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34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温控装置,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近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因为热处理的三个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且在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现有的热处理设备并不具备完备的温控装置且不能很好的协调衔接热处理的三个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热处理过程中温控装置不完备的缺陷,提供一种热处理温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处理温控装置,包括加热保温腔、第一底座、加热板、加热炉、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铸件放置座、铸件、第一控制器、加热保温腔出口、冷却腔、壳体、冷却腔进口、冷却腔出口、第二底座、第二控制器、空腔、变频器、电机、连接部件、轴流风机、调节阀、高压水管、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和输送带,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有所述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顶部设有所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的顶板上设有所述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炉的底板上设有所述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顶部设有所述铸件放置座,所述铸件放置座的顶部放置所述铸件,所述加热炉的一侧设有所述加热保温腔出口,所述加热保温腔的一侧通过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外部设有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冷却腔进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冷却腔出口,所述冷却腔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有所述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设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设有所述变频器,所述轴流风机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冷却腔的中部设有所述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上设有所述调节阀,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板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变频器、所述调节阀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压水管上设有若干雾化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炉的内壁设有蜂窝陶瓷的吸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热处理温控装置,通过输送带将加热保温腔与冷却腔连接到一起,实现了热处理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的衔接,铸件加热、保温后直接进行冷却操作,保障了铸件的质量。在加热保温腔和冷却腔内部设置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能准确的检测到腔内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器来调节腔内的温度。该装置对温度能进行稳定控制,保证了施工进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使用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保温腔;2、第一底座;3、加热板;4、加热炉;5、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铸件放置座;7、铸件;8、第一控制器;9、加热保温腔出口;10、冷却腔;11、壳体;12、冷却腔进口;13、冷却腔出口;14、第二底座;15、第二控制器;16、空腔;17、变频器;18、电机;19、连接部件;20、轴流风机;21、调节阀;22、高压水管;23、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24、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热处理温控装置,包括加热保温腔1、第一底座2、加热板3、加热炉4、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5、铸件放置座6、铸件7、第一控制器8、加热保温腔出口9、冷却腔10、壳体11、冷却腔进口12、冷却腔出口13、第二底座14、第二控制器15、空腔16、变频器17、电机18、连接部件19、轴流风机20、调节阀21、高压水管22、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23和输送带24,第一底座2的一侧设有第一控制器8,第一底座2的顶部设有加热板3,加热板3的顶部设有加热炉4,加热炉4的顶板上设有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5,加热炉4的底板上设有输送带24,输送带24的顶部设有铸件放置座6,铸件放置座6的顶部放置铸件7,加热炉4的一侧设有加热保温腔出口9,加热保温腔1的一侧通过输送带24连接冷却腔10,冷却腔10的外部设有壳体11,壳体11的一侧设有冷却腔进口12,壳体11的另一侧设有冷却腔出口13,冷却腔10的底部设有第二底座14,第二底座14的的一侧设有第二控制器15, 壳体11的顶板上设有空腔16,空腔16的顶部设有电机18,电机18的顶部设有变频器17,轴流风机20通过连接部件19与电机18连接,冷却腔10的中部设有高压水管22,高压水管22上设有调节阀21,冷却腔1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23。

进一步的,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5和加热板3均与第一控制器8电性连接,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23、变频器17、调节阀21和电机18均与第二控制器15电性连接。高压水管22上设有若干雾化喷嘴。加热炉4的内壁设有蜂窝陶瓷的吸热装置。

具体原理:该种热处理温控装置,对铸件7进行热处理操作时,将铸件7放置在铸件放置座6上,在加热保温腔1内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炉4的加热板3对其进行加热,第一红外线温度传感器5感受此时腔内的温度,第一控制器8对加热板3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是加热温度稳定,在加热炉4的内壁设有蜂窝陶瓷的吸热装置,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铸件7加热保温处理后,通过输送带24到达冷却腔10内进行冷却,先启动轴流风机20,冷却水经高压水管22从雾化喷嘴流出形成雾化状,在风力推动下喷向待热处理的铸件7,起到强制冷却的效果,第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23的设置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并传递信号给第二控制器15,第二控制器15通过变频器17来控制电机18的转速,从而控制轴流风机20的送风量,同时第二控制器15控制调节阀21的开口度来调节冷却水的流量,从而精确控制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铸件完成热处理步骤后有冷却腔出口13输出。

该种热处理温控装置,通过输送带24将加热保温腔1与冷却腔10连接到一起,实现了热处理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的衔接,铸件7加热、保温后直接进行冷却操作,保障了铸件7的质量。在加热保温腔1和冷却腔10内部设置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能准确的检测到腔内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器来调节腔内的温度。该装置对温度能进行稳定控制,保证了施工进度,消除了安全隐患,使用操作简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