15’内的皮带运输机14’上,再运送到渣堆场。经脱水转鼓15’过滤后的水收集到热水池8’中,热水池8,中的水由热水泵9’经热水管路10’输送到冷却塔13’冷却。冷却后的水再由粒化泵11’经冷水管路12’打到冷凝喷嘴16’上,冷凝后的水由接水盘17’接住,后经冷凝回水管路18’引到接收罐19’中,接收罐19’的水再经冷凝回水泵20’打到粒化头3’上进行再次冲渣。上述的炉渣处理系统直接用经冷凝回水泵20’循环的冷凝回水冲渣,冷凝水和粒化水是一个水回路,不能分开使用,当系统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很容易造成整个系统瘫痪。如经常会有少量的细沙经过脱水转鼓15’内的过滤网进入水循环系统,尤其是当脱水转鼓15’内的过滤网坏掉的时候,一些较大的渣块就进入水循环系统进而堵塞冷凝喷嘴16’,这样会造成冷凝喷嘴16’出水不足,从而造成粒化水量不足或没有粒化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炉渣处理系统,该炉渣处理系统冲渣质量好且安全性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炉渣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塔、冷却塔以及连接冷凝塔底部出水口和冷却塔顶部入水口的第一水管路;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管路,第一端与设置在冷凝塔内的冷凝喷嘴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水管路上设有冷凝增压泵;以及第三水管路,第一端与设置在冷凝塔上的粒化头的进水口相连通;其中,第二水管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水管路的第二端汇合形成与冷却塔的底部出水口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水盘,设置在冷凝塔中;第一热水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所却塔的入水口相连通;以及第五水管路,第五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接水盘相连通,第二端与第一热水池的进水口相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粒化池,设置在冷凝塔的底端,粒化池为具有水的粒化池。进一步地,还包括脱水转鼓,通过连接件与粒化池相连通;以及第二热水池,设置在脱水转鼓的正下端并与第一热水池相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六水管路;以及循环泵,设置在第六水管路上;第六水管路的第一端与粒化池相连通,第二端与第二热水池相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渣沟和设置在渣沟一端的粒化头,其中,渣沟仅为热渣沟,热渣沟设置在粒化头的上端且热渣沟的输出端直接与冷凝塔相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水管路上的热水泵。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第四水管路上的粒化泵。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水管路和第三水管 路并使第二水管路与第三水管路汇合形成与冷却塔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通过将冷凝水和粒化水的回路分开,使冷却塔冷却后的水一部分直接进入粒化头冲渣,另一部分供给冷凝喷嘴,避免了渣块堵塞冷凝喷嘴时造成的粒化水量不足或没有粒化水的问题,水淬安全性高。此外,该炉渣处理系统的冲渣质量高且环境保护效果好,组成简单、管道少、能耗低,节省了投资和占地,可以用来处理高炉渣、COREX炉渣、FINEX炉渣以及有色冶炼的铅渣、铜渣、镍渣、镍铁渣等。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炉渣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炉渣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炉渣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塔1、冷却塔13以及连接冷凝塔I底部出水口和冷却塔13顶部入水口的第一水管路10 ;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管路121和第三水管路122,其中第二水管路121的第一端与设置在冷凝塔I内的冷凝喷嘴16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水管路121上设有冷凝增压泵21 ;第三水管路122的第一端与设置在冷凝塔I上的粒化头3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水管路121的第二端和第三水管路122的第二端汇合形成与冷却塔13的底部出水口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水管路121和第四水管路122并使第二水管路121与第三水管路122汇合形成与冷却塔13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12,通过将冷凝水和粒化水的回路分开,使冷却塔13冷却后的水一部分直接进入粒化头3冲渣,另一部分供给给冷凝喷嘴16,避免了渣块堵塞冷凝喷嘴时造成的粒化水量不足或没有粒化水的问题,水淬安全性高。