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专用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88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抽油杆专用磨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杆专用磨床,属于石油机械抽油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自吸式抽油机,其井口部分的盘根盒里面的盘根与抽油杆紧密结合,以封住井口里面高压的水、油、气。由于抽油杆不停的往复运动,盘根与抽油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抽油杆不断的磨损,再加上风沙及化学物质对抽油杆的侵蚀,使抽油杆表面变得粗细不均,蚀点斑斑。同时由于油层的变化,需要对抽油杆调参,就是调整抽油杆下潜的深浅,以能够抽到不同油层的油气,调整后的抽油杆提升后明显的出现了两种尺寸:一段是磨损了的较细的部分,另一段是没有磨损的较粗的部分。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与盘根一起实现对井口密封的那段抽油杆,锈蚀严重且粗细不均。由于抽油杆日夜不停的往复运动,盘根会失去弹性,较粗部分的抽油杆就会把盘根胀开,使井里与外界大气直通,出现漏油,漏水,漏气现象。腐蚀的麻点也会把水、油、气带到外面来。不仅直接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影响了油田的文明生产。传统的解决办法,当更换盘根也无法解决漏水、漏油、漏气问题时,就必须更换新的抽油杆。而更换一根新的抽油杆,不包括油井停产的费用就是9000多元,再加上油井停产造成的损失就是几万元。每年每口油井更换两次抽油杆,每台直接的经济费用就是2万元左右,以大庆为例:有1万口油井,直接的经济费用就是2亿元人民币。全国的油田,更换抽油杆费用支出及停产损失就相当惊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油杆专用磨床,该抽油杆专用磨床安装在现场,在抽油机停在上死点,对暴露在井口外面的,实现与井口密封部分的抽油杆部分进行磨削修复。

本实用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杆专用磨床其结构为:壳体为金属制成的的中空的圆台壳体,壳体内圆体上、中、下分别设有安装滚珠的圆弧形滑槽,壳体外侧上端设有钢丝绳挂钩,壳体外侧上端设有开口二;壳体外侧分别安有立式电机一、立式电机二和蜗轮蜗杆减速机,立式电机一下端安有皮带轮一,立式电机二下端安有皮带轮三;蜗轮蜗杆减速机一轴端安有钢丝绳滚筒,另一轴端安有皮带轮四;壳体内侧与立式电机二对应的位置设有一轴,一轴上下端通过轴承滑动连接壳体,一轴中间安有自转动力齿轮,一轴下端安有皮带轮二,皮带轮二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三;壳体内侧与立式电机一对应的位置设有二轴,二轴中间安有公转动力齿轮,下端安有双槽皮带轮;双槽皮带轮的上槽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一,下槽通过三角带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上的皮带轮四;公转齿轮轴为腔体,上端设有开口一,上下侧外端分别设有安装滚珠的圆弧形滑槽,通过滚珠与壳体滑动连接,公转齿轮轴中间设有外齿圈,公转齿轮轴上端分别设有安装偏心块的轴孔和安装动力输出轴的轴孔,偏心块通过偏心块轴安装在公转齿轮轴的上端,偏心块上端安有张紧轮,张紧轮上端安有磨带轮;动力输出轴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公转齿轮轴的上端,动力输出轴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公转齿轮轴下端,动力输出轴中间设有自转动力输出齿轮,下端安有磨带轮;公转齿轮轴下端设有安装偏心块的轴孔,偏心块通过偏心块轴安装在公转齿轮轴的下端,偏心块上端安有张紧轮,张紧轮上端安有磨带轮;动力输出轴上端的磨带轮与张紧轮上端的磨带轮通过磨带连接;动力输出轴下端的磨带轮与张紧轮上的磨带轮通过磨带连接;壳体内侧下端通过滚珠安有自转齿轮轴,自转齿轮轴上端内外分别设有内齿圈和外齿圈,内齿圈与自转动力输出齿轮啮合,外齿圈与自转动力齿轮啮合;公转齿轮轴中心孔与抽油杆中间设有定位套;磨床辅助架为:滑轮挂板下端分别设有定滑轮,两定滑轮中间的滑轮挂板上设有挂板定位套,挂板定位套两端设有紧固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抽油杆专用磨床,实现在不更换抽油杆、不停产的情况下,将抽油杆停在上死点,钢丝绳挂板固定在抽油杆最上端,磨床通过定位套套装在抽油杆上,磨床与抽油杆同轴,通过钢丝绳将抽油杆磨床与钢丝绳挂板连接,依次启动立式电机二和立式电机一,磨带同时实现自转和公转,减速机可以实现正传和反转,减速机滚筒上的钢丝绳带动磨床上下往复运动,对参与密封的磨损腐蚀的那部分抽油杆直接进行磨削修复,使其表面粗细一致,光亮如新,与盘根一起实现对井口的密封;磨削后的抽油杆能够获得0.8的表面粗糙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抽油杆专用