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和粉末冶金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水雾化制粉炉用水密封安全装置,适用于水雾化制粉领域。
背景技术:
水雾化法是是粉末冶金领域内常见的一种制粉方法,是用高压水在雾化塔内直接击碎熔融的液体金属或合金而制得粉末的方法。许多粉体材料,如纯铁粉、预合金钢粉、铜粉、锡青铜粉、黄铜粉、不锈钢粉均可以通过水雾制粉技术生产出来。
一套完整水雾化装置一般包括有中频熔炼炉、中间包、雾化系统、惰性气体保护系统、超高压水系统、粉料收集、脱水、干燥系统、筛分系统、冷却水系统、PLC控制系统、钢结构平台等。整个雾化工作是在封闭的雾化塔内进行的,对于易氧化的粉末一般还充有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保护。雾化制粉时,水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将金属液滴剪切成粉,二是通过热交换使得金属液快速的冷却。因此,雾化时不可避免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虽然雾化塔的下部有一定量存水会对金属粉进一步的冷却,也能对塔进行冷却作用,降低塔内压力。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若雾化过程时间较长或者雾化的频率较高时,形成的水蒸气会增多,短时间无法排出的话,雾化炉内的压力便会逐渐增大,造成安全隐患。厂家的做法一般为在雾化塔的壳上安装一片一次性的安全膜,当炉内压力到累积到某一极限值时,膜会首先破裂,从而防止出现塔内压力过大导致雾化塔发生爆炸的危险。
虽然安全膜能有效的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雾化频率稍高时,安全膜破裂现象就非常频繁,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同时膜破后,所制的粉末因为来不及冷却完全,从而导致空气进入被氧化而不能使用,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因为安全膜都是一次性的,破后需重新购买安装,也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密封的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解决了雾化炉中日常生产中因雾化时间长、频率高造成的安全膜频繁破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密封的安装装置,它由第一不锈钢管道、进水管、排气管、备用排水管、观察孔、带盖的不锈钢筒体、支架以及排水管组成,其连接关系是:第一不锈钢管道一端与雾化塔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不锈钢管道另一端引入到装有水的不锈钢桶内,且其端口在水面以下,插入不锈钢筒内水中的深度根据压力的要求来定,水位的具体位置可以随时通过观察孔得到。不锈钢筒体分别与进水管、排气管、备用排水管、观察孔、排水管相连接,不锈钢筒体安放在支架上。同时桶内需要补水时,可以通过进水管补水、水量过多时,可以通过备用排水管以及排水管及时排出。进水管、排气管、备用排水管、观察孔、排水管与不锈钢桶相连接,整个不锈钢桶安放在支架上。当雾化塔内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值时,会自动通过该管道及时排压,始终保持雾化塔内压力的动态平衡,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在雾化过程中,无论雾化多么频繁或者雾化时间多久,都能保持塔内隔绝空气,实现压力动态平衡,切实保障生产正常、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密封的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不锈钢管道另一端口位置示意图的局部解剖图的放大图。
图中:1-雾化塔(邯郸兰德雾化制粉设备有限公司水雾化成套设备中的配套生产设备)、2-第一不锈钢管道;3-第二不锈钢管道、4-进水管、5-排气管、6-备用排水管、7-观察孔、8-带盖的不锈钢筒体、9-支架以、1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水密封的安装装置,它由第一不锈钢管道2、进水管4、排气管5、备用排水管6、观察孔7、带盖的不锈钢筒体8、支架9以及排水管10组成,其连接关系是:第一不锈钢管道2一端与雾化塔1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不锈钢管道2另外一端引入到装有水的不锈钢桶内8内,且其端口在水面以下(图2中第二不锈钢管道3另一端口位置局部解剖图的放大 图所示),插入不锈钢筒8内水中的深度根据压力的要求来定,水位的具体位置可以随时通过观察孔7得到。同时桶内需要补水时,可以通过进水管4补水、水量过多时,可以通过备用排水管6以及排水管10及时排出。雾化时,雾化塔是隔绝空气封闭的,同时一般还会充一些保护性的气体,如氩气、氮气等。雾化时,高温熔融的金属熔液会在高压水的冲击下被击碎成粉,同时水也起到冷却的作用,因此会形成大量的水蒸气,造成塔内压力骤升。不锈钢筒体8分别与进水管4、排气管5、备用排水管6、观察孔7、排水管10相连接,不锈钢筒体8安放在支架9上。第二不锈钢管道3与第一不锈钢管道2相连,通过图1中第一不锈钢管道2、进水管4、排气管5、备用排水管6、观察孔7、带盖的不锈钢筒体8、支架9以及排水管10组成的水密封装置后,塔内骤升的水蒸气压会迅速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同时始终保持塔内压力平衡和密封,不会造成塔内因压力过大造成安全膜破裂而造成粉被氧化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