此外,该炉渣处理系统的冲渣质量高且环境保护效果好,组成简单、管道少、能耗低,节省了投资和占地,可以用来处理高炉渣、COREX炉渣、FINEX炉渣以及有色冶炼的铅渣、铜渣、镍渣、镍铁渣等。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式的冷凝塔I对粒化产生的蒸汽进行喷水冷却,本系统基本无蒸汽和其它有害气体排入大气中;冲渣水循环使用,生产过程无污水排出,有利于环境保护。通过将第二水管路121和第三水管路122汇合形成第四水管路12以及通过设置冷凝增压泵21增压后给冷凝喷嘴供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粒化泵和冷凝泵分开以及粒化管线和冷凝管线分开的系统,大大减少了泵和管道的数量,减少了占地和投资。如图2所示,还包括接水盘17、第一热水池81和第五水管路18。其中接水盘17设置在冷凝塔I中,第一热水池81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与冷却塔13的入水口相连通,第五水管路18的第一端与接水盘17相连通,第二端与第一热水池81的进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炉渣处理系统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接收罐、冷凝回水管路和冷凝回水泵,直接利用高差将冷凝塔I内接水盘17收集的冷凝水由第五水管路18直接引入热水池8,这样只需用一组热水泵和一条管线就实现了输送热循环水和冷凝回水,大大减少投资和占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例,还包括粒化池5,粒化池5设置在冷凝塔I的 底端,粒化池5为具有水的粒化池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粒化池5内盛放热水,可以增加瞬时的水渣比。优选地,还包括脱水转鼓15和第二热水池82,其中脱水转鼓15通过连接件6与粒化池5相连通;第二热水池82设置在脱水转鼓15的正下端并与第一热水池81相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典型实施例,还包括第六水管路19以及设置在第六水管路19上循环泵7,其中第六水管路19的第一端与粒化池5相连通,第二端与第二热水池82相连通。热水池8采用两格设计,包括第一热水池81和第二热水池82,其中第二热水池82为脏水池,通过在第二热水池82与粒化池5之间设置第六水管路19,可以将第二热水池底部的沉沙经循环泵7打到粒化池5的底部兼作底部扰动,再流入脱水转鼓15内进一步过滤,有效减少了水中的含沙量。如图2所示,该炉渣处理系统还包括渣沟2和设置在渣沟2 —端的粒化头3,其中,渣沟2仅为热渣沟,热渣沟设置在粒化头3的上端且热渣沟的输出端直接与冷凝塔I相连通。该结构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冷渣沟22’,其中冷渣沟的结构可参考图1中的22’。采用冷渣沟22’冲渣,容易放炮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冷渣沟22’的磨损比较快,维护费用比较多,本实用新型也就减少了相应的投资和维护量。在采用冷渣沟22’的情况下,一般在粒化池5内设置挡渣板进一步破碎炉渣,该挡渣板受到的冲击很大,容易损坏,需经常更换。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冷却热炉渣,一般在粒化池5内充有用于水淬的冷却水。粒化池5里保持f 5米的水深,可以提高瞬时的水渣比,增加炉渣或有色渣粒化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水管路10上的热水泵9以及设置在第四水管路12上的粒化泵11。一般各种冶炼炉中出来的熔融的物料经热渣沟流到冷凝塔I入口处,经安装在热渣沟末端下方的粒化头3里喷射出的带压冷却水快速冷却水淬,水淬后的渣浆落入冷凝塔I下部的粒化池5中进一步水淬,其中粒化池内保持一定的水深。渣浆通过冷凝塔I下部的出口以重力流方式或者由渣浆泵输送到脱水转鼓15,渣水混合物通过脱水转鼓15进行脱水过滤,经脱水转鼓15脱水后的渣落入脱水转鼓15内的皮带运输机14上并通过其运送到堆场或储仓。而通过脱水转鼓15的过滤网过滤的水被收集到脱水转鼓15下方的第二热水池82中,经第二热水池82沉沙后的热水经溢流堰流到第一热水池81内。同时冷凝水由冷凝塔I内的接水盘17收集后通过第五水管道18直接流入第一热水池81内,第一热水池81内的水再通过热水泵9经热水管路10打到冷却塔13冷却。经冷却塔13冷却的水由粒化泵11经第二水管路12把水送到粒化头3附近,一部分水分管后经冷凝增压泵21增压后通过第二水管路121直接给冷凝喷嘴16供水,对粒化过程中的热蒸汽进行冷凝,防止水温太高,起到环保作用。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三水管路122用量对粒化头3冲渣,冷凝后的水滴由冷凝塔I中部的接水盘17收集,再重新回到热水池8中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要工艺设备I)粒化头也称为粒化箱,由布满多孔变径喷头的孔板、壳体、管道连接件组成。孔板上开孔的范围,孔眼的大小、角度及孔的分布依渣流轨迹和渣流截面的不同而呈现非均匀状态。2)粒化槽位于冷凝塔的下方,内设水渣管道,渣水混合物经管道流入脱水转鼓分 配器内。3)冷凝塔位于粒化槽上方,包括冷凝水收集盘、冷凝喷嘴和顶部的放散阀。4)分配器一段变断面的矩形管,管的下方开有断面不等的孔。为了保持开孔断面的形状,嵌有陶瓷耐磨衬板。