磨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抽油杆专用磨床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抽油杆专用磨床电机、减速机布置俯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轴承,3、一轴,4、滚珠,5、公转齿轮轴,6、偏心块,7、张紧轮,8、磨带,9、动力输出轴,10、二轴,11、公转动力齿轮,12、立式电机一,13、皮带轮一,14、三角带,15、双槽皮带轮,16、自转齿轮轴,17、自转动力输出齿轮,18、定位套,19、皮带轮二,20、自转动力齿轮,21、立式电机二,22、皮带轮三,23、三角带,24、皮带轮四,25、蜗轮蜗杆减速机,26、钢丝绳滚筒,27、钢丝绳,28、定滑轮,29、滑轮挂板,30、挂板定位套,31、抽油杆,32、钢丝绳挂钩,33、开口一,34、开口二,35、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抽油杆专用磨床其结构为:壳体1为金属制成的的中空的圆台壳体,壳体1内圆体上、中、下分别设有安装滚珠的圆弧形滑槽,壳体1外侧上端设有钢丝绳挂钩32,壳体1外侧上端设有开口二34;壳体1外侧分别安有立式电机一12、立式电机二21和蜗轮蜗杆减速机25,立式电机一12下端安有皮带轮一13,立式电机二21下端安有皮带轮三22;蜗轮蜗杆减速机25一轴端安有钢丝绳滚筒26,另一轴端安有皮带轮四24;壳体1内侧与立式电机二21对应的位置设有一轴3,一轴3上下端通过轴承2滑动连接壳体1,一轴3中间安有自转动力齿轮20,一轴3下端安有皮带轮二19,皮带轮二19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三22;壳体1内侧与立式电机一12对应的位置设有二轴10,二轴10中间安有公转动力齿轮11,下端安有双槽皮带轮15;双槽皮带轮15的上槽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一13,下槽通过三角带23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25上的皮带轮四24;公转齿轮轴5为腔体,上端设有开口一33,上下侧外端分别设有安装滚珠的圆弧形滑槽,通过滚珠4与壳体1滑动连接,公转齿轮轴5中间设有外齿圈,公转齿轮轴5上端分别设有安装偏心块6的轴孔和安装动力输出轴9的轴孔,偏心块6通过偏心块轴安装在公转齿轮轴5的上端,偏心块6上端安有张紧轮7,张紧轮7上端安有磨带轮;动力输出轴9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公转齿轮轴5的上端,动力输出轴9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公转齿轮轴5下端,动力输出轴9中间设有自转动力输出齿轮17,下端安有磨带轮;公转齿轮轴5下端设有安装偏心块的轴孔,偏心块通过偏心块轴安装在公转齿轮轴5的下端,偏心块上端安有张紧轮,张紧轮上端安有磨带轮;动力输出轴9上端的磨带轮与张紧轮7上端的磨带轮通过磨带8连接;动力输出轴9下端的磨带轮与张紧轮上的磨带轮通过磨带连接;壳体1内侧下端通过滚珠安有自转齿轮轴16,自转齿轮轴16上端内外分别设有内齿圈和外齿圈,内齿圈与自转动力输出齿轮17啮合,外齿圈与自转动力齿轮20啮合;公转齿轮轴5中心孔与抽油杆中间设有定位套18;磨床悬绳器辅助架为:滑轮挂板29下端分别设有定滑轮28,两定滑轮28中间的滑轮挂板29上设有挂板定位套30,挂板定位套30两端设有紧固螺栓。

使用时,抽油杆停在下死点,将挂板定位套30固定在抽油杆31紧贴悬绳器下面,减速机25上的钢丝绳27穿过挂板29上的定滑轮28,挂在外壳体1上面的挂钩32上,钢丝绳放到足够长,启动抽油机,将抽油杆运动到上死点停止,启动立式电机12带动皮带轮13旋转,皮带轮13通过三角带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25旋转,减速机带动钢丝绳滚筒26旋转,提起抽油杆磨床到盘根盒上方,停止立式电机12,依次打开外壳体,自转齿轮,公转齿轮上的上下压板35,通过缺口将抽油杆磨床套装在抽油杆光杆31上,装上滚珠,装好压板35,将缺口还原,通过定位套18保证磨床与抽油杆同轴,安装上下磨带8,通过张紧轮7调整磨带的张紧度,启动立式电机21,通过皮带轮22、皮带,将动力传到皮带轮19,皮带轮19将动力传到一轴3、自转动力齿轮20,自转动力齿轮20带动自转齿轮轴16旋转,自转齿轮轴16带动自转动力输出齿轮17转动,齿轮17通过平键带动动力输出轴9转动,再通过张紧轮7调整磨带8的松紧度,磨带紧贴油井光杆31高速自转,对光杆31进行磨削;启动立式电机12,皮带轮13旋转,通过三角带14带动双槽皮带轮15转动,通过平键的传动,使二轴10、公转动力齿轮11转动,公转动力齿轮11与公转齿轮轴5啮合,公转齿轮轴5转动,带动上面安装的动力输出轴9、张紧轮7围绕油井光杆31公转,这样就实现了磨带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光杆公转,对光杆31实现圆周磨削,皮带轮15通过三角带23带动蜗轮蜗杆减速器25旋转,钢丝绳滚筒26旋转,通过调整立式电机12的正反转,钢丝绳拉动磨床上下往复运动,对抽油杆进行磨削,使抽油杆31不但磨削的粗细均匀,还能获得非常高的表面粗糙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