渣水流通过这些下部开孔,将渣水混合物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脱水转鼓内,从而达到较好的脱水效果。从而也可使筛网磨损均匀,作用率高。5)脱水转鼓由金属构架、双层过滤网筒体和鼓内周壁的带滤网的叶片斗组成。6)热水槽设在脱水转鼓的下方,收集从脱水转鼓中滤出的热水、热水槽由混凝土组成,分为两格,即第一热水槽和第二热水槽,中间用钢板隔开。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水管路和第三水管路并使第二水管路与第三水管路汇合形成与冷却塔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通过将冷凝水和粒化水的回路分开,使冷却塔冷却后的水一部分直接进入粒化头冲渣,另一部分供给冷凝喷嘴,避免了渣块堵塞冷凝喷嘴时造成的粒化水量不足或没有粒化水的问题,水淬安全性高。此外,该炉渣处理系统的冲渣质量高且环境保护效果好,组成简单、管道少、能耗低,节省了投资和占地,可以用来处理高炉渣、COREX炉渣、FINEX炉渣以及有色冶炼的铅渣、铜渣、镍渣、镍铁渣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炉渣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塔(I)、冷却塔(13)以及连接所述冷凝塔(I)底部出水口和所述冷却塔(13)的顶部入水口的第一水管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管路(121),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冷凝塔(I)内的冷凝喷嘴(16)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路(121)上设有冷凝增压泵(21);以及第三水管路(122),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冷凝塔(I)上的粒化头(3)的进水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水管路(1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水管路(122)的第二端汇合形成与所述冷却塔(13)的底部出水口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17),设置在所述冷凝塔(I)中;第一热水池(81),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塔(13 )的进水口相连通;以及第五水管路(18),所述第五水管路(18)的第一端与所述接水盘(17)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水池(81)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粒化池(5),设置在所述冷凝塔(I)的底端,所述粒化池(5)为具有水的粒化池(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水转鼓(15),通过连接件(6 )与所述粒化池(5 )相连通;以及第二热水池(82),设置在所述脱水转鼓(15)的正下端并与所述第一热水池(8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水管路(19);以及循环泵(7),设置在所述第六水管路(19)上;所述第六水管路(19)的第一端与所述粒化池(5)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水池 (8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沟(2)和设置在所述渣沟 (2)—端的粒化头(3),其中,所述渣沟(2)仅为热渣沟,所述热渣沟设置在所述粒化头(3) 的上端且所述热渣沟的输出端直接与所述冷凝塔(I)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路(10) 上的热水泵(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水管路(12) 上的粒化泵(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渣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塔、冷却塔以及连接冷凝塔底部出水口和冷却塔顶部入水口的第一水管路;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管路,第一端与设置在冷凝塔内的冷凝喷嘴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水管路上设有冷凝增压泵;以及第三水管路,第一端与设置在冷凝塔上的粒化头的进水口相连通;其中,第二水管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水管路的第二端汇合形成与冷却塔的底部出水口相连通的第四水管路。通过将冷凝水和粒化水的回路分开,使冷却塔冷却后的水一部分直接进入粒化头冲渣,另一部分供给冷凝喷嘴,避免了渣块堵塞冷凝喷嘴时造成的粒化水量不足问题,水淬安全性高,组成简单、管道少、能耗低,节省了投资和占地。
文档编号C21B3/08GK202830050SQ2012204205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鲍勃·格赖弗尔丁格, 白莹 申请人:保尔沃特冶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